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打了將近三年時間,在這一千多天時間裡,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深陷進了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以現在戰場上的形勢來分析,俄羅斯顯然已經在戰場上取得了明顯的優勢,但是他們想立馬結束戰爭從烏克蘭撤軍也並不現實,畢竟俄羅斯目前是優勝方,儘可能佔領更多土地作為日後談判的籌碼是他們現在應該做的,而不是及時結束戰爭。
而烏克蘭想要結束這場戰爭則更不可能,因為打到現在這個階段,戰爭何時結束的決定權早已不在澤連斯基手上,可以說這場區域衝突中並沒有真正的贏家,如果非要說從中得到利益的國家,那也只能是美國,不過即使是拜登政府作為這場衝突的始作俑者,也有他們所意想不到的地方,其中有三方面是華盛頓方面始料未及的。
俄羅斯可以從西方國家的全面制裁中挺到現在並且在戰場上還取得了明顯的優勢,這是華盛頓當局意想不到的
要說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為何會發生軍事衝突,那顯然背後離不開美國的推波助瀾。蘇聯解體以後,北約不但沒有收斂下來,反而是持續的東擴,在這種情況下,原來不少華約國家也紛紛加入到北約的陣營當中,而澤連斯基上台以後,烏克蘭政府也成為了想要加入到北約的陣營的原蘇聯國家。
如此一來,俄羅斯當然是不可能答應的,因為一旦烏克蘭加入到北約當中,那麼就相當於美國滲透到了俄羅斯的後院,這與當年古巴導彈危機的道理是一樣的。
但是以烏克蘭現在的實力,一旦俄羅斯發動戰爭那他是斷不可能能抵擋住俄軍的攻勢的,因此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各種軍事援助也就順理成章起來,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抗擊俄羅斯的入侵行為,堅決支持烏克蘭。
不過稍微了解國際新聞的人都知道,美國人顯然是希望通過烏克蘭之手削弱俄羅斯的經濟,為了儘早搞垮俄羅斯,北約除了軍事對烏進行軍事援助以外,還對俄羅斯進行全面的制裁。
截止2024年年底,俄羅斯已經超越了伊朗和朝鮮,成為被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最多的國家,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俄羅斯並沒有因為這上千條制裁而徹底垮掉,反而比開戰前更加堅挺,這明顯沒有達到華盛頓當局在俄烏開戰前設立的目標。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不得不從俄羅斯的體量說起,俄羅斯是全球國土面積第一大國,國內的各種資源也是異常豐富,它是目前全世界能源出口的第一大國,沒有之一。
美國人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因此在戰爭開始後不久就逼迫歐洲國家停止購買俄羅斯的能源,但是歐洲國家不買不代表就沒有其它國家購買,俄羅斯除了尋找歐洲國家的替購國以外,還對石油和天然氣進行大幅降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扛住了華盛頓的能源制裁大棒。
雖說俄羅斯在近三年時間裡國內經濟的發展確實是變得緩慢了,但總歸沒有大幅度的倒退,在站穩腳跟以後,俄羅斯也得以繼續自己發起這場衝突的目標,打不死的小強特性也使得現在的美國政府是非常頭疼,繼續援助烏克蘭的話,那自己國內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畢竟拿著納稅人的錢去支援烏克蘭,並且這些戰爭援助的資金在戰後不知道多久才能從烏克蘭身上收回來,這顯然與剛上台的特蘭普政府政策並不相符。
俄羅斯的軍工產能超過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總和,烏克蘭的軍事製造業迅速淪為世界末流,這都是華盛頓在開戰前所沒想到的
除了一直以來揮舞的制裁大棒在俄羅斯身上越來越無效以外,美國人還驚訝的發現,俄羅斯目前國內的軍工產能比蘇聯解體以後的任何時期都要大,這是華盛頓始料未及的。
就目前的戰場局勢,兩軍每天在戰場上投放的武器彈藥消耗的程度是非常驚人的,烏克蘭一旦失去了西方國家的軍事援助,那麼在半個月以內,俄羅斯估計就可以兵臨基輔城下。
事實上現在整個北約國家加起來的軍火產能都沒有俄羅斯的體量,這是美國人在開戰前所估計不足的,原本以為通過揮舞制裁的大棒就可以限制俄羅斯國內的軍工製造業,但現在來看似乎也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
除此以外,烏克蘭的軍工製造能力迅速滑落至全球的末流,這也是美國人始料未及的。要知道在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是除了俄羅斯以外繼承蘇聯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也繼承了蘇聯時期諸多的武器設計局,其中不少都是在國際上鼎鼎大名的軍火公司,雖說在近十餘年時間裡,烏克蘭的軍工人才陸續出走,不過還是可以自主研製生產各種類型的坦克裝甲車和導彈等武器的。
但是在戰爭開始後不久,烏克蘭就迅速失去了武器自給自足的能力,現在的烏克蘭甚至連像樣的導彈都生產不了,更不要說什麼飛機坦克了,要說俄羅斯在戰前制定的目標有什麼是已經實現的,那也就只有清理了烏克蘭的軍工製造業這一點了,同樣這也是美國人沒想到的,烏克蘭本身是具備一定戰爭潛力的國家,但到現在徹底淪為了依靠援助才能有一戰之力的國家,這變化未免也太大了一點。
事實上,烏克蘭之所以變成這樣子,也與俄羅斯的戰略有關係,首先是空軍,烏克蘭現在已經基本上沒有自己的航空工業可言,大名鼎鼎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已經是名存實亡,就連想找一個維修飛機的廠房都難以實現,因為隨時可能遭到俄羅斯導彈的攻擊,另外哈爾科夫車輛製造廠也曾經是蘇聯時期的一個坦克裝甲車研製單位,可如今也已經在戰爭中被俄軍摧毀,除此以外,烏克蘭國內的大大小小的武器設計單位基本上都被俄羅斯所摧毀,因此它的戰爭潛力也在不斷的下降,除了東烏以外的各個城市基本都已經夷為廢墟,這一切美國人的「功勞」可不少。
第三個令華盛頓當局意想不到的是,俄羅斯竟然和伊朗達成全面戰略夥伴條約,拉攏朝鮮和胡塞武裝下場參戰
當地時間1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到訪莫斯科的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簽訂了《俄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從2022年俄烏衝突開始,西方國家紛紛與俄羅斯進行割席,為了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俄羅斯迫不得已把目光瞄向了受美國壓迫的國家,伊朗就是其中之一。
伊朗作為中東頗有影響力的大國之一,長期以來也是遭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打壓與制裁,因此兩國的關係升級這在美國人的意料之中,不過讓他們沒想到的是,伊朗會大力對俄羅斯進行武器彈藥的援助,雖然伊朗方面對此並不承認。
有證據表明,伊朗早在2022年7月就已經秘密與伊朗達成了准軍事同盟的關係,主要是伊朗方面認可了俄羅斯發動俄烏衝突的做法,他們認為即使俄羅斯現在不主動出擊,西方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段內引爆地區戰爭。
因此在這重關係的加持之下,伊朗也是供應給俄方大量的戰場消耗品,包括子彈、炮彈和授權給俄羅斯生產的各型自殺式無人機,而俄羅斯回報給伊朗的則是先進的航空技術以及軍事情報的共享。
除了與伊朗的關係迅速升溫以外,俄羅斯還拉攏朝鮮和胡塞武裝下場參戰,這也是華盛頓當局萬萬沒想到的。胡塞武裝會加入到俄烏衝突當中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這顯然是有利的,俄羅斯目前在戰場上存在著兵力不足的情況,胡塞武裝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俄羅斯在戰場上面的壓力,胡塞武裝在支援俄羅斯的同時也會得到俄羅斯的回贈,俄方會提供給他們想要的各型導彈,用以封鎖曼德海峽來對抗以色列和美國。
而朝鮮下場更是目標明確,除了履行兩國之間的軍事同盟關係以外,還能賺取一筆資金,兩國各取所需,相較於已經在戰場上打了三年疲態盡顯的兩國士兵來說,朝鮮軍隊顯然更具戰鬥力,雖然目前為止他們並沒有出現在烏克蘭前線,而是主要部署在庫爾斯克方向,但是金家軍的戰鬥力顯然是不容小覷的,有資料顯示,朝鮮派駐俄烏戰場的士兵基本都是朝鮮的特種部隊,他們的戰鬥力也明顯要比在庫爾斯克的俄烏兩軍都要強,這也使得烏克蘭軍隊在庫爾斯克損失很大。
總的來說,隨著特朗普的上台,俄烏戰爭已經來到了一個十字路口,2025年這場戰爭是很有希望會結束的,如果繼續打下去,那隻可能會出現對於華盛頓當局更多的意想不到的結果,這顯然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符,因此結束俄烏戰爭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參考資料:
《俄羅斯與伊朗為何升級夥伴關係?專家:和特朗普有關》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