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蘇聯斗的解體後,美國如今又將「火力」對準中國,一度認為沿用40年前對付蘇聯的老一套,可以讓中國步蘇聯後塵,但現實狠狠給美國潑了一盆涼水。
1、中美戰略競爭:50年未有之大變局
據觀察者網消息,近期,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在即將離任之際,於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發表了一場以《超越中國:從戰略競爭中學到的教訓》為題的演講,再次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美關係的熱議。
希克斯在演講中指出,當今的中國與當年的蘇聯截然不同。如果美國仍然沿襲冷戰時期的策略,註定無法在新的競爭格局中取得成功。這一觀點無疑反映出,美國政策制定者正在努力調整戰略,以應對中國這一日益強大的對手。
與冷戰時期的蘇聯不同,中國不僅僅依賴于軍事力量,還通過經濟、技術和外交等多方位手段來影響國際秩序。在希克斯看來,中國是「唯一有意願並且能力重塑國際秩序的國家」。這種多層面的挑戰,使得簡單的軍事對抗策略顯得不合時宜。
2、希克斯警告,中國快速跟進能力值得警惕
希克斯明確表示,戰略競爭並不意味著必然的衝突,「沒有人希望戰爭帶來全球性的破壞」。她強調,美國的目標是通過威懾而非挑釁來維持和平。然而,在中文語境中,「威懾」一詞常帶有「脅迫」的含義,這也使得美國需要在對華政策傳播上更謹慎和精準。
值得注意的是,希克斯提到美國必須小心公開軍事能力投資,因為中國快速跟進的能力太強了,讓美國不得不警惕。她倡導一種「以實力促和平」的公開政策,這一主題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已延續數十年。
希克斯認為,面對全球紛繁複雜的挑戰,美國必須聚焦於最高優先事項。早在20年前,美國便已將中國視為潛在的主要競爭對手。儘管如此,高級決策者仍需動態調整目標與策略,以確保行動的準確性與有效性。
拜登政府堅持推動超越中國的變革,同時確保美國的持久軍事優勢。然而,希克斯也承認,中國憑藉大規模工業產能成為「快速追趕者」,這對美國構成了重大壓力。
3、解放軍亮明立場,為中美兩軍指明路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壇和軍方內部對於如何看待中國崛起以及應對方式存在分歧。特朗普提名的繼任者斯蒂芬·范伯格和福克斯新聞電視主持人皮特·海格塞斯,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更為強硬的對華態度。海格塞斯甚至聲稱,中國正建立一支「致力於擊敗美國的軍隊」。
然而,美軍太平洋司令史蒂夫·克勒在接受採訪時則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指出,美國的技術優勢正在削弱,並強調美中之間和平共處的重要性。這表明,即便在美國內部,圍繞如何處理對華政策這一問題,仍舊存在激烈辯論。
面對美國的指責與軍事報告,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表示,中方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的原則,並推動中美兩國兩軍關係發展。張曉剛還指出,兩軍交往的困難障礙完全是美方造成的,他呼籲美國停止在台灣問題等核心議題上持續挑釁,以創造良好對話氛圍。
言外之意很明顯,沒有美國的單方面挑釁與臆想,中美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威懾與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