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承認,如今巴以衝突進入到一個令人迷惑的階段,雙方激戰48天後達成「人道主義暫停」,並且交換人質,延長几次以後也不過只停火了不到十天。進入12月後,隨著以色列國防軍(IDF)宣布將向加沙南部進攻,稍稍平息的戰火重新燃燒起來,而且可能會造成更可怕的災難。不過以軍這次「戰略轉移」,卻給了哈馬斯說事的機會,而且看起來以色列似乎還沒有什麼反駁的理由。
(儘管停火了數天,但加沙北部基本淪為廢墟)
據半島電視台12月3日報道,哈馬斯下屬軍事組織卡桑旅的一名消息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經過觀察,認為目前已有70%的以軍從原定的進攻重點也就是加沙地帶北部撤走。至於具體時間,這位「消息人士」表示是從12月1日重新交火後開始的,之後兩天里,因為哈馬斯的抵抗愈發猛烈,以軍加速了撤軍過程,所以他們認為以色列從北部撤軍可以被視為「失敗」。
不過以色列方面肯定不會承認,在同一天德新社報道了來自IDF的消息,稱兩個月戰事以來,以軍已完成對巴勒斯坦目標的10000次空襲,炸毀了包括地道出入口、武器庫和指揮所等關鍵目標。就在三周前,以色列軍方還聲稱開戰以來襲擊了加沙沿海地區的超過1.5萬個目標。10000次空襲和攻擊15000個目標並不矛盾,10000次空襲是執行任務次數,而一次空襲任務中,可以攻擊多個目標。
(以軍重點圍攻和轟炸加沙北部)
空襲次數與空襲了多少目標是兩碼事,畢竟以色列號稱全球一流多年,空軍更是真金白銀燒出來的精銳,狂轟濫炸這種活他們還是很擅長的。不過相比起來,還是以軍地面部隊從加沙北部撤軍70%,是否真的是打算重兵攻打加沙南部更重要。
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IDF參謀長哈勒維中將那裡得到一些答案,一些可能不太準確的答案。
(第162裝甲師也是以軍精銳的常備部隊之一)
12月3日,以色列軍方宣布對加沙南部最大城市汗尤尼斯發起進攻。也就在這一天,《以色列時報》報道了哈勒維中將當天對以軍發表講話,他表示將擴大地面行動,而且在加沙南部的攻勢不亞於在北部的力度。不過哈勒維還聲稱,以色列陸軍的主力之一第162裝甲師依然留在北部繼續作戰,這個裝甲師「仍在內部努力深化成果並摧毀更多哈馬斯的營」。
這樣來看,似乎以軍將對加沙南部發起進攻是板上釘釘了,不過仍有這麼幾個疑點。首先從加沙北部撤走的那70%的部隊,真的轉頭就投入到了對南部的進攻嗎?從軍事角度來看顯然不太可能,在加沙北部作戰的以軍幾個主力師經過近兩個月苦戰,裝備損失巨大,兵力傷亡雖不詳,但如果真的如流傳的那麼多,恐怕至少三分之一的部隊都喪失了戰鬥力。
這種情況下,最合理的猜測是這些撤離的以軍有一部分退出加沙,回到後方休整補充裝備和兵員,其餘尚且有戰鬥力、傷亡和損失也不是很大部隊,可能會組織幾天的休息和補充,投入到對南部的進攻。
(南部地道比北部要少,也被認為是以軍轉換方向的原因之一)
其次,以軍對南部發起進攻,原因到底是什麼。10月底以軍發起地面行動後,首先從中部切割加沙為南北兩部分,從一些比較隱晦的消息來看,哈馬斯的主力當時確實被包圍在北部的加沙城以及拜特哈農等小城鎮或村鎮里。結果也是明顯的,以軍步兵不敢下車協同作戰,讓梅卡瓦坦克和重型裝甲車進入城市與哈馬斯作戰,步坦協同不力,反過來成就了「哈馬斯超人」的傲人戰績。
以軍若是真的向南進攻,只能是原定的進攻重點加沙北部實在打不動了,或者哈馬斯已通過地道撤到了南部,以軍對北部的進攻已失去實際意義,所以決定轉變進攻方向。至於哈勒維所說留下第162裝甲師,要麼是為了牽制北部的哈馬斯部隊,要麼就是一顆煙霧彈,當然結合戰場概況來看,還是前者的可能性大一點。
(以軍在作戰中嚴重依賴坦克和裝甲車,步兵下車入屋清繳的主觀能動性很差)
最後,就是以軍對加沙南部的進攻會是什麼樣?
從目前的消息看,南部最大的城鎮汗尤尼斯在3號一天里被空襲和炮擊數十次,至少7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卡桑旅則表示在汗尤尼斯北部用火箭筒摧毀了以軍兩輛坦克或裝甲車,另外還摧毀了一台D9R裝甲推土機——這個擅長摧毀建築的鐵甲怪獸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以軍對南部的進攻大概率是認真的,戰術依然是空襲開路,工程車拆樓,坦克裝甲車突入,只是不知道這次以色列大兵們是不是還打算龜縮在裝甲車裡。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加沙南部現在擁擠了不到200萬難民,如果以軍開始轟炸和炮擊南部,這些流離失所的難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