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首長,能不能先別啰嗦了。」
朝鮮戰場上,秦基偉指揮作戰,電話那頭傳來這樣的言語,他非但沒有生氣,竟贊同了建議。
上甘嶺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是規模較大的戰役之一,但絕對是最為慘烈的一戰。其中的艱險,遠比我們所想,無數英雄湧現,也有無數戰士英勇犧牲。
戰鬥緊張之際,一個好的戰略部署至關重要,秦基偉與坑道前線取得聯繫,但為何那個小兵會這樣說?而秦基偉竟也認可?
「別啰嗦了」
敵對雙方進入談判階段,誰都想在談判桌上佔據主動權,然有些時候敵軍喜歡用實力說話,隨後對我軍已佔領的上甘嶺地區發起進攻。
上甘嶺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它一旦失守,直接關係著附近的局勢情況。其中五聖山等地險峻,如若上甘嶺失守,此地也就難保不會被攻克。
如此,既然敵軍發起進攻,我軍也便不會有後退之說。眾所周知,敵軍裝備精良,就是兵力上也佔據著不小的優勢。秦基偉開始守衛上甘嶺行動,而敵軍對15軍的正面進攻,也就猛烈的展開。
美軍的火力威脅超乎所想,投向我軍的炮彈就和不要錢似的,一發接著一發,絲毫不帶停歇。
身處前線的志願軍戰士不敢輕舉妄動,即使躲在坑道中,卻也能因此喪命。由於火力猛烈,戰士們身邊充斥著的是震耳欲聾的聲音,隨著衝擊加劇,就是被活活震死的志願軍戰士都比比皆是。
他們清楚我軍與裝備精良的美軍部隊的差距,即使勝算較小,志願軍戰士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只為堅守住陣地。
這時一邊是美軍的瘋狂轟炸,我軍只能依靠十分有限的武器裝備,艱難迎敵。美軍一度佔據主動權,而很多戰士們只能被迫被圍困在坑道中,周遭環境惡劣是肯定的,就連基礎的生活物質恐怕都很難保障。
而且除了前線部隊,坑道中亦有後勤部隊面臨重大考驗。
要知道前線情況,作戰指揮室需要及時知道,要想傳達作戰命令,勢必需要電話與之取得聯繫,一旦斷了,戰士們無疑人心惶惶,更沒了主心骨。
可敵軍炮火威脅,坑道與後方取得聯繫的電話線時常被炸斷,這時後勤相關志願軍戰士需要保證電話的暢通,當然他們也更希望能取得戰鬥的勝利。
因此,通信員常常冒著戰火,冒著槍林彈雨,將電話線接起來,然而為之付出生命的戰士一樣比比皆是。
對於他們來說,這可能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戰鬥,但總有人挺身而出,只要上一個戰士沒有回來,便會有下一個戰士自動補上,這時能與作戰室取得聯繫的時間何其珍貴。
能保證兩三分鐘的通話已經算好的了,而且有的時候通話質量並不會好到哪去,作戰室期望取得聯繫,前線戰士亦是。
通話情況誰都不能保證,對於前線來說,關鍵的戰役策略和命令下達至關重要,如此在有限的時間裡,他們自然想要聽到最切合實際的辦法。
戰役緊張之際,為確保戰役順利進行,秦基偉親自與前線部隊取得聯繫,當電話接通的那刻,所有人都是欣喜的。他挂念著前線情況,更挂念著前線戰士的安危,於是他先表達了自己的惦念。
只是他話還沒說完,接線小兵竟中途打斷了他,還要他不要啰嗦。放在平常,他們的職位懸殊,這一情況發生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危急關頭,顯然要實際一些。
秦基偉轉念一想,也便省去很多問候,直接將制定好的命令進行傳達。雖說中途打斷,有些冒昧,但大局當前,這位小兵也便沒有什麼不對,而秦基偉自然知道孰輕孰重,便沒有生氣。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付出許多,前線接線兵一樣勇氣可嘉,而他們的處境只會更甚,英雄也便接連湧現。
牛保才
要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立下赫赫戰功的將領不在少數,同時革命烈士們的事迹也令人為之動容。
說起前線後勤工作,牛保才是需要人們熟知的人物。
對於他,很多人比較陌生。牛保才生於1927年,1944年便成為我黨一員。
隨著內戰爆發,他同樣是解放軍優秀一員,在部隊,他積極投入工作,努力提升自己,以便在戰場上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來。
革命時期,牛保才也是我軍戰鬥骨幹。淮海戰役,敵軍槍林彈雨,他即使多次付出,還是堅持在一線,必要的時候他可以說保證著前線和後方的電話暢通。
新中國成立後,牛保才顯然已經積累很多戰鬥經驗,他繼續參與戰鬥任務,跟隨志願軍部隊開赴朝鮮戰場進行戰鬥。
在15軍中,他是營部電話班副班長,他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不管周遭環境多麼的惡劣,他始終保證著電話線暢通。
一次戰鬥,他主要負責北山到1營指揮所的電話線路,由於敵軍不斷轟炸,線路時常中斷,甚至遭到破壞。
為此,不論前方多危險,牛保才都會拼盡全力的衝上前保證連接通暢。由於恢復後,敵軍還是不會善罷甘休,牛保才便時常躲在大坑中,以便及時解決這一問題。
周圍戰火紛飛,如若出現一點差錯,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上甘嶺戰役打響後,牛保才自然戰鬥在前線,電話線不斷被炸斷,他便一遍又一遍的接起來。冒著炮彈,牛保才多次負傷,儘管如此他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哪怕是用身體去連接,他都要為之換取寶貴的三分鐘通話時間。
最後牛保才壯烈犧牲,他的事迹熱烈,而電話線作為戰鬥關鍵一環,在這一任務中,依舊有我們可能不太熟知的志願軍戰士付出著。
慘烈的戰鬥
上甘嶺戰鬥,其慘烈程度可想而知,不管是前線戰士,還是後方坐鎮指揮人員,他們始終懸著一顆心。
七天七夜的時間裡,秦基偉不敢稍作休整,更沒有睡過一秒鐘,他惦念著戰士們,更關心著戰場上的情況。
還有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他身處前沿指揮所,一樣在七天七夜裡沒有離開。總之不管是秦基偉等將領,還是其他志願軍戰士,他們都投入了全部精力,甚至是拿命在拼,可以說拼到最後,剩下的不過是他們堅定且強大的意志力。
這場慘烈的戰鬥,志願軍付出巨大代價,很多年輕戰士永遠留在了那片土地,戰鬥的勝利,何嘗不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拼來的呢。
結語
志願軍戰士們目標一致,在有限的條件里,他們關心的無疑是戰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