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5日,瑞士東部小鎮達沃斯,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
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800多名政界、商界、學界、國際組織和媒體界的代表出席本屆年會,圍繞「重建信任」這一主題,從經濟增長、氣候與自然行動、能源安全、技術治理和人類發展等角度展開討論。
應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瑞士聯邦主席阿姆赫德、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強於1月14日至17日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並對瑞士、愛爾蘭進行正式訪問。
1月16日上午,李強在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並發表特别致辭。李強指出,不管世界形勢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選擇中國市場不是風險,而是機遇。

1月16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瑞士達沃斯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並發表特别致辭。圖/新華
共同破解信任赤字
1月15日至19日,世界經濟論壇第54屆年會期間,達沃斯天氣寒冷且陰沉。年會召開之際,正值全球經濟面臨30年來最疲弱的5年。
2024年年初,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連續第3年放緩,從2023年的2.6%降至2024年的2.4%。2020年至202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2%,為30年來最疲弱的5年期增速。這也意味著,全球經濟的疲弱程度將超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以及2000年初的互聯網泡沫時期。
達沃斯論壇1月15日發布的《首席經濟學家展望》報告也做出了不樂觀的預測,56%的首席經濟學家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將走弱,70%的經濟學家認為地緣經濟分裂將加速。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產業政策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但多數人警告稱財政壓力將增加,高收入和低收入經濟體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在年會前,世界經濟論壇總裁博爾格·布倫德在媒體溝通會上也坦言,此次年會在「幾十年來最複雜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背景下」舉行,作為會議主辦方的世界經濟論壇尋求打造全球層面的對話平台,討論「重建信任」的基本原則。
對於這一主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表示:「我們面對著一個分裂的世界和社會分化的不斷加劇,這導致日益普遍的不確定性和悲觀情緒加速蔓延。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危機管理,還要尋找當前問題的根源,共同建設更有希望的未來,從而重建對未來的信任。」
在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丁純看來,無論是非傳統安全的疫情因素,還是目前的巴以衝突、烏克蘭危機、紅海局勢等傳統安全問題,對於全球經濟體復甦來說,都造成很大衝擊。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和平發展是主導議題,如今一些國家出台新政策,實行經濟競爭,搞脫鉤斷鏈,導致各經濟體之間信任的缺失。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凌雲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過去支撐國際經濟體系的思維,正隨著各個國家不同的發展情況而產生變化。如何完善現有的國際經濟體系,一些國家需要反思各自的問題,這也許可以幫助信任的重建。
李強在特别致辭中指出,本次年會以「重建信任」為主題,非常契合人們的關切。信任建立在我們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憧憬並願意為之共同努力的基礎之上。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但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世界歷史曲折前進的大邏輯不會改變,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各方應當放下成見、彌合分歧,以誠相待、相向而行,團結一心共同破解信任赤字。

1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主持的午餐會,同跨國公司負責人進行交流。圖/新華
凸顯發展中國家角色
1971年,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克勞斯·施瓦布倡議創建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並擔任論壇主席。世界經濟論壇官方資料顯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錢俊瑞當年就率團參加了該年的論壇,這也是中國代表團首度亮相達沃斯。同年4月,施瓦布應邀率20位歐洲企業首席執行官組成的代表團首次訪華。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主席陳黎明表示,論壇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的幾十年來,雙方相互信任,共謀合作,持續拓寬合作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
丁純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世界經濟論壇是全球非常有影響力的經濟發展平台之一,全球各經濟體可以通過該平台加強溝通,討論熱點問題,共同應對全球挑戰。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聲音備受關注。在特别致辭中,李強就重建信任、加強合作、推動世界經濟復甦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更好匯聚世界經濟增長合力。二是加強國際產業分工協作,堅定不移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切實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三是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打破制約創新要素流動的壁壘。四是加強綠色發展合作,破除各種綠色壁壘,共同推進綠色轉型,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五是加強南北合作、南南合作,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彌合發展鴻溝,著力建設普惠包容的世界經濟。
丁純表示,李強總理的五點建議是非常具體且務實的,科技競爭、綠色能源等問題,正是當下很多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只有重新建立信任,在這些關鍵領域攜手合作,才會更加有利於經濟的復甦和發展。
在高凌雲看來,李強總理建議的前四點,切實映照了一些國家在經濟發展時所遭遇遏制和打壓的領域,也是產生不信任的直接誘因。而第五點則體現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始終願意向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敞開大門,在平等互利基礎上進行合作。
高凌雲還認為,世界格局正呈現「東升西降」的趨勢,發展中國家正在成為全球變革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與此同時,「西強東弱」的現狀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完善現有的政策制度,充分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呼聲和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2024中歐高層交往的開端
李強訪問瑞士期間,還同瑞士聯邦主席阿姆赫德及其他聯邦委員舉行會談,就中瑞關係及各領域互利共贏合作、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意見。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介紹稱,李強總理此次訪問瑞士是2024年中歐高層交往的開端。中方期待通過此訪進一步推動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保持中瑞高層密切交往,增進政治互信,加強雙多邊合作,共同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更好充實中瑞創新戰略夥伴關係內涵。
在會見阿姆赫德時,李強表示,瑞士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之一,兩國友好合作源遠流長。瑞士不僅擁有美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領先的創新實力、高品質的「瑞士製造」。當前中國正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方願同瑞方加強交流互鑒,深化各領域互利合作,取得更多務實成果。國之交在於民相親,中方願同瑞方以明年兩國建交75周年為契機,擴大地方和人文交流,進一步增進兩國民眾的友好感情和中瑞友誼。
李強指出,過去40多年,瑞士企業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進程,助力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自身也獲得豐厚回報。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歡迎更多瑞士企業赴華投資興業。
阿姆赫德歡迎李強對瑞士進行正式訪問。阿姆赫德向李強介紹了瑞士國情和沿途各州風土人情,表示瑞中兩國人民彼此懷有友好感情,雙方合作歷史悠久,成果豐碩。瑞士很多企業在中國投資發展取得很好業績,願意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瑞方願和中方一道,加強人文交流,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1月17日,李強還在都柏林國賓館同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舉行會談。李強表示,中愛建交45年來,雙邊關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特別是近些年,在習近平主席和希金斯總統戰略引領下,中愛互惠戰略夥伴關係日益深化,各領域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方願同愛方一道,發揚傳統友好,築牢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更充分共享發展機遇,更好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瓦拉德卡表示,中國是愛爾蘭的重要合作夥伴,兩國始終堅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愛方讚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一貫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希望中國早日實現和平統一。愛方願同中方擴大雙向投資,加強農食、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合作,深化教育、文化等人文交流。愛方願積極考慮為中國公民訪愛提供更多便利,歡迎更多中國企業來愛投資興業。愛方支持進一步深化歐中合作。
丁純認為,李強總理將今年開年的首次外訪定在瑞士和愛爾蘭這兩個歐洲國家,去年他出任總理後的首次外訪也是選在歐洲,這充分顯示了中國領導人對中歐關係的重視。尤其是去年年底中歐峰會召開後,中歐關係已經呈現出企穩回暖的態勢。
丁純還指出,儘管歐盟在2019年對中國提出夥伴、競爭者、制度性對手的「三重定位」,但中歐雙方的共識仍是要管控分歧,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推動中歐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中方也提出願意將歐盟作為經貿合作的關鍵夥伴、科技合作的優先夥伴、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可信夥伴。這都體現出,中國領導人是站在戰略高度去看待和發展中歐關係的。
「中國機遇」是重要議題
達沃斯論壇期間,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23年全年經濟數據。橫向比較來看,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5.2%,高於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前。當前全球經濟復甦迷霧重重,中國經濟復甦所呈現出的良好勢頭受到世界關注。
李強也向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與會者介紹稱,中國近年一直是全球發展的重要引擎,正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產業基礎、要素稟賦、創新能力等基本面良好穩固,經濟長期向好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將持續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高凌雲認為,越是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中國作為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作用,才會越重要。此外,中國也日益成為抵禦各種風險挑戰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丁純指出,中國經濟雖然仍在爬坡過坎的過程中,但目前來看,能夠維持5.2%的增長是完成了一個比較好的答卷,中國在全球經濟上所起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統計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2023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超過30%。
李強在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上還表示,從產業基礎看,中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約30%、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已經形成200多個成熟的產業集群。
李強重申了中國政府對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原則的承諾。李強指出,過去40多年,中國在開放中發展了自己、惠及了世界。現在,中國已經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關稅總水平已降至7.3%,接近世貿組織發達成員水平。中國積極主動擴大開放,就是要讓世界分享中國機遇、與各國共同發展。多年來,跨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依託中國的製造能力,面向全球擴大產能,加速了自身成長,獲得了豐厚回報。近5年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收益率約9%,在國際上處於較高水平。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陳黎明表示,「中國機遇」依然是本屆年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作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中國擁有廣闊的市場與投資機會。
丁純也表示,李強在本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介紹中國經濟情況以及堅持對外開放的政策,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即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重要貢獻者。中國將不斷為世界經濟穩定和增長注入信心和動力。
作者:鄭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