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ind數據統計,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葯精選50ETF本周一資金凈流入356萬元創新高,近20日獲資金凈流入2179萬元。12月6日,該基金成交量537萬元,委比高達50.71%。其跟蹤的指數恒生滬深港創新葯50 (HSSSHID.HI)十大權重股漲多跌少。


恆瑞醫藥兩款創新葯上市申請獲批在即。12月6日,恆瑞醫藥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蘇州盛迪亞生物醫藥有限公司收到國家葯監局下發的《受理通知書》,公司提交的蘋果酸法米替尼膠囊、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藥品上市許可申請獲國家葯監局受理,擬定適應症為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聯合蘋果酸法米替尼膠囊治療既往經過含鉑化療失敗的複發或轉移性宮頸癌患者。
「一己之力」重創CXO後,公司望以回購提振信心。12月4日,葯明生物在官網發布業務更新PPT,不僅調整了該公司未來2-3年的業績指引,還表示受生物技術融資影響,行業在未來兩年預期個位數增長。進而引發市場對於醫藥創新需求的擔憂,整體板塊出現較大調整。不過,葯明生物並未一味釋放悲觀預期,其在4日晚間表示,集團的業務營運及財務狀況維持強勁勢頭。在以這則PPT重創CRO在內的醫藥板塊後,葯明生物又於12月6日上午火速宣布了回購計劃,擬以不超過6億美元回購10%的股份。同時,葯明生物在公告中指出,目前股份的交易價格並未反映其內在價值或者其本公司的實際業務前景。因此他們希望通過回購股份來提振市場的信心。
創新葯出海再添佳績。12月4日,和譽醫藥宣布,以潛在最高總金額 6.755 億美元,將其在研 CSF-1R 抑製劑 Pimicotinib 授權給德國默克。據 Insight 資料庫顯示,這是 Q4 截至目前國內新葯第 15 個出海授權項目。除和譽醫藥外,在這 15 項 License out 事件中,還涉及恆瑞、復宏漢霖、傳奇生物以及翰森製藥等國內企業。
投資需契合主線,創新葯續寫「傳奇」!
在高質量創新、國際化、復甦主線下,醫藥行業正穿越行業迷霧重新步入良性發展階段。
今年9月以來醫療板塊超額全A逾9%,「賺錢效應」亮眼,且相關主題基金業績表現突出。短期而言,伴隨醫療領域短期干擾因素影響減弱和新葯研發環境的改善,創新葯產業鏈熱度提升,細分賽道估值優勢重現,短線有望繼續修復。長期而言,創業板、科創板的相繼開放疊加老齡化背景下靜待釋放的市場需求,醫藥板塊成長空間廣闊,機構配置意願較高且易出現適當超配,投資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交銀國際日前發布研報稱,展望2024年,醫藥板塊底部反彈進行時。2022-2023年的持續下行後,當前醫藥板塊估值處於低位、基本面和情緒面有望企穩復甦,整體性價比較高。隨著支付端政策利好持續兌現、市場流動性有望邊際改善,該機構繼續看好2024年和中長期內醫藥行業的估值修復機會,並建議在以下兩條主線中尋找α機會:(1)創新屬性強、基本面+估值雙反彈的戴維斯雙擊機會;(2)存在需求反彈預期的消費醫療相關標的。
天弘恒生滬深港創新葯精選50ETF 基金經理賀雨軒:周一全市場醫藥行情經歷了較大的波動,直接影響因素是某港股上市的CXO醫藥研發服務公司官網業績展望偏負面。短期來看,此超預期事件沒有被市場得到充分的消化,引發醫藥板塊較大跌幅,但長期來看,無論製藥類企業、CXO、醫療器械公司還是葯企研發服務企業,當下都處於行業經營基本面走出低谷,但行業自身估值處於歷史地位的狀態下。當前時點,我們依舊對醫藥行業整體包括創新葯等細分領域持樂觀態度。國內創新葯企業已經完成了從概念到盈利的路程,現在正處於批量兌現品種、展示商業化及國際化能力的階段。可關注恒生滬深港創新葯精選50ETF及其聯接基金A C。
風險提示:文中客觀展示指數成分股不作為推介。購買基金前請認真閱讀基金產品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可投資港股通標的股票,需承擔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標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
來源:天弘基金
免責聲明:本文為轉載內容,不代表本刊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