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12月2日,美國資深調查記者、普利策獎得主西摩·赫什在其網站披露,目前,俄烏兩國最高軍事將領正在展開和平談判,並開始擬議停戰協議。
黎巴嫩廣場電視台(Al Mayadeen)援引赫什的爆料稱,一名參與和談的美國官員表示,普京對此沒有異議,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仍是一個「變數」,但「澤連斯基被告知:無論沒有沒你,和談都將會繼續」。

赫什爆料文章截圖
在題為《將軍對將軍》(General to General)的文章中,赫什援引消息稱,正在參與和談的兩位將領分別為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兼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的聯合部隊總指揮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和烏克蘭最高軍事指揮官扎盧日內(Valery Zaluzhny)。
赫什稱,正在進行的談判的推動力並非華盛頓或莫斯科,也不是拜登和普京,正是上述兩名將領。
根據黎巴嫩廣場電視台報道,可能達成的協議內容中,包括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區的安全問題,以及俄羅斯同意烏克蘭加入北約,但前提是烏克蘭境內只部署防禦性武器且不允許北約駐軍。
據赫什所稱,俄羅斯和烏克蘭都認為,戰爭的持續是不合邏輯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同意在和平談判結束後軍事行動,俄烏雙方根據當前軍隊駐紮的地方劃定邊界。
赫什援引一名參與談判的美國官員的話說:「這不是一時衝動的事件,而是經過(烏克蘭最高軍事指揮官)扎魯日尼的精心策劃。傳達的信息是戰爭結束了,我們要退出。繼續衝突會毀掉烏克蘭的下一代公民。」
這名美國官員還稱,「白宮完全反對擬議中的協議……但它將會實現,普京沒有反對」。他透露,目前,澤連斯基仍然是一個「變數」,但澤連斯基據稱曾被告知,「這是一個需要解決的軍事問題,無論你是否參加,談判都將繼續進行」。

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瓦列里·格拉西莫夫(左)和烏克蘭最高軍事指揮官瓦列里·扎盧日內
西摩·赫什是美國資深調查記者,現年86歲,曾為美媒《紐約時報》和《紐約客》撰稿。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間,因揭露美軍「美萊村大屠殺」、水門事件、美軍對柬埔寨的秘密轟炸等事件,赫什先後獲得普利策新聞獎、美國國家雜誌獎等權威新聞獎項。
今年2月8日,赫什發布調查報告,指出「北溪」天然氣管道泄露事故正是美國政府所為。儘管美國政府各機構緊急否認,但該爆料在國際社會引發高度關注。
赫什一直在跟進俄烏衝突的相關報道。5月,他曾披露,波蘭正牽頭匈牙利、立陶宛、愛沙尼亞等烏克蘭盟國,私下敦促澤連斯基結束衝突,甚至提出在必要時讓澤連斯基辭職。8月,他刊文稱,有美國情報官員向其透露,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已警告國布林肯,烏克蘭對俄反攻「不會成功」。
在赫什最新爆料的不久前,烏克蘭執政黨「人民公僕」議會黨團主席阿拉哈米亞(David Arakhamia)11月24日表示,俄羅斯去年3月曾承諾,若烏克蘭保持中立且不加入北約,俄羅斯便停火。拉哈米亞稱,出於對俄羅斯的不信任,以及英國時任首相約翰遜的反對,烏克蘭最終選擇繼續戰鬥。
在去年3月的一系列和談「潦草收場」後,俄烏談判再未取得實質進展。時至今日,俄烏衝突已持續超20個月,而烏克蘭獲得的來自美西方國家的支持也在減弱。
隨著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不少西方媒體認為,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將被轉移至以色列。美聯社日前也報道稱,巴以衝突吸引了西方對烏克蘭的注意力和資源,美國正忙於避免讓局部衝突演變成整個中東的戰爭。
據英國《衛報》11月12日報道,北約前秘書長拉斯姆森在接受採訪時提議,可以讓烏克蘭「部分入約」,即烏克蘭未被俄羅斯佔領的土地加入北約。12月2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接受德媒採訪時表示,烏克蘭前線最近基本沒有變化,北約應為來自烏克蘭的「壞消息」做好準備。
早前,德國媒體爆料德美兩國「背刺」烏克蘭,欲以「限量軍援」逼迫澤連斯基向俄羅斯「求和」。雖然美方否認了這一點,但現實是,國會議員對援烏越來越持懷疑態度。12月4日,白宮致信國會並警告稱,援烏資金將在今年年底前耗盡,白宮迫切需要補充資金來繼續支持烏克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