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2025 年 3 月 16 日,東京傳來震動東亞的消息:日本政府宣布將在九州島部署千枚遠程導彈。這一決定不僅突破和平憲法束縛,更將西太平洋推至戰爭臨界點。作為經歷過冷戰對峙的一代人,我們更應警惕歷史的輪迴。
和平憲法成空文,軍事擴張露猙獰
戰後日本憲法明確規定 "放棄戰爭",但 2022 年《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的修改,讓 "對敵基地攻擊能力" 合法化。此次部署的 12 式岸艦導彈,射程從 200 公里暴增至 1000 公里,三菱重工更賦予其隱身突防能力。這種 "防禦性武器" 的命名,如同給狼披上羊皮 ——169 億日元的導彈研發預算、5 倍音速高超音速武器的推進,都在訴說著日本突破戰後秩序的野心。
資料圖:日本遠程導彈
九州選址藏玄機,地緣棋盤現殺機
翻開東亞地圖,九州島的戰略價值一目了然:1000 公里射程覆蓋區域遠超本土防禦需求,若配備美軍 "戰斧" 導彈(射程 1600 公里),更能觸及周邊重要城市。大分縣、熊本市早有自衛隊岸艦導彈部隊,民眾對基地噪音的容忍度成為政府 "試水" 的籌碼。相比之下,沖繩民眾持續 30 年抗議美軍基地,日本政府選擇矛盾較少的九州作為軍事擴張試驗田。
但九州居民並不買賬,"導彈部署家門口,戰時首當其衝" 的擔憂聲此起彼伏。歷史證明,軍事基地的 "和平承諾" 往往在戰火中化為烏有 —— 沖繩 0.6% 的土地承載 70% 美軍基地的血淚教訓,正是最好的警示。
東亞安全格局劇變,三大衝擊波來襲
日本此舉如同投入池塘的巨石,激起三重戰略漣漪:
- 區域軍事競賽升級:周邊國家可能加速新型武器部署,構建多層防禦體系。
- 核武擴散風險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可能刺激部分國家尋求核能力。
- 域外勢力漁翁得利:23 億美元 "戰斧" 訂單讓五角大樓賺得盆滿缽滿,日本正淪為大國戰略的 "耗材"。
更值得警惕的是,三菱重工車間照片中密密麻麻的導彈殼體,暴露了日本按戰時產能進行軍事準備的事實。這種 "全面戰爭" 的架勢,與 80 年代 "不沉航空母艦" 的叫囂形成歷史迴響。
從 "自衛隊" 到 "國防軍",從武器禁運到全球軍售,日本正一步步撕掉戰敗國標籤。NHK 民調顯示,68% 的 20 歲群體支持 "發展反擊能力",這種對戰爭的麻木令人心驚。雖然直接衝突可能性較低,但三大民生影響已悄然降臨:
- 漁業與旅遊業受衝擊:軍演可能導致漁業減產,軍事敏感區或影響旅遊安全。
- 經濟負擔加重:防衛費增至 GDP 的 2% 需財政買單,普通民眾可能面臨隱性稅收增加。
日本千枚導彈的寒光,照亮的不僅是東亞的夜空,更是軍國主義復甦的陰影。我們這代人經歷過和平年代的珍貴,更懂得戰爭的殘酷。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窮兵黷武終無出路,唯有和平發展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