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岷山機械廠以其56式7.62毫米衝鋒槍的雄偉身影,成為了西北地區的工業傳奇。
它不只是一個軍工廠,它是天水市的脈搏,是無數家庭依賴的支柱,是一代代工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進入岷山廠,意味著擁有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福利。
幾十年間,廠里的生產線從早到晚不曾停歇,工人們為國家的國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與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形勢的變化,特別是兩伊戰爭的結束,廠區的繁榮漸行漸遠。
訂單的減少、外貿的萎縮,岷山機械廠的輝煌逐漸黯淡。
曾經閃耀的名號,是否能承載起未來的希望?
當「軍轉民」的號召響起,這座大廠能否在轉型的洪流中找到一線生機?
岷山機械廠的起源與發展
1969年9月,岷山機械廠的建設正式拉開了序幕。
這座廠區建立在原蘭州軍區天水高級步兵學校的舊址上,初時並沒有太多人關注,但隨著時間推移,它逐漸發展成了一個大型二類輕武器生產企業。
岷山機械廠的命運並非一帆風順,隨著政治和經濟形勢的變化,它的隸屬關係經歷了幾次調整,最終成為原兵器部在西北地區唯一的輕武器製造廠。
當時,天水市的東門外並沒有太多的工業化景象,岷山廠的崛起彷彿一夜之間改變了周圍的環境。
廠區位於天水東部,佔地面積超過1000畝,周圍是大片的綠樹,整個廠區猶如一片綠意盎然的森林。
廠區的樹木不僅為員工提供了一個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還成為了這個地方獨特的標誌,工人們有時形容這裡是一個天然的「氧吧」。
工人們的生活圈幾乎全部圍繞著廠區展開,廠里有宿舍、有食堂、還有許多娛樂設施,足以滿足工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
許多工人剛剛進入工廠時,內心充滿了對這份穩定工作的期待,工廠提供的福利和待遇遠超其他行業。
就像當時的年輕人所說,岷山廠是他們的「金飯碗」,那時候,進入岷山廠無疑是一份讓家長驕傲的工作,成為了許多人嚮往的目標。
廠區內部的各項設施都十分完善,甚至連生活中的小細節也被考慮到了。
工人們可以在這裡安定地生活,隨著廠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這裡安家立業。
岷山機械廠的一些工人並不是本地人,甚至有些人來自於遠離天水的地方,但一旦他們進入工廠,幾乎就意味著他們會與這片土地建立起長期的聯繫。
許多工人把工廠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廠區內的一切都變得熟悉又親切。
生活節奏相對穩定,工作也帶來了成就感,工人們通過辛勤勞動為國家的國防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岷山廠,大家的關係很緊密,工人們在這裡不僅一起工作,也一起生活,成婚、生子,見證著彼此的成長和變化。
56式衝鋒槍的成功
岷山機械廠的56式7.62毫米衝鋒槍,憑藉其成熟的技術和穩定的性能,迅速成為了中國軍隊的主力裝備。
這款槍在設計和製造上都經過了精心打磨,滿足了軍隊對武器的高標準要求。
從槍身到每個細節,56式衝鋒槍在反覆試驗中優化了多次,確保了它在各種環境下的可靠性。
特別是在使用過程中,56式衝鋒槍表現出色,易於操作,穩定性極強,能夠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保持高效的作戰能力。
56式衝鋒槍作為岷山廠的核心產品,逐步成為了解放軍標準裝備的一部分。
隨著生產能力的提升,岷山廠的產量逐年增加,幾乎每一支部隊都能看到56式衝鋒槍的身影。
這個產品在部隊中普遍使用,其性能也深受官兵們的喜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隨著56式衝鋒槍在國內的廣泛應用,岷山機械廠的產品也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憑藉其技術成熟、成本低廉的優勢,56式衝鋒槍逐漸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成為了中國軍工外貿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國家的軍隊也開始採購這款武器,岷山廠憑藉這一突破性成就,在國際軍品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這種出口的成功讓岷山機械廠不僅在國內贏得了「西北第一槍廠」的美譽,還成為了那個時代大西北的驕傲。
岷山廠的名聲隨著56式衝鋒槍的成功傳播到了全國乃至國際,廠區的生產線不斷擴建,工人們的工作節奏也逐漸加快。
每一台設備的運轉,每一條生產線的調整,都在為這款槍械的質量提供保障。
軍轉民的轉型挑戰
進入1980年代,中東的兩伊戰爭爆發,給岷山機械廠帶來了一次短暫的繁榮。
戰爭期間,武器和軍用裝備的需求急劇增加,岷山廠的56式衝鋒槍等武器產品迎來了大量訂單。
工廠的生產線再次啟動了滿負荷運轉,車間內的工人們忙得不亦樂乎,生產任務和外貿訂單絡繹不絕。
戰爭的結束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軍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岷山機械廠的外貿訂單也隨之減少。
廠里的生產線漸漸停滯,工人們的工作任務開始減少。
原本繁忙的車間,逐漸變得安靜,廠內的氣氛也開始發生變化。
生產上的減速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壓力,許多工人開始擔心起未來的工作。
廠區內,曾經熱火朝天的氣氛逐漸消退,岷山機械廠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戰。
就在這時,國家提出了「軍轉民」的政策,號召各大軍工企業進行轉型,探索將軍工生產向民用產品轉型的道路。
這一政策為岷山機械廠帶來了一線希望。為了適應新的市場形勢,岷山廠也開始著手進行轉型。
1987年,工廠響應國家號召,正式啟動了「軍轉民」戰略,嘗試將原本用於生產武器的生產線逐步轉向民用領域,開發新產品,以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轉型的過程遠沒有想像中的順利。
首先是技術上的難題,岷山機械廠的生產設備和工藝長期以來專註于軍事領域,轉向民用領域的產品生產時,很多技術環節需要重新調整和改進。
尤其是在民用產品的設計和製造上,工廠缺乏足夠的經驗和技術積累。
許多工人曾專註於生產軍事產品,面對民用市場時,他們的技術和思維方式需要作出很大的轉變。
除此之外,市場方面的壓力也不容忽視。
軍轉民的道路並不是一條一蹴而就的康庄大道,岷山廠在進入民用市場時面臨著強烈的競爭。
許多民用產品的市場已經有了成熟的競爭者,岷山廠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去開發新的民用產品,同時還要開闢新的銷售渠道。
對於廠里那些從未涉足過民用市場的管理者和營銷人員來說,他們需要快速了解市場的需求,並調整原本的銷售策略。
此外,岷山機械廠原本的業務模式和供應鏈體系大多是圍繞軍工產品進行的,轉型後的民用產品則需要新的採購渠道、銷售網路以及市場推廣策略。
對於廠里管理層來說,這無疑是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
出城入園後的新生
進入2000年後,岷山機械廠面臨的困境逐漸得到緩解,尤其是2009年完成破產改制之後,天水岷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重新整合了企業資源,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
原有的生產體系和管理架構得到了重組,企業也重新審視了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決定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尋求更為穩定的發展模式。
2009年的改制是岷山機械廠歷史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通過破產重組,工廠不僅清理了原有的一些沉重負擔,還優化了資源配置。
公司在穩固軍品生產的基礎上,逐漸將視線投向了民用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拓展。
到了2019年,隨著國家出台的「出城入園」政策的支持,岷山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做出了將生產基地遷至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社棠工業園區的決定。
新的園區為岷山機械提供了更加現代化的生產條件和便利的物流支持,也使得公司能夠更好地接入市場資源和政策優惠。
在新的廠區,岷山機械公司加大了技術研發的投入,尤其是在自動化生產線的建設上,投入了1200萬元進行軍品專用自動化線的研發。
在生產能力得到增強的同時,岷山機械公司也更加註重技術創新。
特別是在軍民融合領域,岷山機械公司推出了鍛壓組合式氧槍噴頭,這款產品是公司獨立研發的技術成果,打破了德國技術的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
氧槍噴頭的研發成功標誌著岷山機械在高精尖技術產品的生產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款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良好的反響,還獲得了2022年中國好技術國家專利金獎等榮譽。
隨著氧槍噴頭的投入市場,岷山機械公司的業績得到了顯著提升,成為了企業新的增長點。
鍛壓組合式氧槍噴頭的成功,使得岷山機械的產品線逐步拓寬,不再僅局限於傳統的軍品生產,民用產品逐漸佔據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氧槍噴頭作為軍民融合產品的典型代表,年產量已經達到了8000至1萬隻,廣泛銷往馬來西亞、俄羅斯、英國等多個國家,逐漸成為岷山機械的國際化名片。
參考資料:
[1]牛顯明,趙麗琴,吳陽,褚家廉,郭武奎,王平.溫熱擠壓成形工藝技術在氧槍噴頭中的應用[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4,30(5):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