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2025年01月21日03:40:41 軍事 5059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在全國所有的上市公司中,「譚木匠」絕對是個特殊的存在。

全公司700多名員工,有一半都是殘疾人,他們共同撐起了公司的半邊天。

2023年,這支隊伍賣出了幾百萬把梳子,創下了5個億的營收,遙遙排在行業第一位。

老闆譚傳華是個禿頭大叔,同時也是個殘疾人。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譚傳華早年因意外失去了一隻手,他當過流浪漢,幾次差點餓死在街頭,甚至想過自殺。

後來靠著一隻左手,搭建起自己的商業帝國,在全國開出了1000多家門店。

從窮困潦倒的流浪漢,到億萬身價的超級富豪,譚傳華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1、改變命運的一次「炸魚」

「譚木匠」三個字頗具中國鄉土氣息,聽起來就像個百年老店,實際上,這家公司成立還不到30年。

老闆譚傳華是重慶人,1957年出生於重慶開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家裡兄弟4個,譚傳華是老四。

由於家裡窮,為了吃一口飽飯,小時候的譚傳華跟著大哥去河裡抓魚,不小心被自製雷管炸掉了右手。

那個年代的農村,沒了右手就等於沒了勞動力,只能靠家裡人養著,他成了全村人眼裡的「廢物」。

母親鼓勵他:「不怕,眼睛還在,一隻手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母親的鼓勵讓譚傳華重拾信心,為了彌補身體上的缺陷,譚傳華比所有人都要努力。

他努力讀書,苦練左手,不僅寫得一手好字,畫畫也很漂亮。

1976年,譚傳華進入一所民辦學校,成了一名小學老師。

他一門心思放到孩子們身上,還曾因教學成績優異,被評為全縣優秀教師。

然而即便他如此上進,也沒能阻擋村裡的流言蜚語。

他曾親耳聽到有人在背後議論:「他這樣一個手腳不全的人,怎麼可能教得好孩子?」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這類語言上的傷害,譚傳華已經聽了太多,他發現無論自己多麼努力,也無法換來周圍人的認可。

再加上熱戀中的女友因家裡反對而離他而去,心灰意冷之下,譚傳華決定離開家鄉,到外面闖蕩,混出個樣子回來。

於是在1980年,23歲的譚傳華懷揣著50塊錢,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

2、4年的流浪生涯

原想著闖蕩幾年後能夠衣錦還鄉,可現實卻給譚傳華狠狠上了一課。

在外面,譚傳華髮現這個世界對殘疾人的歧視無處不在,他一連跑了很多門店,連一份最底層的工作都找不到。

身上的錢很快花光了,他變賣了衣服和手錶,成了睡在街邊的流浪漢。

為了活下去,譚傳華從華北走到西北,又從西北南下,一邊流浪一邊給人畫畫。

好幾次差點餓死在街頭,還曾被當作小偷,被人追著打罵。

絕望之下,譚傳華想到了自殺。

他一路輾轉來到四川峨眉山,想在這片佛門聖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也許是老天爺不想讓他就這麼死去,他來到峨眉山的時候,正趕上大雪封山進不去。

那一刻他突然頓悟了,決定放棄自殺,認認真真地重新活一回。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1984年,27歲的譚傳華回到老家重慶,此時距離他踏出家門已經過去了4年。

流浪的4年里,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最大的收穫就是開拓了眼界,見識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看開了許多事情。

他和親戚借了些錢,開始做一些小生意。

賣過紅薯、魔芋塊、中藥材、鮮花,後來又自學雕刻,賣木雕工藝品。

他有畫畫的基礎,雕刻的木雕惟妙惟肖,生意不錯,慢慢攢下了一些積蓄。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35歲這年,自覺雕刻技術不錯的譚傳華,帶著自己的作品,信心滿滿地到深圳參加木雕工藝品展覽。

到了展會上他卻傻了眼:

來自全國各地的同行們,一個個不光技藝精湛,產品賣價也很便宜;而自己閉門造車,帶來的木雕早已趕不上時代的潮流,幾乎無人問津。

譚傳華備受打擊,他覺得自己必須找一條新的出路。

從工作人員口中,譚傳華了解到展會上的數千種產品,賣得最多的其實是木頭梳子。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這種小玩意價格便宜,很多來觀展的人們都會隨手買一兩把留作紀念。

而有實力的參展商看不上這些蠅頭小利,他們主攻高檔工藝品,木梳都是順帶賣的。

譚傳華敏銳地發現了這個「縫隙市場」。

3、在豬圈造了8年梳子

譚傳華從展會上買了幾把木梳,帶回老家研究,又拜訪了幾位製作木梳的老師傅。

與木雕工藝品相比,木梳的製作工藝相對簡單,容易形成標準化和規模化。

譚傳華用這些年攢下的錢,租了一間廢棄的養豬場當廠房,帶著幾名員工開始製作木梳。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他們搬進廠房的那天,正趕上養在那裡的豬也在搬家。

每次提起這段經歷,譚傳華都會笑著說:「我們在豬圈裡待了8年。」

幾個月後,第一批木梳做了出來。

譚傳華和員工們拉著一箱梳子,到市場上擺攤售賣,他們吆喝了一整天,卻只賣出了一把,價格2塊。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即使這樣顧客還不太滿意,因為那時市場上流行的塑料梳子只需要1塊。

員工們垂頭喪氣,譚傳華卻很興奮,他認為有人肯買就是個好的開端,證明他們的梳子本身還不錯。

同時譚傳華也意識到,像木梳這種東西,在市場上是賣不上價錢的,要想賣上價錢,得進大商場。

大商場環境好,不僅能提升產品檔次,對消費者而言也是一種質量保障。

於是,譚傳華開始專攻商場。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譚傳華那時候跑了很多商場,起初並沒有哪家商場願意專門給這些小小的木梳弄個位置。

後來他想了個法子,把梳子交給商場寄售,商場不用墊付貨款,賣出去再結賬。

這種方法顯然對商場有利,對方這才答應下來。

靠著寄售的方式,譚傳華的梳子終於擺上了貨架,幾個月下來,梳子銷量很好,就這樣打開了當地的市場。

有了成功的樣板,其他商場也對譚傳華敞開了大門。

僅僅一年之後,譚傳華的梳子便鋪遍了重慶當地的十多家大型商場,賣出了足足5萬把。

1997年,譚傳華將品牌正式取名為「譚木匠」,並及時進行了商標註冊,一代木梳之王的崛起之路,就此拉開帷幕。

4、招聘銀行,公司上市

隨著梳子銷量的猛漲,「譚木匠」急需擴大規模。

那個時候,小企業融資並不容易,譚傳華沒什麼固定資產作抵押,找了幾家銀行也沒能把貸款談下來。

他突發奇想,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招聘」廣告,標題就叫「譚木匠公司招聘銀行」。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別的企業招聘人才,譚木匠卻招聘銀行,這可是個新鮮事,大量媒體蜂湧而至,對這件事進行跟蹤報道。

這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熱度,還引發了社會對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廣泛探討。

最後,譚木匠不僅成功貸到了款,名氣也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隨著資金的注入,譚傳華將經營模式從「商場鋪點」改為了「連鎖加盟」,在全國範圍開設專賣店。

並組建專門的研發團隊,設計各種款式的木梳,將時尚元素和古風元素融入其中。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到了2000年,譚木匠已開發了桃木梳、護髮梳、合家歡、婚慶梳等10多種主題系列木梳,強大的設計製造能力,在業內一騎絕塵。

2009年,譚木匠實現營收1.4億元。

同年,譚木匠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木梳公司。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如今,譚木匠的專賣店已經發展到1000多家,遍及全國300多個大中城市,以及歐洲、北美、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推動了中國的文化輸出。

一把把小小的木梳,在這條原本被忽視的賽道,創造了一個奇蹟。

5、安置殘疾同胞

相比普通梳子,譚木匠的木梳貴著不少,動輒幾百塊。

即便如此昂貴,仍有大量消費者願意買單。

「設計美觀」「工藝精湛」「經久耐用」,這是大多數消費者在使用譚木匠之後給出的評價。

一般梳子用幾年可能就要更換,但譚木匠的梳子,完全是照著「傳家寶」來打造的,並且終身免費維修,不產生任何費用。

譚傳華從不誇大自己產品的優點,相反,他會很真誠地把缺點告訴顧客:

產品是由整木加工製作的,而不是合木,摔在地上有可能掉齒或折斷。

他堅信,只有對顧客坦誠相待,才能讓企業走得更遠。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譚傳華由於肢體殘疾,早年找工作時屢次碰壁,他深知殘疾人在社會上的不易。

所以,他特地招聘了許多殘疾員工,為他們提供工作。

全公司720名員工中,有355名都是殘疾人。

如此高的比例,在全球範圍內都是非常少見的。

譚傳華不僅為殘疾人提供技術培訓,還為他們安排免費的接送車。

他說:「我想讓那些跟我一樣殘疾的兄弟姐妹們,有活可以干,有飯可以吃,能夠養活自己。」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殘疾員工吳玉梅,身患佝僂病,身高只有92厘米。

父親早逝、母親失明,丈夫因意外喪失勞動力,女兒嗷嗷待哺。

為了養活一家子人,吳玉梅拼了命地找工作,卻沒有哪家公司敢要她。

譚傳華接納了她,給她安排工作,還特地為她定製了高板凳,讓她能夠操作機器,並為她改低宿舍水龍頭的位置,方便她洗漱。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先天性耳聾的周曉敏,從出生開始就聽不到任何聲音,在譚木匠做畫工。

初到公司,她很拘束,大多時候都怯生生縮在角落裡。

周圍同事的友好,讓她慢慢變得開朗和自信,如今已能代表公司到各地去推廣彩繪木梳文化。

工作之外,她健身、跳舞、拍短視頻,樣樣玩得轉。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肢體殘疾的付培雲,曾是流落街頭的一名乞丐,譚傳華將他帶回譚木匠,安排師傅教他手藝。

不僅給了他工作,也給了他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尊嚴。

有殘疾員工表示:「我感覺這裡是殘疾人的樂園,在這裡沒有人會譏笑我們,大家都能夠自食其力,像普通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只有淋過雨的人,才更懂得替別人撐傘。

其實不只譚木匠,國內還有很多優秀的企業,都在不同程度地安置殘疾人就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白象速食麵的工廠里,有1/3的員工都是殘疾人。

湖南長沙的精城陶瓷,殘疾員工人數達到30%。作為國內知名的耐磨陶瓷廠家,它從車間到實驗室、從工人到工程師,到處都有殘疾人的身影。

位於貴州畢節的安鴻汽車服務諮詢有限公司,365名員工全部都是殘疾人。公司負責人徐寧雙臂截肢,他說:「我不服輸,即使折斷翅膀也要努力向上生長……」

員工一半是殘疾人:他年入5億,讓人心服口服 - 天天要聞

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但總有人願意伸出手,拉起那些被命運撞倒的人。

正如譚傳華所說,譚木匠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有多高的市值,而在於培養了一批能做出世界上最好梳子的殘疾人員工。

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逆天改命,這個自小失去一隻手的窮小子,在被命運無情撞倒後,艱難爬起,轉身扶起一個又一個同樣被命運撞倒的人。

譚傳華曾說:「譚木匠就是一個老實的大傻瓜公司。一夜暴富的人是不會再靜下心來做好一把梳子的。」

我們真心希望,這樣的「傻瓜公司」,能多一點,再多一點。文/牧龍閑人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台軍演習將重點演練所謂「聯合反登陸作戰」等,國防部發聲 - 天天要聞

台軍演習將重點演練所謂「聯合反登陸作戰」等,國防部發聲

據報道,台軍7月9日起將進行「漢光41號」演習實兵演練,重點演練所謂「灰色地帶襲擾應對」「聯合反登陸作戰」及「島上持久防禦」等課目,多款美製裝備將首次參演。對此,國防部發言人表示,「漢光」演習不過是虛張聲勢,阻擋不了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大勢。國防部新聞發言人 蔣斌:「漢光」演習不過是民進黨當局虛張聲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