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7月29日援引路透社報道,烏克蘭軍方29日表示,俄羅斯軍隊正在烏東部戰略樞紐城市波克羅夫斯克附近發動最猛烈攻勢,這威脅到了烏軍的重要補給線,烏軍在過去24小時內擊退了俄羅斯的52次進攻。此前,俄羅斯國防部28日稱,其部隊已經佔領了烏東頓涅茨克地區的兩個村莊,這兩個居民點都位於波克羅夫斯克以東。
在俄軍於烏東繼續推進的同時,烏克蘭正在海上取得進展。當地時間7月25日,烏克蘭武裝部隊海軍發言人普萊滕丘克在烏電視節目中表示,俄羅斯已將所有船隻從亞速海撤出到新羅西斯克。烏海軍此前稱,對克里米亞及黑海地區目標的打擊使得俄「正在失去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已將其艦艇自主要基地撤出並重新部署在其他地區。對此,俄方暫無回應。
另據《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報道,馬里政府軍及其俄羅斯盟友27日在該國北部靠近阿爾及利亞邊境附近與分離主義者的戰鬥中遭遇重大挫折和重大傷亡。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安德烈·尤索夫(andriy yusov)29日稱,烏方在此次事件中為武裝分子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但沒有說明烏軍方人員是否在該國直接參与了襲擊事件。英國《衛報》對此評論稱,俄烏之間的鬥爭已擴大至全球層面。
俄軍烏東戰術「發生變化」
《紐約時報》7月28日報道稱,在過去一周內,俄軍在頓涅茨克迅速取得進展,奪下幾處村莊,並逐步逼近烏在該地區的主要防禦據點之一——波克羅夫斯克市。據路透社報道,波克羅夫斯克是一處戰前擁有6.1萬人口的交通樞紐,貫穿該城鎮的一條主幹道是通往烏克蘭控制的其他要塞的重要補給線,比如恰索夫亞爾鎮和康斯坦丁尼夫卡鎮。
有軍事分析人士指出,較此前在頓涅茨克的緩慢、穩定進展相比,俄軍近期推進速度正在加快。烏防線正因人員短缺而變得薄弱,而俄軍利用烏軍防線裂縫的能力有所提高,經常在烏軍進行輪換時發起進攻。近幾個月來,俄軍越來越多地集中精力尋找力量薄弱、組織不力的烏克蘭部隊,隨後向戰場投入士兵和裝甲車輛,以求突破。
《華盛頓郵報》7月27日報道指出,俄軍此前於5月對哈爾科夫發動的新一輪攻勢雖然收穫有限,但有效轉移了烏軍資源。一位在前線作戰的烏軍營長稱,俄軍首要目標是摧毀烏軍,其次是向烏軍施壓,以獲得更多和談籌碼。
俄軍目前正在沿著由三個關鍵點組成的弧形地帶步步緊逼,包括巴赫穆特以西的恰西夫亞爾(chasiv yar)、工業城市托列茨克(toretsk)、以及奧切列季涅(ocheretyne)以西的鄉村。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分析師赫德(karolina hird)認為,俄軍近期在頓涅茨克的攻勢表明其戰術及行動規劃發生了變化。俄指揮官從前只是在長時間、高傷亡的情況下投入兵力,現在他們正在學習如何同時進行能夠相互強化的進攻,並保持對烏軍的持續壓力。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在夏季高溫和人員短缺困境之下,烏軍正在前線承受巨大壓力,作戰的疲憊以及資源的減少成為關鍵問題。儘管烏克蘭已通過新徵兵法加強動員,但新應徵入伍者尚需接受訓練,另有一部分人選擇逃避徵兵,因此前線急需的增援部隊尚未到位。一些烏軍指揮官還指出,俄軍大幅提高的電子干擾能力、愈發頻繁的滑翔炸彈襲擊也令烏軍在前線承壓。
不過,赫德表示,俄軍尚未證明其能夠有效地進行機械化推進並奪取大片領土,因此不太可能以武力控制整個頓巴斯。但在烏軍士氣低落、西方未來對烏援助前景不明的情況下,一場緩慢、艱苦、消耗性的衝突對俄更有利。
烏軍醞釀「奪回克里米亞」
在《衛報》於7月24日公布的採訪中,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瑟爾斯基承認,俄軍目前在兵力和資源上佔優,局勢對烏軍而言「非常艱難」。
瑟爾斯基稱,俄軍已由衝突之初的10萬人增至52萬人,其目標是到2024年底達到69萬人。而在裝備方面,雙方的比例為1:2或1:3。自2022年以來,俄坦克數量「翻了一番」,已自1700輛增加到3500輛,火炮系統也增加了兩倍,裝甲運兵車則從4500輛增加至8900輛。但瑟爾斯基強調,俄軍目前取得的勝利僅是局部的「戰術性」,而非「作戰性」突破,例如攻下一座大城市。
此外,烏軍目前正在更多地使用無人機對俄目標進行遠程打擊。瑟爾斯基稱,烏軍無人機迄今為止已經打擊「約200個關鍵基礎設施」,所有地點都與俄「軍事後勤」有關,包括工廠、燃料庫和彈藥庫。與此同時,烏海上無人機「擊沉了約三分之一的俄黑海艦隊艦艇」。
瑟爾斯基還補充說,在烏髮動系列襲擊後,俄被迫自塞瓦斯托波爾「完全撤出」。未來,烏關鍵目標將是摧毀克里米亞大橋,並已制定奪回克里米亞的計劃,但瑟爾斯基拒絕透露具體細節,僅稱該計劃是「現實的」,並稱烏將盡一切努力恢復1991年邊界。
目前,俄方未對烏方關於黑海局勢的聲明做出回應。英國廣播電視公司(bbc)報道稱,在28日舉行的俄羅斯海軍節閱兵式轉播畫面中,僅出現兩艘黑海艦隊艦艇。烏軍方則稱,過去一年在黑海受損或被毀的船隻均未出現在閱兵式中。英國國防部28日稱,自俄烏衝突爆發至今年6月,至少有26艘俄海軍艦艇在黑海地區受損或被摧毀,該地區商業航運正恢復到接近戰前的水平。
另據俄新社7月17日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命令,批准烏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有關該國海上安全戰略的決定開始生效。該戰略要求建成包括所有兵種的海軍,並確保北約部隊在黑海的長期存在。對此,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回應稱,俄不會無視北約艦艇在黑海的「集中存在」,並將進行自衛。
西方武器進入戰場,緊張局勢再升級?
近期,西方援烏武器開始逐步進入俄烏戰場。在7月北約峰會上,美國、荷蘭和丹麥宣布,北約提供的首批f-16戰鬥機將於今夏交付烏克蘭。另據《華盛頓郵報》7月28日報道,未來幾周內,f-16戰機就將開始在烏克蘭上空飛翔,但分析人士認為,f-16戰機下場目前可能不會對戰場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報道稱,比利時、丹麥、荷蘭和挪威此前已承諾向烏克蘭提供80架f-16戰鬥機,但其中大部分要在數年後才能運抵。目前尚不清楚烏克蘭今夏接收戰機的具體數量,但預計不會超過一個中隊(約20架)。《紐約時報》則援引軍事官員的話稱,由於飛行員和維護人員不足,烏今年最多只能出動約10架f-16戰機執行作戰任務。
目前尚不清楚西方對烏使用f-16戰機有何限制條件。瑟爾斯基在24日接受採訪時提到,自己知道西方承諾援烏的f-16戰機何時能夠抵達戰場,但不能向外界透露。他表示,f-16戰機將加強烏防空能力,使烏更有效地對抗俄方導彈襲擊,並精準打擊俄地面目標,但其作用「有限」。由於存在被俄方擊落的風險,f-16戰機必須與前線保持「40公里或更遠」的距離。
除f-16戰機外,美國、德國還在7月北約峰會期間發表聯合聲明稱,美國將於2026年開始分階段在德國部署遠程火力,包括sm-6導彈、「戰斧」導彈以及高超音速武器。
美國軍備控制協會負責人達里爾·金博爾(daryl kimball)曾警告稱,此前的《中導條約》禁止從歐洲陸地發射其中一些導彈,因為這些常規導彈可能被改裝成具有核能力的導彈,而在歐洲大陸使用這些導彈將意味著潛在目標沒有時間做出反應。儘管部署這些導彈可能是為了安撫盟國,但俄羅斯可能會通過部署自己的常規武器或核武器來作出回應。
對此,俄總統普京28日回應稱,美方這一舉動將把俄羅斯重要政府和軍事設施、工業中心等置於其射程之內,令人回想起「冷戰式導彈危機」。美方計劃部署的導彈約10分鐘即可擊中俄境內目標,未來還可能配備核彈頭。如果美方堅持此類行動,俄方將放棄單方面暫停部署中短程導彈,並將根據美國在歐洲及其他國家的行動作出對等部署。
據德國之聲(dw)報道,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菲舍爾對普京表態回應稱,德國「不會被這種言論所嚇倒」。德國政府副發言人霍夫曼則表示,德國注意到了普京的有關言論,但部署武器僅是一種「威懾」,而正是俄方改變了歐洲戰略平衡、並以巡航導彈「威脅歐洲和德國」的行為使得這種威懾成為必要。
俄烏交鋒「擴大至全球層面」
與此同時,俄烏雙方交鋒已不再局限於歐洲戰場。據《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報道,馬里政府軍及俄羅斯僱傭軍27日在該國北部靠近阿爾及利亞邊境附近與分離主義者的一場「規模前所未見」的戰鬥中遭遇重大挫折和傷亡。
報道稱,在基達爾地區的一名前聯合國特派團工作人員稱,「在經過三天的戰鬥後,至少15名俄羅斯瓦格納集團的戰鬥人員死亡或被俘」,「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的叛軍在廷扎瓦滕佔據優勢」。英國《金融時報》29日報道稱,瓦格納集團當日承認在馬里遭受重大損失,但沒有透露具體傷亡人數。
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基地組織在薩勒赫地區的分支「支持伊斯蘭與穆斯林」組織(jnim)也宣稱參與了此次戰鬥,並稱有50名俄羅斯人和一些馬里士兵喪生。cnn報道稱,這是俄羅斯准軍事組織在非洲開展行動數年來遭受的「最慘重損失」。
2020年馬里發生軍事政變後,該國親法國的政府被推翻,馬里與法國關係迅速惡化,並向瓦格納集團求助,以解決持續的安全危機。2022年8月,法國宣布自馬里完成撤軍,結束長達8年的軍事行動。
在瓦格納此次於非洲遭襲後不久,烏國防部情報總局(gur)安德烈·尤索夫(andriy yusov)7月29日稱,烏方在此次事件中為武裝分子提供了「必要的信息」,使得其針對俄軍事人員的行動獲得成功,但他沒有說明烏軍方人員是否在該國直接參与了此次戰鬥。尤索夫還稱,「目前不會討論細節,但會有更多消息」。
《基輔郵報》29日刊登一張照片,稱照片顯示馬里叛軍手持烏克蘭國旗,並聲稱已得到基輔一名國防人士證實。《衛報》則稱,這一照片真實性無法得到獨立核實。不過,烏克蘭部隊被認為在蘇丹非常活躍,而這也是瓦格納行動活躍的地區之一。這進一步表明,俄烏之間的鬥爭已擴大至全球層面。
《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曾刊文稱,蘇丹由於擁有豐富的武器和黃金資源,正在成為俄烏戰爭的新戰場。在俄羅斯與蘇丹「快速支援部隊」(rfs)保持密切聯繫、在蘇丹開採黃金的同時,蘇丹主權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阿卜杜勒·法塔赫·布爾漢則向烏克蘭尋求幫助,並向基輔提供武器。
報道評論稱,對烏克蘭來說,向非洲派兵是一項大膽且伴隨著巨大政治風險的新嘗試,是烏方戰略的一部分,旨在擾亂俄在海外軍事和經濟活動,讓俄付出更高的戰爭代價,並將烏克蘭自身定位為抵禦俄羅斯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