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爬升,加速!
飛行,過載,加速!
機動,俯衝,加速!
夜闌無聲,星光璀璨。電腦屏幕前,身著「孔雀藍」制服的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鵬,嫻熟敲擊鍵盤,一行行代碼跟隨游標快速「行進」。
隨著條條指令被輸入,電腦屏幕上出現道道飛行軌跡……
加速!超越!作為青年科技英才,今年不滿40歲的王鵬,先後攻克多項核心技術,為部隊新質戰鬥力提升作出重要貢獻。
這名從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上「起飛」的軍隊文職人員,正以青春向黨、科技報國、向戰為戰的堅定志向,書寫著人生濃墨重彩的躍升航跡。
王鵬在做實驗。解放軍報記者 肖曄攝
人生迎角——
「保持向上的姿態,時代會給你最大的托舉」
迎角,飛行器主對稱軸與飛行速度方向之間的夾角。飛行中,飛行器需要保持一定的迎角,才能獲得所需的升力。
「人生就像飛行,保持向上的姿態,時代會給你最大的托舉。」王鵬常說,能夠趕上新時代疾馳的列車,是莫大的幸運。
從本科學員到博士學員,從現役軍官到文職人員……
一路走來,王鵬用不懈奮鬥追尋著自己的夢想——
2003年秋,王鵬以優異的高考成績考入國防科技大學,從白山黑水的東北鄉村來到湘江之畔的湖南長沙。
參軍入伍,是王鵬兒時就有的夢想。小時候,他最喜歡的衣服顏色是軍綠色。上中學時,在一篇《寫給十年後的自己》作文中,王鵬寫道:「成為一名軍人,保家衛國就是我的夢想。」
夢想成真,王鵬在軍校課堂上如饑似渴地吸收知識養分。
星河璀璨,浩瀚無垠,遨遊太空的浪漫讓王鵬深深著迷。不舍晝夜,他的目光總是穿梭在星際間,向著太空前沿領域一路攀登。6年後,他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提前攻讀博士學位。
彼時,王鵬所在課題組承擔了某工程基礎研究工作,選擇加入就意味著要改變研究方向。「一切服從於國家和國防需要!」導師徵求王鵬意見時,他果斷將研究方向轉向某新型飛行器控制領域。
時代成就人,也在挑選人。2018年,面對改革大潮,王鵬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王鵬一遍遍摩挲著領口的領花。軍裝、軍人,每一個字眼,都令他難以割捨。
「身在軍營,使命責任永遠排在第一位,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選擇!」王鵬想到了導師吳傑教授的諄諄教導。那些年,導師婉拒了多家地方單位的高薪聘請,深深紮根在國防科技的沃土。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感恩,所以堅守;因為信心,所以堅定……」一個深夜,王鵬鄭重寫下轉改文職人員申請書。
無論怎麼改,軍人底色永不改、強軍志向永不變。對於王鵬來說,人生的軌跡也許會有改變,但愛黨報國的信念始終如一。
「一切彷彿都沒有變,一個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活在自己的熱愛里。」轉改文職人員後,王鵬依然奮戰在他熱愛的教學科研一線:緊張繁忙的課程教學、時不我待的學科專業建設、緊鑼密鼓的科研工作。
「時代給我們提供了足夠大的舞台,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今,王鵬的同行者越來越多:重大工程科技攻關中,隨處可見文職人員的身影,教研成果表彰通報上,處處都有文職人員的姓名……
「伴飛」航跡——
「工作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站穩講台」
對於學員們來說,王鵬的教學就像飛行器一樣,在教書育人的「天空」,向他們貼近再貼近,始終與他們「伴飛」。
辦公室書櫃里,國防科技大學「2024年最受歡迎教師」證書,被王鵬擺放在醒目位置。
今年9月,學校開展首屆「最受歡迎教師」評選,王鵬成為全校12名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在自己獲得的眾多榮譽中,王鵬覺得這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個。
20多年前求學時的一幕,讓王鵬難以忘懷。他清楚記得,教員李建平上高數課時的場景:「他總是俯下身來,扎進學員堆里。」
這一幕帶給王鵬強烈震撼:「當老師,就應該像李教員那樣,彎下腰、俯下身,像愛護孩子一樣愛學生。」
20多年過去,曾經的李教員成為全國模範教師,曾經的學生也成為省級教學能手。
第一次以教員身份邁進教室那天,王鵬背著攝像機走到教室後方。在學員們疑惑的目光中,他把攝像機架好,再上台講課。下課後,他反覆回看錄像,從儀態、語速、語調到講授內容,逐一分析不足並及時改進。
王鵬說:「工作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站穩講台。」
課堂上,王鵬設計不同選題,讓學員們分組研究,再選代表上台交流。大家一起研討,師生共同評價。90分鐘的課,他至少需要3天時間備課。
從開展啟發互動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到探索「翻轉課堂」、打造「一線教室」、加強實戰教學……王鵬始終對教學精益求精。在他看來,教學就像雕刻藝術品,急不得、虛不得,必須下苦功夫、硬功夫。他甚至花一年多時間製作一門慕課,用5年時間編寫一本教材。
課堂上,王鵬以真實戰場為背景建立案例庫,通過案例講解,幫助學員理解基礎知識和應用需求。「我們今天培養的學員,將走向明天的戰場。」他說,作為軍校教員,就是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讓培養的學員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的需要。
這些年,為了讓教學內容更加精準對接部隊需求,王鵬多次深入一線部隊……伴隨堅實的腳步,他把課程教案寫在軍事鬥爭準備前沿。
站穩講台,功夫在講台之外。王鵬的隨身背包里有兩張表格,詳細記錄著每次上課的學員情況。學員楊雲清楚記得,上完幾堂課後,王教員就能準確叫出每一名學員的名字。
「他是一位『有溫度』的教員,不會讓任何一名學員掉隊。」學員連一鳴說,不管多忙,只要學員向王教員請教,他都認真答覆;大家有思想疙瘩,他總會第一時間化解;學員的論文,小到標點符號,大到寫作思路,他都逐一修改注釋。
夢想星空——
「只要國家和軍隊需要,即使再難我也願意嘗試」
走進學校空天樓,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令人震撼的「人才森林」展示牆。我國航空航天領域的一大批科技帥才、系統總師、首席專家,猶如繁星熠熠生輝。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王鵬的腳步始終朝著提高部隊新質作戰能力的目標不斷邁進。
剛讀博士時,王鵬由擅長的領域轉到完全陌生、更具挑戰的研究領域。面對挑戰,王鵬斬釘截鐵地說:「只要國家和軍隊需要,即使再難我也願意嘗試。」
隨後的日子裡,王鵬和團隊默默攻關,所有人的想法只有一個:儘快把技術難關攻克,把成果運用到部隊。
一次到部隊調研,有單位向王鵬所在團隊求助:「任務過程中,如何優化設備控制狀態是困擾我們的難題,能不能設計一套適用的系統?」
「幫部隊解決制約戰鬥力生成的問題,是我們的職責使命。」王鵬毫不猶豫地接下了任務。
設計系統過程中,王鵬與同事們分析了大量歷史數據,努力尋找規律性和關聯性。那段時間,他們常常在部隊一待就是許多天,培訓了不少基層技術人員。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他們設計出一套系統,徹底改變了原來的被動保障模式和數據事後分析方式。
「部隊有困難能想到我們,是一種榮幸,更是一份責任。」10餘年來,王鵬與課題組先後為部隊解決了多個制約戰鬥力提升的難點堵點問題,研究成果受到基層官兵好評。
科研攻關的歲月,大多是枯燥而漫長的。為了攻克一項技術難題,王鵬把每一段時間都規劃得很細,潛心研究5年才取得突破。
「別說5年,就是10年、20年也不算什麼。在大學、在學院,有多少人用了多少個5年,才有了今天的創新成果。」在王鵬看來,為戰而研,勇攀科技高峰,早已成為國防科大人的共識。
夜幕沉沉,燈火如炬,每天深夜,校園中有很多盞不眠的燈光在閃耀。
望著這片光海,王鵬有一種「無法飽和的求知慾」。他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好,身邊優秀的人很多,大家往前奔的勁頭都很足。我怕自己稍一懈怠,就會掉隊。」
從今天的「新高地」起飛翱翔,向未來的「新高地」勇敢衝鋒——新時代新征程,這是王鵬和每名國防科大人給出的響亮回答。
(來源:解放軍報)
徵稿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