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者網》崔悅晨
2025年1月,郵儲銀行迎來了新的掌舵人——鄭國雨。
作為一位在銀行業擁有超過30年經驗的資深從業者,鄭國雨被選舉為郵儲銀行的新任董事長,標誌著這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然而,在慶祝這一人事變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郵儲銀行當前面臨的諸多挑戰,包括業績增速放緩、H股被股東減持以及因業務違規而受到的處罰等問題。
鄭國雨正式接棒
公開資料顯示,鄭國雨出生於1967年,擁有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是一位高級經濟師。
在其職業生涯中,鄭國雨積累了豐富的銀行業經驗,曾在多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擔任關鍵職位,包括中國銀行湖北省分行行長助理、副行長,山西省分行行長,四川省分行行長,以及工商銀行執行董事與副行長等重要職務。
目前,鄭國雨任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和首席合規官。天眼查顯示,中國郵政集團為郵儲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62.78%。
鄭國雨的上任對郵儲銀行意義重大。首先,自2022年4月以來,郵儲銀行一直缺乏一位正式的董事長來領導這家擁有近4萬個營業網點、資產規模超過16萬億元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鄭國雨的到來填補了這一空缺。
更為重要的是,他在2021至2023年期間任工商銀行執行董事與副行長時,負責財富管理和數字化建設工作,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方面積累了獨到的見解和技術專長。這對於正處於數字化轉型時期的郵儲銀行來說尤為重要。
對於郵儲銀行而言,鄭國雨的到來意味著可以借鑒其在工商銀行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加速自身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H股被李嘉誠連續減持
儘管郵儲銀行在過去幾年中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態勢,但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該行正面臨著一定的壓力。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郵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603.49億元,同比增長0.09%;歸屬於銀行股東的凈利潤758.18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22%。
相較於此前較高的增長率,這些數字表明郵儲銀行正處於一個調整階段。面對複雜的金融環境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保持並提升盈利能力成為新任管理層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中,郵儲銀行的盈利能力相對靠後。以凈利潤率為例,郵儲銀行的凈利潤率僅為25.2%,遠低於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其他五大國有行;而這一盈利水平放在9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也是中等靠後的水平,甚至不如民生銀行。
此外,郵儲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出現了顯著下降,同比減少了12.65%,這主要是受到「報行合一」政策的影響,導致代理保險業務收入減少。同時,個人貸款的增長速度有所減緩,而凈息差也在逐年收窄,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郵儲銀行的營收與凈利潤增速大幅下滑。
上述情況不僅反映了郵儲銀行在零售市場上的競爭地位有所削弱,也暴露了其內部管理和業務模式中存在的深層次挑戰。
另一方面,2024年下半年以來,郵儲銀行H股股價經歷了幾次較大的波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李嘉誠父子的連續減持行為。
從10月初到年底,李嘉誠及李澤鉅父子多次減持郵儲銀行H股股份,合計減持約1.01億股,總金額接近4.75億港元,持股比例從9.03%降至5.97%。
李嘉誠被譽為「超人」,其投資決策常常被視為市場風向標。因此,他的減持行為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並對郵儲銀行的股價產生了負面影響。
對於李嘉誠減持郵儲銀行H股的原因,市場上有不同的解讀。一方面,有觀點認為這是基於對郵儲銀行未來發展的重新審視,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銀行業面臨更大挑戰的大背景下;另一方面,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李嘉誠個人投資策略的一部分,旨在優化投資組合,尋求更高的回報率。無論如何,李嘉誠的減持無疑增加了投資者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短期內可能導致郵儲銀行H股股價承壓。
因業務違規多次被罰
2024年,對於郵儲銀行而言,是監管力度顯著增強的一年。這一年裡,該行多個地方分支機構相繼收到了來自監管部門的高額罰單,累計罰款金額超過780萬元。
2024年11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晉城監管分局披露了對郵儲銀行晉城市分行的行政處罰信息。根據公告,該分行因貸款三查不到位的問題,郵儲銀行晉城市分行被晉城監管分局處以罰款20萬元。
同年8月,郵儲銀行浙江省分行由於多項違規行為而受到嚴厲處罰。這些違規行為包括但不限於:向客戶線下推介理財產品時未能落實客戶適當性管理要求;向風險承受能力低於所購產品等級的客戶銷售理財產品;營銷推介理財產品過程中存在未進行「雙錄」的問題;以及在風險承受能力評估過程中誤導投資者,導致評估結果失真等。因此,浙江監管局對該分行開出了140萬元人民幣的罰單。
7月,郵儲銀行長沙市分行因貸前調查不盡職、抵押管理不善以將利率水平與經銷商返佣比例掛鉤等違規操作,被湖南監管局處以罰款100萬元。
整體來看,郵儲銀行被罰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三大領域。一是部分分行存在業務規範問題,在日常運營中未能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特別是在處理複雜金融產品和服務時出現了疏漏。二是員工行為管理不足,個別理財經理存在代客操作購買理財產品等違規行為,違反了金融服務中保障客戶自主決策的基本原則。三是貸款「三查」不到位,特別是未能確保所有授信條件都得到了充分落實,從而增加了信貸風險。
面對上述種種挑戰,新任董事長鄭國雨的到來無疑為這家大型國有行帶來了新的視角和發展機遇。在新的領導層帶領下,郵儲銀行能否改善業績,實現轉型與發展,還有待時間的驗證。(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