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一大特點就是不確定性,過程不確定結果也不確定,更不確定的一點,則是誰會在這場戰爭中嶄露頭角,豎子有功成名就的機會,英雄抑或龍困淺灘。就像這一輪巴以衝突,本以為是堅持抗爭多年的哈馬斯或不擇手段的以色列唱主角,沒想到陰差陽錯之下,被將近2000公里外的葉門胡塞武裝搶了風頭,成為全球霸主的一大心病。
(以軍對加沙的行動已擴大到南部)
40多天前,以色列對加沙的地面行動開始後不久,胡塞武裝為表示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多次向以色列南部發射巡航導彈和無人機。雖然決心不容置疑,力度也可觀,但胡塞武裝的實力還是無法與國家武裝抗衡,部署在紅海的美國海軍和以色列本土的防空系統都輕易可將其攔截摧毀。幾次教訓後胡塞武裝換了目標,盯上從紅海途經的商船。
按照胡塞武裝的說法,懸掛以色列國旗的、以色列政府或企業的、以色列人為船東或大股東的商船,總之就是一切與以色列有瓜葛的商船都在目標範圍內,而且胡塞武裝的行動力還挺強。11月20日,胡塞武裝第一次針對商船出手,就俘獲了一艘日本公司租用的以色列貨輪「銀河領袖」號,從現場視頻來看胡塞武裝表現得相當專業。
(美聯社的相關報道)
12月3日,據美聯社援引美軍中央司令部的消息,當天在紅海有3艘商船遭到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襲擊。具體過程美軍略有些含糊,中央司令部表示「卡尼」號驅逐艦先是發現一枚胡塞武裝發射的導彈飛向懸掛巴哈馬國旗的散貨船「團結探索」號,美軍聲稱「導彈擊中了船附近」,應該是沒有命中的意思。不久後,「卡尼」號又擊落一架從葉門方向飛來的無人機,推測應該是一架巡飛彈式樣的無人機。
(被命中起火的貨船)
事情還沒有結束,大約半小時後「團結探索」號報告自己被擊中,從後來的情況判斷應該只是輕微損傷,「卡尼」號自稱在回應求救時又擊落一架無人機。除了這艘倒霉的商船,懸掛巴拿馬國旗的散貨船9號和索菲Ⅱ號也遭到導彈襲擊,從美聯社的報道來看,應該都只受了輕傷,而且沒有人員傷亡。另外,「卡尼」號在在救援索菲Ⅱ號的時擊落了一架無人機。
(美軍「卡尼」號驅逐艦,銹跡斑斑可見保養狀況並不好)
中央司令部的報告沒有提及這三艘商船與以色列有什麼關係,這可能美國政府試圖混淆視聽,讓胡塞武裝背上「無故襲擊民船」的罪名,胡塞武裝的說法那是大相徑庭。襲擊發生後,胡塞武裝發言人薩里披露了襲擊的一些情況,比如「團結探索者」號遇襲是因為所在公司的高管大衛·翁加爾居住在以色列,其父是以色列航運巨頭亞伯拉罕·翁加爾;散貨船9號遇襲則是因為與伯恩哈德·舒爾特船舶管理公司有關。
雖然胡塞武裝只提到兩艘船遇襲,和美軍聲稱的三艘船有出入,而且細節上也很是問題,如果擊中商船的是巡航導彈,那麼不可能只有輕傷,大概率是商船船員們驚慌中判斷有誤,兩隻手要捂八個窟窿的美軍驅逐艦在百忙中,也無暇細分打過來究竟是導彈還是無人機,反正不管是哪個,一旦命中商船關鍵部分都是不小的麻煩。
(胡塞武裝在過去十年間越打越強)
這次襲擊固然可以算虛驚一場,戰術上美軍贏了,但從戰略上來看,對美國是個壞消息。胡塞武裝的頻繁出擊,意味著紅海上那些往來以色列的商船來說,這片海域已經不再安全,被劫持被空襲的可能性隨時存在。
面對這種局勢,美軍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花大力氣派遣艦艇重新組織護航,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軍艦壽命先不說,單單是為了組成護航編隊讓商船們通過紅海與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造成的經濟損失就相當可觀了。更不用說紅海海域狹窄,胡塞武裝只要願意,隨時都能用無人機恫嚇美軍。至於要求其他國家配合護航,漫長的談判又不知道要拖到何時。
(胡塞武裝已經是一支正規化的軍隊)
第二個辦法就是讓國會下點決心,讓美軍出動海空力量,打擊胡塞武裝在葉門北部的基地和據點,尤其是導彈發射裝置和無人機機庫等等。以美軍的實力,對胡塞武裝進行大規模空襲肯定不是問題,但胡塞的背後是伊朗,要想徹底擊垮胡塞,海合會成員國已經證明了,這很難,除非直接進攻伊朗。
美國現階段是不可能進攻伊朗的,甚至還要避免和伊朗擦槍走火,用航母打擊群威懾一下也就差不多了,真打起來,那可是遠超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中東大國,中央司令部可就永無寧日了。既然不能打伊朗,那麼胡塞武裝也不可能被空襲打垮,即便美軍報復了,只會激起胡塞武裝進一步的襲擊浪潮。
(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里阿在巴以衝突期間成了全球名人)
所以咱們才會看到,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在海上千里奔襲炸以色列貨船,美軍驅逐艦疲於奔命,四處救火攔截無人機和導彈。一場巴以衝突,哈馬斯成了以色列的心病,而戰場外的胡塞武裝,卻意外成了美軍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