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便懸而未決,其根源複雜多樣。一方面,島內部分勢力持續對民眾進行意識形態操控,據此來維持分裂現狀;另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台灣問題的不斷介入,進一步加劇了問題的複雜性。隨著全球局勢的日益緊張,美國愈發試圖通過台灣問題來遏制中國的發展,其對台灣的干涉也愈發頻繁和深入。
而隨時間流逝國力逐漸強盛的中國,對於統一的決心亘古不變,台海局勢也因為在兩個大國博弈的背景下顯得極為嚴峻,戰爭一觸即發。前不久,美國蘭德智庫對中美兩國,可能在台海爆發的戰爭進行了模擬,並向美國政府發出了警告……
中美戰爭模擬的背景
先前提到的蘭德智庫,指的是美國蘭德公司,他是美國最重要的以軍事為主的綜合性戰略研究機構。它以研究尖端科學技術和重大軍事戰略而聞名於世,在積累一定聲譽後其業務又向國家政治、政策方面進行了拓展。現如今,蘭德智庫可以說是享譽全球的決策諮詢機構。
蘭德智庫匯聚了眾多跨行業的精英專業人才。一旦接收到項目委託人的申請,蘭德公司便會高效地將這些任務精準分配給對應領域的專家。依託於詳實的數據與精密的計算,這些專家能夠對決策和政策在未來可能 產生的效果進行科學預測,為委託人在眾多選擇中指引出一條最為明智的路徑。
軍事戰略研究,是蘭德智庫的發家業務,也是其最為擅長的項目。在此前他就開展過不少預測性、長遠性的軍事戰略研究。這些得出的結論在當時不被人們所認同,但在多年以後的事實卻讓不少人徹底折服。
例如在冷戰期間,美國一直想了解蘇聯的航空航天、衛星產業的發展狀況,將信將疑的將這一任務交付給了蘭德智庫。1957年,蘭德公司在經過大量的求證和計算後,在預測報告中詳細的推斷出了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時間。
而後來的事實是,蘇聯衛星的實際發射時間與蘭德公司的預測時間僅僅相差兩周。這一結果令美國五角大樓方面極為震驚,因為他們實在想像不出,在冷戰時期美蘇如此緊張的局勢下,蘭德公司到底是依據什麼,才得出這一差距如此小的結果。也因為這次推算,蘭德公司徹底打響了在美國境內的名聲。
因為如此的種種,蘭德智庫對於台海戰役的預測才值得被美方和中方所重視。在本次推演中,蘭德智庫首先否定了部分西方國家提出的觀點——將處理俄烏戰爭的方式照搬到台灣問題上。其原因之一是台灣與烏克蘭的體量相差過於巨大,其二是如果美西方國家向台灣輸送武器很可能會改變中國目前的保守態勢,轉為直接出兵干預迅速解決戰鬥。
因此蘭德智庫認為,如果想要讓台灣按照美國預想的方向發展,那麼美國等國家就應該直接打響這場戰爭。報告中接著指出,美國不但要發起戰爭,還要派出整整七個航母艦隊群,在中國的南海範圍內,如果美國不能迅速掌握制空,則很可能會遭受中國大陸陸基武器的致命打擊。
隨後蘭德智庫通過模型模擬計算,分析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會帶給各國的損失。對於台灣來說,這場戰爭將會給其帶來「毀滅」,島上所有的基建設施都會在戰爭中被毀壞,其現役的各戰艦也會石沉大海。
而美國方面的損失相比於台灣則更為巨大,蘭德智庫預測在派往台海的7艘航母中,會有兩到四艘航母將會被中方擊沉,另外還會有無數的屏衛艦在這場戰爭中被損毀。而且美軍將會在這場戰爭中失去至少3200名士兵。
對美方的警告,還是對中方的恐嚇?
美方公布中美台海戰役的預測結果無非就是兩個原因:
- 蘭德智庫的報告是對美國軍方的警告
這場模擬台海戰爭的報告,首先可以被視為是蘭德公司對於美國自身的一記警鐘。近年來,因為美國政壇內部一些別有用心份子,對於「中國威脅論」的大肆鼓吹,美國政府對中國方面所執行的戰略路線趨於不正常化。
這種冷戰思維,不僅不利於解決問題,緩和中美之間的矛盾,還會加劇兩國之間所面臨的風險,將兩國推向戰爭的邊緣。報告通過量化戰爭中美國所面臨的代價,向美國高層的決策者,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與中國開戰,美國將面臨巨大的損失,並且這不僅僅關乎於3200名美國士兵的生命,更包括著巨大的經濟損失。
美國政府應當摒棄對中國的偏見與誤解,以防止潛在的中美衝突,從而為兩國人民帶來和平與穩定。此舉不僅能有效減少美國可能遭遇的重大人力物力損失,而且對於緩解當前全球緊張局勢、促進世界和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報告旨在給中國造成威懾
蘭德智庫的這份報告,隱含著對中國政府施壓的成分。報告中指出,美軍僅需付出3200名士兵的傷亡代價,便能打開中國門戶。從戰爭結果的角度來看,這一結果是完全可以被美方所接受的。
同時,智庫通過誇大中美之間戰爭代價的巨大差異,也會有效的中國民眾中播撒恐慌情緒。這種策略的目的,在於影響中國政府在台海問題上的決策,最終迫使中國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作出讓步。
此外,蘭德智庫的這份報告還承載著多層面的意圖。它渲染中國軍事力量並非表面那般不可撼動,意在加劇部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戰略偏見。藉此,美國可能逐步將中國的外交環境推向孤立與被打壓的境地。
台海戰爭的發展不會如美方預期一般
話說回來,以僅僅兩到四艘航母及3200名士兵傷亡的代價就能拿下台海戰爭的勝利,這現實嗎?或者說蘭德智庫是否對於戰爭的結果設想的太過於樂觀?自建國以後就存在的台灣問題,對台灣統一的態度一成不變,同時台灣問題是我國底線,又怎能不將其重視。
在這些年間,為了為未來可能到來的戰爭做足準備,我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通過假想敵與軍內對抗的方式,對台海戰爭進行軍事演習。對於美方所提出的,中國海上力量相比於美國來說更加薄弱的問題,我國軍方也早有做出準備。
首先,台灣區域已經靠近我國沿海,在我國制導武器打擊的範圍以內,既然純粹的海上力量拼不過,那麼久將路基武器利用到極致。一旦戰爭爆發,解放軍就會利用導彈、火炮等火力優勢武器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台海範圍,進行火力覆蓋和精確打擊,第一時間拔掉台灣島內的指揮部門。
當美方航母編隊進入打擊範圍內後,我國自主研發的東風-21D以及東風-26反艦彈道導彈,就會通過衛星所指引的目標對其航母等大型艦船進行打擊。這兩型導彈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打擊類似於航母等海基作戰平台。並且,它們在飛行末段的速度都超過10馬赫,攔截難度可想而知。
這種「點名式」且幾乎無法被攔截的打擊,能夠在短時間內擊垮美軍的航母編隊,為中國海軍的後續行動創造有利條件。我國現役的三艘航母——001型遼寧艦、002型山東艦和003型福建艦,都將隨時準備投入戰鬥,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如果前兩步的戰役能夠按照預期順利推進,我國兩棲登陸部隊將在台灣島上勢如破竹,迅速達成作戰目標。其中,相比台軍的裝備代際差距以及空中優勢的奪取,都是構成勝利的關鍵因素。因此,如果台海真的爆發所謂的中美衝突,美國將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損失,而這顯然是美國絕對無法接受的。
正因如此,在今年初五角大樓的美軍高官科爾比就曾公開:台灣對於美國而言並非「生死攸關」,美軍得避免激化對華矛盾。並且科爾比在提交給軍事委員會的報告中明確表示:「保衛台灣的成本遠大於其所帶給美國的收益。」
科爾比的觀點並非首次出現。此前,被任命為負責戰略事務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奧斯丁·達默也對美國政府做出過類似的警告。究其原因,是我國近年來的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如今,美軍在中國周邊試圖行使全球霸權的政策,已完全不可能得逞。
中國捍衛國家領土完整的決心絕不可低估,台灣回歸、實現國家統一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景。美國過去那套「比手腕大」的霸權理論,早已不適用於中國。未來,任何企圖侵犯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行徑,都將遭到中國人民的堅決回擊。如果美國再次來犯,中國人民必將像在朝鮮戰爭中一樣,給予其不可磨滅的沉重打擊。
參考資料:
五角大樓高官:台灣對美國而言非「生死攸關」,得避免激化對華矛盾 觀察者網2025年3月12日
在台灣問題上,美國需要講清楚這兩點 環球網2025年3月12日
美國智庫警告五角大樓,打敗中國代價是傷亡3200人,這是警告? 中華網熱點新聞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