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別先生!他曾說「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

2025年02月07日12:10:40 軍事 1158

2025年2月6日20時30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全國道德模範,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9歲。

黃旭華院士的一生是一個傳奇。他為研製中國第一代核潛艇,隱姓埋名30載,默默無聞地在無聲處作出自己的貢獻。直至把核潛艇研製工作的接力棒傳給第二代科研人員之後,黃旭華院士仍不顧自己年事已高,繼續堅持在工作崗位上,致力於為新一代核潛艇的研製獻計獻策。

黃旭華分別獲1985年和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4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9年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頒授「共和國勳章」。2021年,他向中國船舶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作為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激勵更多優秀人才。

2019年9月,黃旭華院士接受總台中國之聲《先生》欄目專訪。黃旭華院士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此刻,讓我們一起追憶,緬懷。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85年底、86年初,黃旭華帶領團隊研製的核潛艇在規定海域進行了長達90天的水下航行,總航程23625海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一圈。

黃旭華:「哎呀,我們太高興了!我當時在碼頭我要瘋了,我就站起來叫了,我說我們拿到金牌了!拿到金牌確實是個紀錄,到現在美國都沒有破我們的紀錄,美國現在還是講它是83天零4小時。這個考驗是看我們艇的建造質量是可信的,我們艇的所有的設備是可靠的。」

頭髮花白,年近60,沒有多少人能懂彼時的黃旭華為何如此瘋狂,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心中升騰著怎樣的驕傲。背負著中華民族的核潛艇夢,隱姓埋名30載,他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任性地歡呼雀躍一回。

黃旭華:「國慶十周年時,蘇聯共產黨的總書記赫魯曉夫到中國來,我們國家再次向他提出援助核潛艇的希望。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有這麼一句話,說中國想研製核潛艇,那簡直是異想天開。他傲慢地拒絕了我們國家的要求,說我們蘇聯海軍有核潛艇,同樣可以保衛你們的國土。毛主席一聽非常氣,突然站起來,揮動著他巨大的手掌說,我們自己干,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痛別先生!他曾說「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 - 天天要聞

△青年時期的黃旭華

可是研製核潛艇談何容易?蹣跚起步的新中國一窮二白,工業基礎薄弱,加上國外嚴密封鎖信息,沒有人見過核潛艇,沒有任何參考資料,兩眼一抹黑,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黃旭華:「當時的條件可以說是不具備研製核潛艇的基本條件,第一,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一個也沒有;第二,我們缺少這方面的知識,核潛艇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一無所知,沒人見過;第三,我們手頭沒有任何的參考資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從頭摸起,包括好多計算公式我們都是從頭論證。」

用算盤撥拉出的

「中國製造」核潛艇

1958年,作為國家最高機密的中國核潛艇工程正式立項。從交通大學畢業後做船舶工作的黃旭華被任命為項目的副總工程師,那一年,他32歲,是新中國最早研製核潛艇的29個人之一。從此意味著,整整30年,他只能和父母通信,而不能謀面。即使父親去世發來電報,他也沒能回家送最後一程。對家人有愧,卻對核潛艇無悔。

黃旭華:「第一,進入這個領域,就不能出去,干一輩子。第二,絕對不能泄露單位的名稱、地點、任務,工作的性質。第三,當一輩子無名英雄,不出名。人家問我,你能夠承受得了嗎?我說我能夠承受得了,參加核潛艇工作,我就像核潛艇一樣,潛在水底下,我不希望出名。」

面對海量的數據,連計算機都沒有,怎麼算?黃旭華和團隊用的工具讓外人聽來不可思議:一把普通的計算尺,一個打起來劈啪作響的算盤,就開啟了新中國的核潛艇事業。

黃旭華:「那時科技水平很低,哪裡有現在一秒鐘多少萬、上億次的計算機?手上就是一個算盤,一個計算尺。5萬多台件設備儀錶,幾十公里長的管道電纜,還有成千噸的材料,這麼多東西,你要把它重心重量算出來,那工作量很大。而且算出來還不一定行,要調整,一調整又重新再算。」

1970年12月26日,黃旭華們研製出的中國第一艘核潛艇「401艇」正式下水,中國也因此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四年後,這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黃旭華:「我們這條艇,從裡到外,完全是我們中國人自己搞的,所有的設備儀錶,全部是中國生產,沒有一樣是國外進口的。」

痛別先生!他曾說「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 - 天天要聞

△黃旭華在葫蘆島試驗基地(1988年3月4日攝)

花甲痴翁,志探龍宮

1988年4月29號,中國核潛艇「404艇」在南海準備向「極限深潛」的目標衝刺。一張撲克牌大小的面積,要承受1噸重量的水下壓力,稍有閃失就會艇毀人亡。臨時實驗前期,有研究人員悄悄地給家人寫了遺書。62歲的黃旭華告訴大家:不要怕,我和你們一起下水。

黃旭華:「萬一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不正常的現象,我會及時地協助艇上的救援,採取措施及時避免事故擴大。我要為這條艇負責,作為總設計師,我要負責到底。」

痛別先生!他曾說「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 - 天天要聞

△黃旭華(後排左一)同參與深潛試驗的科研人員合影(1988年4月30日攝)

試驗取得圓滿成功,「404艇」成為我國第一代魚雷攻擊型核潛艇的定型艇,黃旭華也成為全世界第一位參與深潛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領導特批,可以放一次鞭炮好好慶祝。聽著喧天的鑼鼓,陣陣鞭炮齊鳴,黃旭華站在碼頭,激動萬分,一首詩湧上心頭,至今不忘: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黃旭華:「這詩裡面有兩個字是我這一生的寫照:一個痴字,一個樂字。我痴迷核潛艇,獻身核潛艇,我無怨無悔,所以一生沒有虛度;樂呢,就是樂觀對待一切,在生活與工作極為艱苦的情況之下,我是苦中有樂,苦中求樂,樂在其中。」

不求功與名,核潛艇就是一切

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交付海軍使用,第一艘導彈核潛艇順利下水,回顧過往,黃旭華親眼目睹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半生心血,歷歷在目。

痛別先生!他曾說「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 - 天天要聞

△黃旭華手捧核潛艇模型(新華社記者 熊琦攝)

面對獲得的「共和國勳章」,黃旭華說,這一輩子,核潛艇就是他的一切,他也希望自己像核潛艇一樣,深潛水下,不求功與名。

黃旭華:「我們核潛艇是核反應堆、導彈同潛艇三位一體的有機結合,技術非常複雜,是一個集體智慧的結晶。榮譽是屬於集體的,我僅僅是作為一個代表,來領受這個榮譽而已。」

緬懷

送別國之脊樑黃旭華院士!

來源: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歡迎老兵返鄉,漢川市積極做好退役士兵返鄉報到工作 - 天天要聞

歡迎老兵返鄉,漢川市積極做好退役士兵返鄉報到工作

為使退役軍人儘快實現角色轉換,更好更快融入社會,3月13日,漢川市舉辦2025年度春季退役士兵歡迎儀式暨適應性培訓會議。退役軍人江楓表示,返鄉後,他將帶著軍營賦予的優秀品質,走向新的崗位,迎接新的挑戰。2007年退伍的張廣龍在會上分享了自己
裝備培訓丨掌握新裝備 快速形成戰鬥力 - 天天要聞

裝備培訓丨掌握新裝備 快速形成戰鬥力

為最大限度發揮新配發車輛救援效能,切實提升隊伍應急保障能力,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總隊南平支隊協調廠家技術人員到南平大隊開展新配發的班組突擊車操作與使用培訓。培訓過程中,在實操階段,廠家技術人員緊密結合隊伍任務實際,一邊講解技術要領,一邊模擬救援現場開展救援示範操作,切實讓參加培訓的指戰員深入了解車輛...
馬克龍:將向法德邊境派遣核武裝戰機 - 天天要聞

馬克龍:將向法德邊境派遣核武裝戰機

亞太日報 艾仁據《電訊報》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周二宣布,將對該國主要空軍基地之一、距離德國邊境不到200公里的呂克瑟伊空軍基地進行現代化改造,以便能夠容納核武器。此舉表明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改善與俄羅斯關係之際,法國願意擴大其威懾力,以保護
關鍵看效果!火箭軍某部集約化組訓提升訓練質效 - 天天要聞

關鍵看效果!火箭軍某部集約化組訓提升訓練質效

訓練場上,春光正好,練兵正忙。火箭軍某部通過集約化組訓掀起練兵熱潮。他們整合專業骨幹、訓練場地和模擬器材等資源,採取統訓自訓相結合的模式,推進實裝操作、駕駛技能、戰場救護等課目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