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盟軍打虎神器,虎式坦克見了它直發慌,卻被戲稱為野雞

2024年02月23日15:05:04 軍事 1928

【軍武次位面】作者:海東青

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之後,丟盔棄甲的英國陸軍雖然保住了幾十萬的有生力量,但是卻丟棄了大量的武器裝備,由於擔心德軍很快就會登陸本土,加上早已領教過了德軍坦克部隊閃電戰的威力,因此對於反坦克武器的研發與裝備被英國人當成了頭等大事。當時英國陸軍已經裝備了2磅反坦克炮(40毫米)跟6磅反坦克炮(57毫米),這兩種反坦克炮對付當時的德軍主力38t、三號早期型坦克也算是綽綽有餘,然而英國人明白德國正在著手研製更加強大的新式坦克,自己的6磅反坦克炮倒是只怕是有心無力,上馬研製新型反坦克炮迫在眉睫。

二戰盟軍打虎神器,虎式坦克見了它直發慌,卻被戲稱為野雞 - 天天要聞

二戰各國坦克穿甲彈,左二就是17磅炮脫殼穿甲彈,個頭不大,威力卻十分驚人。

1941年4月15日,英國與軍火供應商在倫敦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以尋求一種新的反坦克炮,其應當能夠與德軍的75毫米反坦克炮旗鼓相當,他們要求新的反坦克炮必須能夠在800碼的距離上擊穿120-150毫米表面硬化裝甲,其口徑被限定在3英寸(76.2毫米),彈重17磅,大名鼎鼎的17磅炮由此問世。這裡需要說明一下6磅炮、17磅炮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在前裝炮時代,歐洲人習慣使用火炮發射的炮彈的重量來命名火炮,比如1磅炮就表示這種火炮發射1磅重的炮彈。隨著時間的退役,使用火炮口徑來命名成為了主流,唯獨守舊的英國人,卻仍然保留了這種傳統的叫法。

二戰盟軍打虎神器,虎式坦克見了它直發慌,卻被戲稱為野雞 - 天天要聞

▲博物館裡面的17磅反坦克炮。

1941年底,大部分研發工作已經完成,17磅炮此時已經初露雛形,到了第二年春天,皇家兵工廠已經開始建立了一條原型生產線。就在當時,北非戰場上,德軍裝備的一種新型坦克開始初露鋒芒,那就是虎式坦克,雖然這種坦克當時裝備數量還少得可憐,但是仍然給了英美盟軍極大的震撼,英國的6磅反坦克炮跟美國的75毫米短管反坦克炮面對虎式坦克非常無力,英國人的先見之明終於發揮了作用,首批100門試生產型17磅反坦克炮馬上被運送往北非,成為了對抗虎式坦克的唯一希望,也拉開了17磅反坦克炮與虎式坦克這一對老冤家不死不休的博弈的序幕。不過在當時,17磅炮的全部設計生產工作根本就沒有完成,最大的問題就是炮架都沒有設計好。

不過戰爭可不等人,情急之下,英國人將這批試生產型的17磅炮裝在了25磅榴彈炮的炮架上以應急,反坦克炮配上榴彈炮炮架效果雖然不佳,但是也算是解決了燃眉之急,這批試生產型17磅炮通常稱為17/25磅反坦克炮,代號為「野雞」炮。而17磅炮正式定型並且投入批量生產,則要等到1943年了。

二戰盟軍打虎神器,虎式坦克見了它直發慌,卻被戲稱為野雞 - 天天要聞

▲傳奇的德國虎式坦克,同樣傳奇的17磅炮一度是對抗它的希望。

17磅炮口徑76.2毫米,全重達3噸左右,炮管為55倍口徑,長4.191米,射界為左右60度,俯仰角為負6度到16.5度。制退器為球型單室型,為了平衡重量炮的后座機制也略長,其他結構也沿用了6磅炮的一些設計。17磅炮之所以被稱為虎式殺手,與它強大的穿甲能力有很大關係.

17磅炮使用的炮彈型號不少,主要包括Mk.3T、Mk .4T 、Mk .8T被帽穿甲彈(APCBC)與Mk.1T脫殼穿甲彈(APDS),MK.8T型被帽穿甲彈,彈頭重量約7.71kg,可以在500米距離上擊穿125毫米厚的30°傾斜放置的硬化裝甲鋼板,在1000米距離上仍然可以擊穿118毫米30°鋼板,然而這還只是被帽穿甲彈,因為17磅炮的殺手鐧——MK.1T脫殼穿甲彈威力幾乎可以用驚悚來形容,其彈頭重量約3.458kg,同樣是30°傾斜裝甲鋼板,500米距離穿深高達187毫米,1000米距離穿深170毫米,1500米距離穿深153毫米,哪怕是到了2000米距離上,穿深居然還有135毫米!如果換成垂直裝甲,則是256/233/213/194mm。

二戰盟軍打虎神器,虎式坦克見了它直發慌,卻被戲稱為野雞 - 天天要聞

▲17磅炮的炮口制退器,後坐力太高是17磅炮的痼疾,為此英國人不得不在炮口制退器上下了不少功夫。

沒有比較就看不出來17磅炮的強大,美國謝爾曼M4A3E8坦克所裝備的76毫米炮,發射被帽穿甲彈時,在500米距離上能夠擊穿94毫米厚的30°傾斜鋼板,蘇聯的T-34/76坦克裝備的76毫米反坦克炮,面對同樣的條件穿深只有79毫米,哪怕是T-34/85坦克的85毫米炮,同樣條件下穿深也不過90毫米,可見17磅炮在盟軍裡面實在是頭等反坦克神器。

那麼與傳統火炮強國德國比如何呢?黑豹坦克的75mm/L 70長管炮能夠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140毫米厚的垂直裝甲鋼板,發射硬芯穿甲彈為199mm,虎式坦克的88mm/L56「短八八」炮發射Pzgr.40穿甲彈時500米距離穿深是156毫米,1000米為138mm,發射硬芯穿甲彈為200/179mm,而虎王坦克的88mm/L 71「長八八」500米穿深為217mm,1000米為204mm硬芯穿甲彈則是282/257mm。

通過上述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17磅反坦克炮的穿甲能力,遠遠超過其美蘇同口徑同行,也比它的對手88毫米「短八八」和75mm/L70更強,僅有「長八八」可以壓過一頭。

考慮到虎式坦克車體正面裝甲厚度為102毫米垂直裝甲,17磅炮發射的脫殼穿甲彈想要撕開虎式坦克裝甲簡直是易如反掌,哪怕是在2000米距離上,脫殼穿甲彈仍然能夠有效擊穿虎式坦克正面,屠虎殺手實在是名不虛傳。

二戰盟軍打虎神器,虎式坦克見了它直發慌,卻被戲稱為野雞 - 天天要聞

▲戰場上的17磅反坦克炮,無疑是盟軍手裡的屠虎利刃。

如此神器,英國人自然要想辦法搬上坦克或者是坦克殲擊車上面,不過由於17磅炮炮身巨大、後坐力巨大的問題困擾,英國人著實廢了不少勁,搭載17磅炮的坦克/坦克殲擊車包括A30挑戰者巡洋坦克(約生產200輛)、謝爾曼-螢火蟲坦克(約生產2000輛)、弓箭手坦克殲擊車(約生產650輛)跟阿基里斯坦克殲擊車(約1100輛),還不算其他沒有服役的試驗車型,這些總數近5000輛的17磅炮搭載車無疑是盟軍最為仰仗的虎豹獵手,有傳言稱德國王牌坦克手魏特曼就是喪命於17磅炮(螢火蟲坦克)之手。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