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俄羅斯施加的威懾力越來越強了!剛剛結束的北約峰會發布了《華盛頓峰會宣言》,將俄羅斯指定為「對北約及其盟國的國家安全構成最嚴重、最直接的威脅」。
同時,北約還重申「核威懾是聯盟安全的基石」,將繼續在核武器研發、布置等領域投資,確保強有力的攻擊能力——若出現極端情況,為了保護美國及其盟友利益,會使用核武器攻擊對手。
對這種明目張胆的的核威脅,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說:莫斯科需要採取"深思熟慮、協調和有效"的核措施來遏制北約,並強調:
關於核理論的修改工作正在進行中,俄羅斯相關專家正在就細節問題在深入討論。在適當的時候,俄羅斯可能就會正式向世界宣布新的核武器使用條件了。
聲稱修改核理論,已不止一次了
俄羅斯總統、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都曾說過現有的核理論需要修改,普京曾表示: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對俄羅斯的行動,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即如何「讓核武器更符合當前的需要」。
普京認為核理論應該是「活的工具」,意思是使用核武器的門檻應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應滿足於俄羅斯國家安全的需要。他稱:「我毫不懷疑它會改變,我希望它很快就會改變」。
目前,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條件基本可歸納為四條,第一條是:當俄羅斯發現或收到有關國家、軍事組織正在用彈道導彈襲擊俄羅斯,或者是襲擊俄羅斯盟國的時候,就可使用核武器回擊。
第二條,當敵人在俄羅斯領土,或者是俄盟國領土上使用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俄羅斯也將使用核武器還擊。請注意,即使不是核武器,而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俄也可用核武回擊。
第一條突出的是「發現、收到俄羅斯或是盟國受到敵對國家的核武器攻擊」,第二條強調的是「若俄羅斯未及時發現,而是本土被核武等襲擊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確保二次核反擊能力。
第三條,俄羅斯或盟國的國家關鍵戰略設施、關鍵戰略軍事設施受到敵方攻擊,可能會造成俄羅斯無法有效利用核力量的時候,即刻動用核武。舉個例子,俄羅斯的軍事總指揮部受到攻擊。
這將對俄羅斯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影響,很有可能造成俄高層在啟用核武的時候「決策環節失效、斷裂」。雖然核武器沒有受損,但決策環節即將受到重創,這情況不允許出現,立刻啟用核武攻擊敵人。
第四條,敵對國家對俄羅斯——這裡沒有盟國,雖然沒有使用核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是使用常規武器,但卻對俄羅斯的國家生存產生致命威脅時,俄方可動用核武器,挽救戰略危機。
分析人士指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給俄羅斯的壓力越來越大,也多次強調核威懾,在這種高壓背景下,普京可能會選擇適當時機再度公布「修正後的核理論」,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
究竟如何修改呢?普京及俄方發言人都沒有透露細節,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是:使用核武的條件更加寬鬆,而不是更嚴格,預計會將「俄羅斯的國家生存產生致命威脅,出現對俄羅斯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情況」。
修改為「當國家面臨重大風險時」。風險的含義很微妙,突出的是敵對國家對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並未造成實質性的破壞,而是俄領導人已感覺到「敵人即將要對我產生致命性的破壞」。
這裡面的模糊空間,應該很大吧。在北約各國、俄羅斯競相提到「遇到極端情況,就會使用核武器」的激烈對抗背景下,若其中的任何一方不夠理性,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就要引爆了。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