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2025年02月09日16:54:03 軍事 1922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感謝各位看官點擊支持原創,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將近3年的俄烏衝突,兩國人民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國家經濟、政治受到了嚴重波及,國際秩序也產生了不可預判的變動。

兩國人民無一不再盼望早日結束煎熬的戰爭,可若是俄烏突然停止戰火,國際形勢又會迎來一場巨大的轉變!

而且俄專家還提出一個大膽想法:用一場戰爭的勝利,換取中俄印重塑世界秩序的契機,未來100年都將保持「世界和平」的新秩序!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一、俄專家為什麼會有這個構想?

更新國際秩序,並不是一件簡單且輕鬆的事情,它關乎到了各個國家的世界格局與地位轉變。

俄專家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給出「用與烏克蘭衝突的勝利」,實現未來100年全新國際秩序的構想,肯定也是出於某些方面的重要考量。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從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國際秩序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美西方國家成為國際秩序的主要領導人。

西方國家長期處在食物鏈最頂端,任意支配、剝削底層資源,造成了世界格局的嚴重失衡,也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更重要的是,美國作為經濟、科技、金融界的霸主,從不願向其他國家低頭。

甚至為了鞏固自己的霸主之位,對弱小國家進行技術、經濟上的打壓、制約,堅決坐穩霸主之位。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在這種長期被美國一家獨大的國際秩序下,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個國家,肯定也想聯手改一改遊戲規則。

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提出以「勝利」改變遊戲規則,可能也是為了讓中、印兩國與他們聯手,改變美國「世界中心」的現狀。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可惜俄烏衝突持續3年以來,消耗了俄羅斯大量的軍事裝備與武裝力量。

俄羅斯單靠「軍事行動」與烏克蘭硬碰硬,勝算一點都不大,更別提烏克蘭還有美國的大力支持。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不過特朗普再任美國總統後,表明願與俄羅斯停火交流,爭取早日結束戰火。

這對俄羅斯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只是這場談和美國依舊佔據主導地位,俄羅斯恐怕很難討得多大的好處。

所以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提出的構想,目前看來並沒有太大實現的空間。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二、大膽構想背後隱藏的多重矛盾

這種大膽構想,絕不是靠俄專家一個人的認知與拆解,就能左右三個國家的決策與判斷。

中俄印三國各自的國際立場、面臨的困境以及國際處事原則,才是決定「構想」是否能夠執行的關鍵。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從俄羅斯的角度分析,儘管俄軍佔據戰場優勢,但美俄和談跡象明顯,且衝突已導致俄羅斯經濟萎縮、國際孤立加劇。

在戰爭影響下,俄GDP對比3年前明顯下降15%,能源出口收入也直降40%,軍事實力更是消耗了不少。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由此可見,即便談和中俄羅斯佔據優勢,也不能確保衝突結束後,俄羅斯還能保持絕對的硬實力。

在扭轉國際秩序的構想中,俄羅斯未必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與信任。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印度目前的立場來看,印度雖為俄羅斯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可並不是一味地跟著俄羅斯打轉。

尤其在國際戰略上,一邊得到俄羅斯60%的軍備供應,一邊又接受美國的軍事援助。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既要成為俄羅斯的盟友,印度就該跟俄羅斯一樣,與中國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

偏偏印度一邊推進中俄能源貿易的合作,一邊又在印太戰略上對華制衡。

就憑印度這「兩邊討好、雙重依賴」的態度,都不足以成為穩定的秩序共建者。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至於中國,一直以來對俄烏衝突都保持「中立」態度,不主張、不支持也不鼓勵戰爭,更不會貿然插手俄烏兩國的矛盾。

中國當然也希望早日看到俄烏談和的局面,只是無論談和成功與否,中國都不會為哪一方提供「軍事介入」。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對於俄專家提出的大膽構想,中國自然繼續保持不支持、不反對、不回應的態度,始終堅持執行「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即可

三、從互補、合作中尋找新的轉機

僅憑中俄印三國直接構建新的國際秩序,單是考慮構建新秩序的3大條件,就已經是困難重重了。

構建新的國際秩序,首先要求中俄印具備包容、開放的大格局不排斥西方參與並提供新秩序的意見和想法。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其次,中俄印三國必須站在「可持續性」的角度,建立適合各個國家發展的新秩序,比如以聯合國改革而非陣營對抗為基礎。

當然,任何一項秩序建立都要建立在合法、公平、公正的基礎上。

通過「全球南方峰會」等機制凝聚共識,而非單方面宣布規則,才能真正贏得世界各國的認可與信賴。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既然憑三方力量實現不了新秩序重建,不如從互補、合作中尋找新的轉機。

比如中俄印正在探索「本幣結算+數字貨幣」體系;2024年,俄印40%的石油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規避美元風險。

面對美方的軍事威脅與壓制,中俄聯手將反恐演習常態化,能給美方造成一定的軍事壓力,也為中俄兩國建立一道安全的保護屏障。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美國對中國的晶元、新能源的制裁,對中國的晶元、汽車出口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

所以中俄印可以在晶元、能源等方面聯手實現「技術突圍」,達到「去美供應鏈」的效果。

打破國際秩序,不是單靠一張嘴、一句話就能盲目執行,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所謂的構想,的確沒有可行性。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 - 天天要聞

結語

俄專家認為,俄烏衝突真正結束那一刻,將是國際秩序的全新洗牌,中俄印100年世界和秩序,會是最好的結果。

可歷史也向世界證明,所謂的「世界和平」不該以戰爭為突破口,而是應該站在平等、公正、和諧的角度,攜手各個國家實現真正的「自由、和平」!

未來,如何打破現有的國際秩序,仍是全球重點關注的話題。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資料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2025-02-05青橘罐頭

《俄專家有個大膽想法:一戰定乾坤,讓中俄印建未來100年世界秩序》2025-02-06海陸天空視頻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浙江台州海事局啟動Ⅲ級海上防颱應急響應 - 天天要聞

浙江台州海事局啟動Ⅲ級海上防颱應急響應

根據浙江省氣象台預報,今天下午,第4號颱風「丹娜絲」已經加強為強熱帶風暴,16時其中心位於距離台灣鵝鑾鼻西偏南方向約370公里洋面上。由於未來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變化較大,「丹娜絲」未來移動路徑還....
急!手機鎖屏1423分鐘,八旬老人如何圓夢山東艦 - 天天要聞

急!手機鎖屏1423分鐘,八旬老人如何圓夢山東艦

7月5日山東艦艦艇開放活動現場85歲的傅建國焦急無措地在參觀人群邊緣來回踱步山東艦甲板上的引導員見狀主動靠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傅建國在艦艇開放打卡點蓋章面對艦員的熱情詢問老人拿著自己被鎖屏的手機希望艦員能幫助他和開放區的裝備合影留念然而當艦員接過手機卻發現老人因為忘記解鎖密碼多次嘗試無果導致手機被動開啟...
美軍核航母率四方勢力闖南海,南部戰區火速採取行動逼退之! - 天天要聞

美軍核航母率四方勢力闖南海,南部戰區火速採取行動逼退之!

美國又到南海作妖了!「華盛頓」號核航母闖入南海逼近咱們國家的黃岩島,更可恨的是,美軍還邀請了四個國家人員參觀航母併到黃岩島附近「旅遊」,解放軍南部戰區果斷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抵達現場展開大規模行動,「華盛頓」號核航母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離開
從50美元到千億美元:解碼耐克創始人的反常識商業哲學 - 天天要聞

從50美元到千億美元:解碼耐克創始人的反常識商業哲學

在商業世界的殘酷叢林中,絕大多數創業者倒在了資本寒冬或市場競爭的血泊里。但有這樣一個傳奇人物,他用口袋裡僅有的50美元,締造出市值1120億美元的商業帝國。菲爾·奈特的創業史,不是線性增長的童話,而是充滿荊棘與逆襲的反常識敘事。這位耐克創始人的8條商業鐵律,蘊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以軍5日軍事行動已致47人死亡 - 天天要聞

加沙地帶衛生部門:以軍5日軍事行動已致47人死亡

△加沙地帶(資料圖)當地時間7月5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表聲明稱,以軍自當天凌晨以來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導致4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加沙地帶最大的定點醫療服務提供機構希法醫院5日發表聲明稱,以軍無人機當天空襲了加沙地帶東北部的傑巴利耶地區,造成至少4人死亡。(總台記者 米春澤) 2025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