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英國知名媒體《經濟學人》發表了一篇關於台海戰爭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位美國的前情報官員。根據他職業生涯中對中國和美國的了解,他認為隨著中美兩國近年來的對抗程度和烈度不斷的增加,未來台海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正在不斷的增加。
而一旦台海真的要爆發戰爭,那麼將會在戰爭爆發前出現六大預兆...
六大預兆
第一大預兆:
解放軍的空軍將會在短時間內開始大量的集結,尤其是向東南沿海地區的幾個省份集結,包括福建省,江浙滬等省市,兩廣以及海南省。而這幾個省份的空軍基地中,將會出現大量的戰機和其他的支援型軍機。
同時,大陸及港澳的民航客機將會出現大規模的停飛和航班晚點的情況,因為軍機的大量活動佔據了一些民航客機的航線,所以民航客機不得不給軍機「讓行」。
這一預測應該說是比較靠譜的,因為台灣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嶼,一旦台海戰爭爆發,解放軍的第一個動作肯定是出動大量的空中力量癱瘓台軍的防禦體系。如果這一步沒有走的話,我軍在後續登陸台灣島內的時候,必然將會付出很大不必要的損失。
第二大預兆:
解放軍基地中的彈藥庫,油料庫以及其他的儲存武器裝備的場所和區域,將會進一步的加強戒備,大量的主戰裝備,例如坦克,裝甲車甚至是導彈發射車,將會通過鐵路,公路等方式快速轉運到東南沿海地區,鐵路可能會出現民用列車頻繁「停車讓行」的情況,高速公路也可能會出現或長或短的封路情況。
這一點也沒問題,畢竟不是所有的軍事裝備都可以走空運,有一部分就需要通過陸路進入東南沿海地區。
第三大預兆:
為了防止其他國家對我國收回台灣的行動進行干擾,中國在近地軌道上的部分民用衛星和軍用衛星,很有可能會開始頻繁的變動軌道。
這主要有著兩大目的,首先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就已經在考慮對蘇聯的衛星進行打擊,並且發展自己打擊衛星的軍事實力。
因此我國衛星頻繁變軌,主要就是為了躲避西方的偵測,同時對西方國家的衛星偵察系統進行干擾和攔截,防止他們順利的對台海局勢進行軍事介入,另一大目的則是快速獲取台海地區的軍事情報,以及台軍的軍事部署。
第四大預兆:
這個預兆是體現在西方國家的,在台海戰爭真正爆發之前,我國很有可能會對西方國家和台灣率先展開一波網路攻擊,西方和台灣的普通民眾也有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而這也將會讓西方失去干涉台灣的先機,同時由於衛星網路受到干擾,西方可能會短暫的喪失觀察解放軍軍事動向的能力。
第五大預兆:
這一預兆可能會相對較早,可能會持續一個月,也可能會持續一周,也可能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就發生。
中國在海外的資本會進行全面的收縮,尤其是在西方的企業將會快速撤回國內,尤其是國有資本更是如此,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在海外的中資都會撤退。
比如在非洲,部分東南亞國家以及中東和拉美的中資可能會有選擇性的撤退,在伊朗,巴基斯坦,俄羅斯以及白俄羅斯等國家的中資企業,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會撤退,甚至可能會出現中資轉入這些國家避險的情況。
而此時的美國,絕對沒有精力處理中資企業大規模收縮的問題,因為此時中國政府絕對會大規模的拋售美債和在美資產,在美資產這裡還好說,但是美債是美聯儲必須要接盤的。
所以在一段時間內,美國很有可能將會陷入規模性的經濟震蕩,稍有不慎甚至可能導致經濟的全面崩盤。
所以說在這個時候,白宮的全部精力肯定都在處理美債的問題上,根本就顧不上中國,這也就是我國為什麼還要保有如此數量美債的原因,在關鍵時刻這是必殺技,是「經濟原子彈」。
如果美國沒有做好準備和我國打仗,那他們就必須管自己的美債,必須顧及自身的經濟。
如果美國願意展現誠意,選擇不干涉台海戰爭,那麼我們甚至可能願意幫助美國擦經濟屁股,幫忙填一填窟窿,甚至幫忙購入一些美債。如果美國就是想干仗,撕破臉了,那就是同歸於盡,白宮和國會山,多半沒有這個膽量。
第六大預兆:
這一預兆很有可能是最早出現的,甚至可能在戰爭爆發前的一到兩年就已經開始,這一預兆其實也是最早的預兆。
那就是中國會開始大量的生產武器彈藥和軍事裝備,作戰部隊也會取消休假進入戰備訓練狀態,力求隨時可以投入戰場。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很有可能會側重於大規模的「量產」海軍戰艦,各種戰艦可能會在某一段時間內「下餃子」。
因為台海戰爭勢必將會涉及到一個登陸的問題,如果缺少一支強大的海軍,那麼登陸自然沒得聊,更重要的是,如果美軍決定介入台海戰爭,那麼美國的介入手段和渠道其實是很窄的,就是以海軍為主。
那麼在此時,我軍如果想要把美國拒之門外,那麼我們就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這支海軍不僅要比美國海軍的整體實力相當,甚至還要強於「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菲律賓」的海軍力量,雖然最後的菲律賓基本上就等於是在湊數。
但是前面那三個,尤其是最前面那倆,日本和韓國,未必有想像中那麼好對付,韓國參戰後我們唯一的鐵盟友朝鮮的海軍力量又指望不上,所以都要靠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