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兩天軍事圈也是炸開了鍋,央視罕見曝光了我國絕密的「地下核長城」,讓這個隱藏在國土之下,默默守護國家安寧的國之重器重見天日。
它就像一條沉睡的遠古巨龍,五千公里的龐大身軀,橫跨大半個中國,為國家的和平和穩定,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我國為什麼會打造如此龐大的地下核長城?而且隱藏實力不好么,為什麼會選擇公開這個超級工程呢?
地下核長城
上世紀60年代,我國面臨著來自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威脅和封鎖,就因為他們有核武器,而我們沒有。
面對美蘇核威懾的壓力,我國也意識到了核武器的重要性,也開始著手研發核武器,並成功在1964年,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然而,美蘇的威脅並沒有因為我國原子彈的爆炸成功而減小,我國也徹底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弱國根本沒有外交,只有國家足夠強大,才能擁有話語權。
為了保衛國家安全和社會的穩定,我國決定,借鑒美蘇均建設的龐大地下核設施,發展屬於自己的地下核工程。
說干就干,國家安全迫在眉睫,1965年我們開始規劃,5月2日正式破土動工,以816工程為例,這個工程在重慶涪陵建造。
816工程在當時,是我國絕密的軍事工程,保密到什麼程度,當時工程選址不是在白濤鎮么,為了保密,地圖上再也找不到白濤鎮在哪裡了。
而且不管是工程人員還是技術人員,只要是參與到了這個項目當中的人,全部由和工業部隊統一調配,所有參與人員,必須要嚴格的遵守保密紀律。
1966年5月,工程兵54師等單位相繼進入工程所在地,1967年2月,正式開工,在施工期間,816工程要求所有的參建人員,平常不能串崗,也不能互相打聽,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必須終身保守秘密。
816不僅是我國第二個核原料工業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洞穴之一,我國無數的工程人員,用了18年的時間,才在地下挖出了一個超級鋼鐵王國 。
包括核反應堆、核發電廠、中央控制室等核研究設施,以及醫院、學校、劇院等生活設施,在整個冷戰期間,我國不斷在太行山,昆崙山等山脈內部挖掘隧道,構建地下核長城。
這些隧道體系內部四通八達,配備有非常完善的生活工作設施,可以抵擋大當量核彈爆炸轟擊,到冷戰結束時,中國的地下核長城總長度已達到5000公里,也成為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地下工事之一。
地下核長城並的總造價雖然並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但單單816地下核工程的造價,在當時就高達7.46億人民幣,那個年代的7億多人民幣,算到現在可能高達千億。
為什麼會公開
這個龐大的地下防禦體系,為我國的戰略導彈提供了高度的防護,能夠抵禦核打擊產生的衝擊波,熱輻射和電磁脈衝,確保戰略武器的生存能力。
我們的地下核長城採用了多層加固結構,可以抵禦百萬噸級核彈頭的直接命中,或鑽地武器的攻擊。
就這麼說吧,就算面臨敵方的先發制人打擊,我國的核反擊力量也能毫髮無損的正常運行,從而迅速的實施,有效的二次核反擊,這也是因為地下核長城的隱蔽性和機動發射能力的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作戰優勢。
導彈可以在洞庫內就完成發射準備,通過專用的通道,快速去到發射陣地,極大程度的提高了,導彈部隊的作戰效率和能力,而且我們也不怕被外國的衛星偵察。
我們的火箭軍,精心修建了大量的加洞口,就是為了迷惑那些外國的偵察衛星,讓敵人根本就判斷不了我們火箭軍的行蹤。
地下核長城的存在,不僅提升了我國戰略武器的生存能力,還非常顯著的增強了我國的戰略威懾力。
而央視之所以會選擇公開地下核長城,也是給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中國不是侵略者,但也絕不會軟弱可欺,也是對世界展示,我們中國在核戰略力量方面的自信和實力。
同時也能干擾潛在對手,對我國核反擊能力的精確判斷,通過展示地下核長城的複雜性和隱蔽性,增加敵方核打擊的難度和不確定性,從而提升我國的戰略威懾力,展示出我國的戰略自信和實力。
但同時,我國也是一直秉持著和平發展的理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更何況我們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時候,就承諾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總結
「地下核長城」是我國的智慧結晶,他充分的結合了地理優勢和戰略智慧,它的存在有著龐大的威懾力量,這種威懾力也是維護和平的重要手段。
同時也是在向對手傳達一個信號,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想來犯的人,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這個實力。
同時我們也相信,未來我們的地下核長城只會更加先進,防禦體系也會更加完善,中國只會越來越強。
信息來源:
美對華動手,央視罕見曝光核長城,導彈發射車排滿洞庫深藍航跡2025-02-06 08:56北京
816工程:那些不能忘卻的保密記憶日期:2023-09-20 來源:涪陵區融媒體中心
抖音百科-816地下核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