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拉幫結派,找了6個國家想要在台島回歸之前圍追堵截中國,卻沒有料到當年教員留下的一條錦囊妙計,直接讓美國人的如意算盤落空,全都化為了泡影。
(登陸演習)
美國的六大盟友
首先,我們來看看美國拉攏的這六個國家吧,他們分別是亞洲的日本、韓國、菲律賓,以及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的英國和澳大利亞,還有與中國有著領土爭端的印度。
而這些國家,似乎每一個都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糾葛。
(美軍)
就比如說日本,長期以來,受歷史積怨和地緣政治的影響,日本國內政界高層普遍將中國視為重要的競爭對手或潛在威脅。
早在2012年,有著「日本版局座」之稱的退役將領矢野義昭,就在精準預測了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的爆發後,又預言2025年4月中日之間可能會發生衝突,並警告日本面臨滅國的風險。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2025年中日戰爭的預言並未成真,但僅從這個預言中,便可以窺見日本部分政界人士對中國的敵視態度。
(日本自衛隊)
尤其是中日關係,一直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從早期的中日蜜月期到後期的政冷經熱,中日關係的全程發展幾乎都以中美關係為風向標。
這也導致了在當前中美關係惡化的背景下,日本在美國的裹挾下,逐漸捲入了南海與台海的爭端之中,成為了美國戰略部署中的一枚棋子。
(日本自衛隊)
韓國方面,由於中朝關係的友好,韓國民間一直存在大量反華勢力。
2024年,韓國總統尹錫悅軍事戒嚴失敗後,曾一度將責任歸咎於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引發韓國森林火災。
儘管這樣的甩鍋言論可謂是風牛馬而不相及也,卻引發了民間的廣泛共鳴,韓國社會對中國的敵意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韓國政界高層也有多人持類似觀點。在2024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韓國外長公然表示,美韓關係強於中韓關係,中美之間發生衝突,韓國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美國。
(韓美聯軍)
除了日本和韓國,菲律賓也是美國極力拉攏的對象。從黃岩島到仁愛礁,這些中菲之間存在爭議的地帶,美國人的身影無處不在。
此外,美軍在呂宋島上部署的提豐中程導彈,其目標指向已是不言而喻。
而盎格魯-撒克遜方面,澳大利亞作為印太地區的一員,在印度洋、太平洋和東南亞地區有著極大的經濟利益網路。中國在印太和東南亞的崛起,對於澳大利亞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澳大利亞站在美國這邊遏制中國,自然也成為了他們唯一的選擇。
至於英國,雖然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早已成為歷史,但英國在東南亞地區依舊保留有極大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又需要美國的保護。
所以,英國自然會選擇抱緊美國這位亦父亦子的鐵哥們的大腿。
(昂撒兄弟)
印度的情況則更為複雜。由於中印兩國的邊境衝突,美國自然有理由拉攏印度。但印度本身國力較強,對美的依賴性低,且一直堅持不結盟的政策。美國很難有機會拋出讓印度心滿意足的籌碼。
此外,俄羅斯和越南也曾多次被美國拉攏,但出於對美國歷史的仇怨和對自身利益的考慮,美國想要徹底拉攏他們或許只是空想。
(印度軍隊)
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但無論如何,任憑多麼強大的英雄與好漢,在面對美國及其六大盟友的圍堵時,或許都會感到極大的壓力。
然而,中國卻截然不同,始終保持著從容不迫的態度,以靜制動,應對萬變。
這是因為,中國不僅擁有深厚的文化自信和歷史底蘊作為支撐,更有一條被時間證明的智慧策略——那就是偉人時代的古老智慧,「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即統一戰線。
(中國軍隊)
搞統戰,確實是一門藝術。就比如說,在這六大盟友當中,如何爭取日本的支持,使其不再與中國為敵,便有著極深的考量。
目前,中國的手段主要有兩個:經濟支持與恐懼威懾。前者針對目前中日兩國政冷經熱的狀況,通過經濟交流,連消帶打,消除雙方矛盾,實現互利共贏,逐步改善兩國關係的基礎。
而後者,恐懼威懾,則是對日本某些勢力的一種必要警示。例如,2024年年底和2025年年初,中國多次在宮古海峽進行軍事活動,以此威懾日本,讓日本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中國海軍)
對韓國,由於朝鮮的存在,不可能使用威懾手段,否則容易造成局勢的不穩定。中國採取的辦法是以經濟為主,減少韓國的對立情緒。
而對菲律賓,由於其軍力較弱,嚴重依賴美國,同樣不適合完全以軍力相威脅。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為菲律賓提供了另一條發展道路的選擇。
同時,中國海警的強力執法也給了菲律賓極大的震懾,確保了對爭議海域的有效管控,讓菲律賓意識到任何挑釁行為都將受到堅決回應。
(中國海警)
而對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的英澳兩國,中國清楚地明白,澳大利亞之所以緊跟美國步伐,一個重要原因是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澳大利亞和印尼是世仇,且印尼距離澳大利亞只有100海里不到。
澳大利亞一直擔心,一旦中國推翻美國霸權,自己作為美國的小弟,安全得不到保障,印尼會趁虛而入。
中國海軍因此對症下藥,幾次派遣軍艦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演習,以此告訴澳大利亞,與其擔心以後的印尼,不如考慮一下現在:如果跟著美國一意孤行,中國隨時有能力給澳大利亞帶來打擊。
(澳大利亞海軍遠不是中國海軍對手)
同時,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廣泛的經貿合作,也可以成為澳大利亞發展經濟、對抗印尼的底氣。
對英國,中國也積極加強與英國的經貿合作,推動兩國在貿易、投資、科技等領域的深入交流,擴大了兩國合作的基礎。
至於印度,中國則採取了更加靈活多樣的策略。雖然中印兩國在邊境問題上存在分歧,但中國始終強調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端,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同時,中國也積極推動與印度的經貿合作,加強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農業等領域的互利共贏。
(印度軍隊)
就這樣,中國通過靈活運用偉人留下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這一智慧策略,成功化解了美國拉攏六大盟友圍追堵截中國的危機。
美國人的如意算盤落空,他們的圍堵計劃成了一張廢紙。
參考資料:
1、央視新聞《商務部:中日雙邊貿易連續多年超過3000億美元》
2、財聯社《商務部:期待中日兩國經濟界擴大交流互訪》
3、中國青年網《中澳關係止跌回穩 澳農產品再度躋身中國進口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