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實踐出真知」,戰場則是檢驗軍隊和裝備戰鬥力的最佳場所。然而,只要是「血與火的實戰中所獲得的經驗」,就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嗎?怕是未必。這一次,被廣泛視為「上三常」之一的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戰場上的一項「實戰經驗」,恐就很難入得了解放軍的法眼,即根本不值得參考和模仿。
俄媒的相關報道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國內相關設計局正在研發一款名為「刻耳柏洛斯」的新型裝備。從內容介紹和效果圖片來看,這款以地獄三頭犬之名命名的新型裝備,基本可確認為是一台車載光纖站,一輛「刻耳柏洛斯」可同時操控多架小型自殺式無人機,各無人機均以光纖同車載光纖站相連。得益於此,僅需一輛「刻耳柏洛斯」,就能對遠距離上的多個目標發動自殺式襲擊,且基本可免受各類電子干擾。有俄羅斯國內軍事專家稱,「刻耳柏洛斯」有望在不久之後,淘汰地面部隊使用的各類反坦克導彈類武器。
光纖可讓無人機免遭電子干擾
那麼,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能讓反坦克導彈成為博物館內的「文物」嗎?仔細想來,問題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關於俄羅斯發展車載光纖站一事,與其說是抗干擾能力強的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在烏克蘭戰場上表現優異,倒不如說是「戰鬥民族」試圖掩蓋自己在第四代反坦克導彈領域的技術不給力和產品空白,以至於不得不用「刻耳柏洛斯」這種「二流替代品」,來尋找新的出路。
自殺式無人機的成本遠低於反坦克導彈
首先需要承認,得益於光纖的存在,無人機飛手的一切操作指令,都可免於遭到任何形式的電子干擾。只要光纖沒扯斷,「人在迴路中」就不會出問題,自然可保證自殺式無人機的高命中和高殺傷。不僅如此,與使用大量精密電子元件和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反坦克導彈相比,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的成本低得多。用一架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去摧毀一輛坦克,比用一枚反坦克導彈去摧毀一輛坦克便宜許多。
解放軍裝備的「紅箭-12」反坦克導彈
乍看上去,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發明出的這種裝備,屬實是把低成本和高效能進行了「完美結合」。彷彿讓諸如美製「標槍」、以色列「長釘」、歐洲nlaw、中國「紅箭-12」和「紅箭-16」等先進但昂貴的第四代反坦克導彈,一夜之間就成了「低效費比武器」。然而,事情真有這麼簡單嗎?
無人機飛手難以快速撤離發射陣位
剛才說到,由於連接操控設備和無人機的光纖存在,才讓無人機免受外界電子干擾,這就決定了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的飛行速度不可能很快,否則就可能不慎扯斷光纖,進而失去抗干擾能力。不光是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和機動動作要受限制,操作無人機的飛手和控制設備,也不能有什麼較大速度的運動,這同樣是為了避免扯斷光纖。也就是說,在命中目標之前,操作人員和控制設備基本只能停在原地。如果是在一線戰場上,長時間停留在同一位置上的人員和裝備,很容易被敵方發現並招致打擊。
「紅箭-12」可實現「發射後不管」
相比之下,因採用數字紅外圖像制導技術而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的第四代反坦克導彈,因沒有導線或光纖的限制,故可放心大膽地提高導彈飛行速度,適合快速打擊時敏性很高的目標。不僅如此,導彈發射後,射手即可立即轉移位置,根本無需為導彈提供製導,從而可在最大程度上確保自身安全。上述兩大性能特點,恰恰都是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所不具備的。對此,想必俄羅斯軍方和該國軍工業也是心知肚明。
俄軍最先進反坦克導彈也只達到了第三代的水平
俄軍工業之所以把研發重心放在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和車載光纖站上,而不是發展第四代反坦克導彈,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即俄羅斯羸弱的電子工業技術水平,搞不定精密的數字紅外圖像制導導引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部分國家的反坦克導彈,早已達到全球第四代水平的今天,俄軍現役最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均還停留在第三代的程度上,即激光駕束制導。
俄軍最先進反坦克導彈也只達到了第三代的水平
而激光駕束制導的兩個局限性,就在於激光束容易受到氣象條件和戰場煙霧的干擾;以及導彈發射後,射手和發射裝置不能有較大的運動,否則就難以實現對導彈的全程制導。在導彈飛行過程中,一旦發射陣位暴露並遭到打擊,射手將很難繼續為導彈提供製導,以至於可能導致導彈脫靶。
中國「紅箭-16」反坦克導彈外貿型號
可以說,俄羅斯是因玩不轉數字紅外圖像制導和第四代反坦克導彈,才只能轉而大力研發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和車載光纖站,這並不值得解放軍學習。對於工業強國中國來說,我們只會在光纖制導自殺式無人機和第四代反坦克導彈方面「全都要」,這才是一個軍事技術強國該有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