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迷絕對是目前最幸福的一個群體了,各種新型武器裝備不斷湧現,往往去年還大紅大紫的武器,今年就在中國軍迷眼中變成「牛夫人」了。福建艦2022年正式下水,結果還沒等服役,就可能成為「過氣網紅」了,因為「新航母」要來了。雖然004型航母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但是中國的「中型航母」已經開始甲板施工了。
十一假期前,滬東中華造船廠某干船塢內,正在施工的076型兩棲攻擊艦進入了甲板施工階段,雙艦島已經完成了吊裝。這也是中國首次建造擁有雙艦島的大型軍艦,076型兩棲攻擊艦的出現,瞬間讓075型兩棲攻擊艦變得無人問津,甚至連福建艦的存在感都變低了。
過去的航空母艦都採用單艦島的布局,而隨著航空作業任務量的增加,單艦島在常規動力航母與兩棲攻擊艦上的弊端就暴露了出來。因為艦艇的動力系統都在中部,為了節約空間,一般只能將艦島與排煙系統整合在一起,由於煙囪距離艦島前桅杆的距離較近,經常會出現煙囪將桅杆上的雷達熏黑的情況。
而且單艦島的位置通常會被限制死,因為艦島不能過去靠前,否則會影響後部指揮室對艦載機的指揮調度與觀察降落情況。而艦島也不能太過靠後,否則會影響駕駛室對艦艇航行情況的觀察與指揮,所以大部分單艦島的常規動力航母一般將艦島布置在居中位置。
而採用雙艦島設計,則可以將桅杆布置在前艦島、煙囪布置在後艦島,降低了煙囪對雷達電子設備的傷害,視野開闊的前艦島負責航行指揮,後艦島則專註於艦載機的調度與降落。
另外,雙艦島的面積加起來也低於艦島,增加了甲板可用面積,比如兩座艦島之間可以部署一台升降機。
距離較遠的兩座艦島,還可以通過分散布置電子設備的方式,降低電磁兼容的難題,而在戰時雙艦島的生存能力也要高於單艦島,不會出現一枚導彈讓整艘航母完全失去戰鬥力的情況。
而076的雙艦島外型設計,與義大利的「的里雅斯特」號兩棲攻擊艦非常相似,就是前艦島的後部與後艦島的前部,都是筆直的「一刀切」,看起來就跟兩座艦島原本是一體的,後來又一刀切成了兩半一樣。並且為了縮小所佔據的甲板寬度,艦島採用了緊湊瘦高的設計。從外觀來看,076的雙艦島的確沒有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的雙艦島美觀,後者因為擁有更寬的飛行甲板,可以將艦島設計的比較扁平。只不過艦島對空氣動力學的要求不高,打仗也不是選美,076的艦島雖然看起來沒那麼美觀,但是只要不影響打仗就行,一切以實用為主。
從對比圖來看,076的甲板寬度跟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有一拼,長度也略大於「戴高樂」號,估計076的甲板寬度大約有50米、長度260米,滿載排水量4到5萬噸,屬於「中型航空母艦」。至於動力系統,外界猜測採用的是柴燃聯動,由6台6兆瓦的柴油機與2台21兆瓦的燃氣輪機組成。對比排水量4萬噸的黃蜂級兩棲攻擊艦,採用2台總共能夠提供7萬馬力的LM-2500+燃氣渦輪與2台總共能夠提供1萬馬力的APS輔助電力推進系統,最大航速只有24節。而076的動力系統總輸出功率大約為10.5萬馬力,因此076的航速應該高於黃蜂級,甚至可以達到30節以上的航速。
而076採用雙艦島的設計,很有可能也是為了兼顧複雜的動力系統,因為柴油機組與燃氣輪機組需要單獨設計排煙口,並且採用縱向布置,前後距離跨度較大,為了方便排煙口的布置,採用了雙艦島設計,將兩個不同動力裝置的排煙口設計在兩個艦島上,彼此互不干擾,這樣就不必因為需要布置彎曲的排煙裝置而影響動力輸出了。
這裡之所以將076視為「中型航母」,很大原因就在於076的航速遠超普通的兩棲攻擊艦,世界上其他的兩棲攻擊艦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因為不需要伴隨航母艦隊作戰,因此最大航速基本都在20節。之前外界之所以認為日本的出雲級是輕型航母而不是兩棲攻擊艦,就是因為出雲級擁有比肩航母的30節最大航速。
076擁有較寬的飛行甲板,又擁有較高的航速,還在鋪設電磁彈射器,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更像是一艘航母。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就認為,076將在甲板上鋪設一條長度為130米的電磁彈射器,比福建艦的108米還要長。
如果僅僅是為了彈射無人機,076型根本就沒必要建造這麼寬的艦體、設置這麼長的彈射器,將來076很有可能扮演中型航母的角色,彈射殲-35艦載機,甚至是固定翼預警機。而中國海軍選擇殲-35而不是殲-20,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出於中型航母的搭載需要,選擇了機體尺寸較小的殲-35。
在美國全部都是超級核動力航母的情況下,中國現在為什麼要開始建造「中型航母」了?這裡就要涉及到中美海軍的職責不同了,美國海軍是美國制霸大洋、干涉他國內政的工具,美國海軍需要出現在全球多個海域,對艦艇的續航、航速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航空母艦、潛艇動輒需要在海外部署半年甚至是一年。所以美國海軍早早就淘汰了常規動力航母與常規動力潛艇,全部裝備核動力航母與核潛艇,航母的噸位也在10萬噸左右,中型航母在續航力方面不達標,很難入得了美國海軍的法眼。
而中國海軍則不同,主要承擔維護國家主權,保護海上貿易通道安全的重任,中國海軍的航母很少在幾千公里外進行長時間部署,基本都會返回本土進行休整,在這種情況下,中型航母在續航力方面的弱點表現得並不明顯。而且在依託岸基航空兵掩護的情況下,中型航母可以儘可能搭載戰鬥機,預警機與電子支援飛機則可以從陸地機場起飛,進一步彌補了載機量低的問題。
在各方面配合充分的情況下,中型航母在近海附近所能發揮的戰鬥力,並不比超級航母低多少。雖然大型航母的確擁有更高的戰鬥力,但是建造周期也更長、成本也非常高,即便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國,想要快速量產大型航母也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中國的大型航母建造是採用了小步快跑的方式,003型福建艦隻是過度型號,未來的004型很可能也不是完全體,等到005或者006型,中國才能開始量產理想型的超級核動力航母。而如今的國際局勢又比較嚴峻,美國使用貿易戰、金融戰都無法戰勝中國的情況下,對中國進行「武鬥」的可能性又越來越高,這個時候,中國又必須趕快增加航空母艦的數量。
可是像福建艦這樣的大型航母,中國目前也很難進行批量生產,反倒是076這樣的「中型航母」生產起來比較容易,4萬多噸的排水量,比075型大不了多少,中國能在短短几年內量產4艘075型,10年內建造服役6艘076型中型航母並不是難事。
而中國目前這種做法,其實就類似於美國在二戰時期的做法。1940年,太平洋戰爭的威脅距離美國越來越近,曾經擔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的羅斯福總統,預感到了美國海軍相比日本海軍在航空母艦方面的劣勢,於是他不顧美國海軍對小型航母的抵觸,強行要求美國海軍利用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裝出一批建造時間短、能夠快速形成戰鬥力的航母。
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事實也證明羅斯福的預感是正確的,開戰時美國海軍只有企業、薩拉托加、大黃蜂、列剋星敦、約克城這5艘艦隊航母,而日本聯合艦隊則有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6艘艦隊航母,還有多艘小型航母。更糟糕的是,經過1942年幾場高強度海戰的消耗,美國海軍損失了列剋星敦、約克城、大黃蜂這3艘大航母,企業與薩拉托加這2艘航母也受傷維修,到1942年年底,美國海軍一度處於無航母可用的狀態,一度要租借英國航母來應急。而日本聯合艦隊還有翔鶴、瑞鶴這2艘大型航母可用。
這個時候,由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裝而來的「獨立」級輕型航母,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9艘獨立級輕型航母於1943年全部服役,成為了1944年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快速擊垮日本聯合艦隊的重要功臣。
9艘獨立級輕型航母的服役,讓美國海軍擁有了一支能夠提供300架艦載機的海上力量。到了1944年年初,美國海軍擁有2艘戰前服役的薩拉托加與企業號,9艘獨立級輕型航母,以及7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1944年6月19日馬里亞納海戰爆發的時候,美國參戰的15艘航母有8艘是獨立級輕型航母,為整場戰役提供了40%的戰鬥機、70%的魚雷機。如果沒有這8艘獨立級輕型航母參戰,當時美國海軍就只能拿出7艘艦隊航母,整場戰役也只能出動288架戰鬥機、222架俯衝轟炸機、129架魚雷機,屆時面對傾巢而出的日本航母機動部隊,美國海軍打起來絕對沒有那麼輕鬆,288架戰鬥機很難阻止日本方面300架飛機的衝擊,美國海軍至少也要被擊沉幾艘軍艦。
而正是有了獨立級這個不起眼的輕型航母加入,美國海軍才完全在戰鬥力上碾壓了日本聯合艦隊。現在中國建造076型也是同理,076的單艦性能肯定不如福建艦,但是卻能夠立即投入批量生產,在短時間內讓中國擁有一批數量可觀、戰鬥力可觀的航母,幫中國撐過最嚴峻的一段時間。等到中國的核動力航母開始批量服役,076型就算完成了使命,能夠像獨立級那樣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