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用摧毀俄羅斯經濟這一招來要挾普京停火,結果呢,普京根本不吃他這一套,直接給懟了回去。
事情是這樣的,俄軍在庫爾斯克地區那是接連取得重大勝利。
不僅成功奪回了11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占烏軍此前攻佔土地的86%以上,還把庫爾斯克地區參與的上萬名烏軍給成功包圍和孤立了。
這些可都是烏軍的精銳部隊啊,現在隨時都面臨著滅頂之災。
一旦俄軍成功收復庫爾斯克所有地區,那對於美烏來說可就麻煩大了。
俄軍在庫爾斯克戰場上的大量精銳兵力就能騰出手來,從烏克蘭北部地區對烏克蘭後方發起猛攻。
到時候,整個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前線部隊都可能被包圍甚至全殲,就連烏克蘭首都基輔都將直接暴露在俄軍的兵鋒之下,烏軍全面崩潰、澤連斯基政府全面失敗那都可能成為現實。
美烏,特別是澤連斯基這下可知道害怕了。
不久前還大鬧白宮的澤連斯基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同意美方停火的提議。
特朗普也趕緊表態,希望普京給他個「面子」,同意暫時停火30天。
但這明擺著就是美烏的拖延戰術,他們就是想先喘口氣,根本沒誠意實現俄烏衝突的徹底結束和長期和平。
普京哪能上他們的當啊,直接選擇和美烏徹底攤牌,擊碎了他們不切實際的幻想。
3月12日,普京身穿軍裝親自跑到了庫爾斯克前線視察。
要知道,普京平時很少穿軍裝的,這次不僅去了前線,還專門穿了一身戎裝,這釋放的信號再明顯不過了,就是告訴特朗普等人,自己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美烏想通過暫時停火來個「緩兵之計」根本不可能。
普京還明確表態,要求俄軍徹底奪回庫爾斯克地區。
而且俄羅斯同意與烏方結束敵對狀態也有前提條件,那就是停火能夠帶來長久和平,並且消除引發烏克蘭危機的根源。
像烏克蘭不許加入北約、不允許在烏克蘭領土部署外國軍隊,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擁有主權,以及解散烏軍等條件都得寫入停火協議,這樣才能實現俄烏之間真正的和平。
面對普京這絲毫不給面子的回應,特朗普惱羞成怒了,直接明確發出威脅,表示要是普京拒絕接受暫時停火協議,美國就將摧毀俄羅斯的經濟,後果很嚴重。
但其實這就是句空話,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早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能源禁運、金融封鎖、技術斷供……能用的招數全用了,結果呢?
俄羅斯經濟非但沒垮,2024年GDP反而增長了3.2%,盧布匯率穩如泰山,軍工產能開足馬力,每天能造數萬發炮彈。
反觀美國,為了援烏已經砸進去3500億美元,國債利息都快付不起了,連特朗普自己都承認:「這仗再打下去,美國財政要『失血而亡』!」
現在特朗普上台了,他能用來打擊俄羅斯經濟的手段和拜登政府時期也沒啥區別,所以他這個威脅根本沒什麼實際作用,也就是拿來安慰安慰烏克蘭而已。
咱們再來說說庫爾斯克這個地方,它對眼下的俄羅斯那可是非常重要。
從地緣上來說,庫爾斯克州位於俄羅斯西南部,和烏克蘭接壤,是連接俄羅斯本土與烏克蘭東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控制著莫斯科通往頓巴斯地區及基輔的陸路通道。
它地形平坦,適合機械化部隊快速推進,歷史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可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奠定了蘇聯反攻的基礎,到現在都是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
在當代衝突中,它又成了俄羅斯抵禦烏軍北上的關鍵防線,是俄烏邊境的「緩衝帶」。要是烏軍在這兒站穩腳跟,就能直接威脅俄羅斯本土的別爾哥羅德、布良斯克等州,甚至威脅莫斯科的西南門戶。
從政治上來說,烏軍佔領庫爾斯克部分領土直接衝擊了俄羅斯的領土完整敘事,對普京政府的國內支持率也構成了壓力。
俄方通過高調宣稱「收復失地」來強化民族主義動員。而且俄羅斯之前劃設了「核紅線」,宣稱若本土遭國家級軍事力量攻擊將動用核武器。
可烏軍使用北約裝備攻入庫爾斯克後,俄方僅用常規軍事手段回應,這暴露了其核威懾策略的局限性,國際形象也受損了。
所以俄羅斯無論如何都要拿下庫爾斯克,這關乎國家的主權、民族的尊嚴和國際地位。
特朗普為啥這麼急切地要調停俄烏停火呢?
其實他就是想抓緊時間集中力量來亞太對付中國。
就拿美國官方的一些舉動來說,美國海軍部長德爾·托羅之前就宣稱,要在2045年打造一支由500艘有人和無人艦艇組成的龐大艦隊,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中國」。
還有美國在亞太地區不斷加強軍事部署,聯合盟友搞各種軍事演習,這些都是沖著中國來的。
美國就是害怕俄羅斯在俄烏衝突中取得勝利後實力增強,到時候他們在亞太地區對付中國就更難了,所以想趕緊讓俄烏停火,好把精力都放到亞太來針對中國。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噼啪響:俄烏一停火,立馬把航母調來南海,關稅大棒砸向「中國製造」。
可他就沒想過,中俄早被美國逼成了「背靠背的兄弟」。俄羅斯被制裁得越狠,越要抓緊中國的能源訂單;歐洲被美國賣了,轉頭就得找中國談投資。
看看特朗普那套「關稅戰」——對中國商品加稅,結果美國通脹飆到6%,股市跌回他上任前水平,連自家經濟學家都罵他「經濟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