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橫衝直撞」,又一次讓西方世界感到不安。
「特朗普正在播下一顆反美聯盟的種子。」英國《金融時報》12月3日以此為題發表文章稱,美國通過對盟友和鄰國加征關稅,正讓中國「坐收漁利」,這種魯莽關稅戰術不僅會對美國造成潛在的經濟風險,還可能帶來嚴重且持久的戰略後果,破壞西方聯盟團結,催生反美國家聯盟,令盟友倒向中國。
《金融時報》首席外交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文中寫道,去年年底,一位特朗普的關鍵經濟政策制定者曾告訴他,美國的關稅政策就是「先開槍射擊,而後再問緣由」。拉赫曼直言,這種大男子主義的傲慢態度如今在華盛頓頗為流行,但特朗普這種「拔槍就射」的策略極其危險——這不僅是指那些被徵稅的國家,對美國自身而言亦如是。
文章稱,眾所周知,高通脹和混亂的產業都是美國潛在的經濟風險,而關稅政策給美國帶來的戰略後果,雖不會那麼立竿見影,但可能同樣嚴重,甚至影響更為持久。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有可能破壞西方聯盟的團結,他正把許多最新受到美國威脅的國家推向另一個圈子。起初,這種合作可能是非正式的,但關稅戰持續得越久,他們的合作就會越緊密。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表講話,控訴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 視頻截圖
拉赫曼稱,西方聯盟的瓦解對俄羅斯和中國來說可謂「美夢成真」。特朗普任命的國務卿魯比奧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都宣稱遏制中國的力量是美國面臨的核心戰略挑戰。
由此來看,特朗普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的做法就極其愚蠢,他這麼做有可能促使這三個國家以及可能成為下一個關稅目標的歐盟達成利益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3日,特朗普決定推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延緩期為30天,中國成了特朗普政府目前唯一保留加征關稅的對象。大洋彼岸的歐盟近些日子忐忑不安,多家歐洲媒體警告說,如果關稅大棒落下,歐盟將採取報復行動。一些歐洲官員則稱,若特朗普來真的,歐洲國家將不太願意與美國在針對中國的政策上「並肩作戰」。
文章寫道,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時,歐盟正準備推動一項與中國的新投資協議,但在華盛頓的壓力下不了了之。到拜登任期結束時,美國和歐盟委員會正密切合作,努力實現與中國貿易的「去風險化」,並限制關鍵技術出口。
拜登政府的關鍵認知在於,美國如果要與中國進行一場全球較量,若能說服其他發達國家與自己並肩作戰,那麼就更有可能佔上風。相比之下,特朗普對盟友下手的力度遠遠超過給對手的打擊。這麼做可能會把那些盟友推向中國。
拉赫曼提到,歐洲的決策者已然明白,如果沒有中國的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他們為綠色轉型設定的宏偉目標將無法實現。失去美國市場的威脅會讓中國市場顯得愈發不可或缺。
上周,我向一位歐洲高級政策制定者暗示,歐盟現在或許會考慮再次與中國緩和關係。對方回應道:「相信我,這樣的討論已經在進行了。」
與此同時,一些有影響力的歐洲人甚至在問,現在美國和中國哪個構成的直接威脅更大。哪怕就在兩個月前,這還會是個荒謬的問題。畢竟嚷嚷兼并加拿大這樣一個北約國家的不是中國,而是特朗普;推動歐洲極右翼勢力的,也是特朗普政府和埃隆・馬斯克,而非中國政府。
文章認為,儘管歐洲與中國仍存在一些主要障礙,可一旦特朗普政府拋棄烏克蘭,而中國對俄立場更強硬,歐洲都會進一步倒向中國。
此外,隨著拉丁美洲因美國對巴拿馬和墨西哥的威脅而群情激憤,中國也會在該地區察覺到新的機遇。由於特朗普決心重新控制巴拿馬運河並打擊墨西哥販毒集團,美國對這些國家採取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激進行動絕非不可能。然而,特朗普對墨西哥的強硬態度很可能適得其反。如果關稅讓墨西哥陷入深度衰退,湧向美國的人數只會增加,販毒集團的勢力也會增強。
加拿大和墨西哥痛苦地意識到,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他們勝算渺茫。但他們不得不進行報復。沒有哪個國家領導人能在面對美國欺凌時顯得軟弱。回擊特朗普或許是正確的戰略舉措。
拉赫曼提到了一位歐洲國家外長的一句話:「如果特朗普打你臉,你不還手,他只會再打你。」
文章警告說,像英國和日本這樣尚未成為關稅打擊目標的國家,可能會鬆一口氣,但如果他們認為保持低調就能免遭毒手,那就是在自欺欺人。因為如果特朗普認定他的首輪關稅戰奏效,肯定會尋找新的目標。
拉赫曼最後提醒美國企業界也該清醒過來,停止對美國經濟回歸「動物精神」的阿諛奉承。特朗普從根本上帶給美國的,是經濟自給自足以及西方聯盟的破壞。這對美國企業,乃至整個美國而言,都將是一場經濟和戰略災難。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3日,特朗普又決定推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關稅,延緩期為30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