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二和,是一個看似「混不吝」,卻很有擔當的角色。
當兵,是村裡所有人覺得是年輕人最好走的一條路。
但二和不這麼想。
許家老大沒能當上兵,是體檢被刷下來了,二和也沒去成,但他並不當一回事。
那麼,二和為什麼不想去當兵?
他沒去當兵的原因,和他的性格、家庭環境以及對生活的理解密不可分。
如果說許三多是「一根筋」的兵王,那麼,許二和則是世俗江湖裡,摸爬滾打的草根硬漢。
一、性格里的「不服管」與對自由的渴望
許二和骨子裡帶著一股叛逆勁兒。
他從小就不是「聽話」的料,村裡人說他「不務正業」,父親許百順也罵他「不學好」。
這種性格註定了他無法適應軍隊的紀律約束。
當兵需要絕對的服從,而許二和更習慣用拳頭解決問題。
比如弟弟被欺負時,他抄起鋤頭就敢和人拚命;
家裡欠債時,他拎著菜刀往桌上一剁,擺出一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架勢。
他的生存邏輯簡單直接:「活人還能讓尿給憋死了?」。
在他看來,與其被規則捆住手腳,不如去外面闖出一片天。
二、對「出息」的另類理解
在許百順眼裡,當兵是唯一的「正途」,但許二和對此嗤之以鼻。
他早早就看透了山村的局限:「點根煙就把全村轉完了」。
他嚮往的是改革開放後南方熱火朝天的世界,比如廣州、深圳的商機。
哪怕後來做生意失敗,他依然堅持「一百個人說賺了,其實在哄自己;真賺了的人不說賺了,賠了的人才說賺了,他得哄著自己撐下去呀」。
這種清醒的市井智慧,讓他寧願在現實里碰得頭破血流,也不願走「安穩」的當兵路。
對他來說,「出息」不是穿上軍裝,而是用雙手掙到實實在在的錢。
三、 家庭責任的重擔
許家三兄弟中,許二和是最早扛起現實壓力的人。
大哥許一樂性格懦弱,小弟許三多被父親硬塞去當兵。
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時,是許二和跑去南方闖蕩,也確實賺了點小錢。
可後來家裡房子被炸、父親躲債,他一個人睡在瓦礫堆里應付討債人。
甚至在知道大哥告訴許三多真相之後,想揍哥哥。
當許三多看到自己的狼狽樣,他嘴硬著嚷嚷:「你要真管用,就等掙了幾十萬再回來」。
這種「硬扛」的擔當,讓他根本沒機會過多考慮自己的前途——他得先確保這個家不散架。
四、 對弟弟的複雜情感
許二和看似總罵許三多「呆」,實則處處護著他,是真疼弟弟的。
小時候替許三多打架,當兵前叮囑他「遇事別慫」,甚至後來家裡出事也獨自扛著,生怕影響弟弟的軍旅生涯。
這種保護欲背後,或許藏著一種「替代性補償」:
他自己沒能走通的路,希望弟弟能替他走成。
所以當許三多成為兵王時,他嘴上嫌棄「當兵沒出息」,心裡卻隱隱驕傲。
弟弟的光榮,某種程度上,也是他對抗命運的一種勝利。
許二和就像一塊稜角分明的山石,粗糙卻堅硬。
他沒當兵,卻用另一種方式詮釋了「不拋棄、不放棄」。
對家人不離不棄,對生活死磕到底。
他的選擇或許不夠「正確」,但正是這種帶著煙火氣的倔強,讓這個角色在鋼盔鐵甲的軍旅劇中,顯得格外真實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