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能仿製蘇聯武器
為什麼,我國能仿製蘇聯武器,卻很難仿製美製武器?首先,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我國基本實現了全軍蘇械化。
1950年2月,中蘇簽訂了《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根據條約中的內容,如果中國進入戰爭狀態,那麼蘇聯有義務在軍事上支持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以後,我軍陸續獲得36個蘇聯步兵師輕武器,60個蘇聯步兵師全套武器以及大量坦克火炮等裝備,為全國上個百個師進行全面換裝。
在1950年11月,第一批10個蘇聯坦克團裝備交付我軍,1個坦克團包括30輛T-34型坦克,6輛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還有4輛自行火炮。同時,蘇聯還派出專家顧問,指導我軍建立裝甲部隊各級指揮機構、編製、訓練教程和操典等等。一下子就讓我國成為,當時亞洲最強裝甲部隊。
在1951年,蘇聯交給我國12個航空師裝備,此後又交付1000多架米格15戰機,除此以外還有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等等。
蘇聯協助我軍建立6所航空學校,蘇聯派出780多名航空專家,在各個航校提供為我軍全部空情、氣象、地勤、航空加速等等訓練。到1954年,我軍已組建了28個航空兵師,成為擁有超過3000架戰機的世界第三空軍大國。
有了蘇聯的大批武器,也讓我國從萬國造變成了以莫辛納甘步槍、波波沙衝鋒槍、米格15戰機、T-34型坦克,還有喀秋莎火箭炮為核心的現代化軍隊。
其次,建國以後,蘇聯援建了我國一批軍工和軍民兩用項目,包括改建擴建撫順鋼廠、大連鋼廠、瀋陽有色金屬加工廠、瀋陽冶煉廠、錦州鐵合金廠、瀋陽第三機床廠、瀋陽鼓風機廠。
北京電子管廠、北京戰略火箭生產總廠、山西柴油機廠、內蒙古第一機械廠(現在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內蒙古第二機械廠(現在北方重工業集團)、武漢重型機床廠、紅光電子管廠、四川無線電廠和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等等上百個企業。
在蘇聯專家指導下,我國可以生產從米格17、米格19一直到米格21各種戰機和轟炸機,生產T-54型坦克,AK47系列槍族等等武器裝備。
同時,我軍選擇的蘇式武器都是比較適合我國實際情況,與我軍戰術比較貼合的裝備。比如以蘇聯AK47槍族生產的國產56槍族系列。一直到七八十年代,我國軍工產品還是以蘇式或者蘇式升級版武器為主。
優點是輕機槍、突擊步槍零配件大部分都可以通用,畢竟在槍族裡面,輕機槍是從突擊步槍改進出來的。通用性好,就極大降低了後勤保障難度。
在戰術上,槍族輕機槍在面對火力強大對手的時候,非常方便轉移陣地,基本上就是打幾個點射,就迅速轉移位置。步兵攜帶方便,可以做出各種戰術動作。而且重量比較輕,在缺乏車輛的時代,可以步兵攜帶進行戰場長距離運動,同時這種機槍也比較節約子彈。
我國為何不大規模仿製美式武器
在七八十年代,我國為什麼不大規模仿製美式武器呢?主要是美國人太摳門,當年,美國準備出口F-16戰機給我國。結果一看是使用J79發動機的F-16/79版本戰機,其實就是一個簡化版戰機。
美國已經在1979年就停止了J79發動機的生產,日本也在1980年停止生產J79,然後又要把淘汰貨高價賣給我們。
我國和美國還合作過美洲豹坦克,美國凱迪拉克·蓋奇·達信公司提出與鄂木斯克坦克廠進行合作。由我國提供59式坦克底盤,美國提供新式的炮塔和主炮,並且升級坦克的傳動和動力系統。結果折騰到90年代,120-125毫米主炮坦克都到處都是了,美國提供的還是105毫米主炮,都落後一代了。
到了和平典範項目,第一階段是升級殲7戰機,第二階段是升級殲8戰機。美國拿出來的是淘汰的F-5E戰機配備的AN/APQ-159雷達。
雖然七八十年代中美軍事合作,我國也獲得了一些新技術。但是,比如提供了AGM-78標準反輻射導彈導引頭、控制系統、引信等關鍵部件,AN/ALR-46雷達告警系統、AN/ALQ-126電子對抗系統。幫助我國設計了直升機機身結構、氣動布局、電子設備等。
但是,整個中美軍工合作還是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什麼特別先進的型號。美國對提供的技術裝備都有嚴格限制,也不願意拿出先進技術。而且整個合作持續時間也比較短,只能說是可以作為一種技術方面的補充。
整體來說,美式武器也不適合我軍戰術思想。比如,我軍非常重視炮兵,特別是火箭炮兵戰場作用,中型坦克野戰突擊作用,重視戰場野戰防空,要求有遠中近三層野戰防空系統。
美式打法里,炮兵是其次的,野戰防空更是基本不關心。得益於美國強大的空軍,在美國陸軍對炮兵和野戰防空都不是很關注。
野戰防空,美軍基本上處於放棄治療的態度,近幾年才隨便找了些裝備敷衍一下,基本全靠空軍。而我軍野戰防空是下了血本的。所以在旅級部隊裝備中,雙方的側重點都不一樣。
我軍非常重視工兵技術,解放戰爭五大步兵技術,就包括爆破和挖戰壕。當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敘利亞裝甲部隊在戈蘭高地,被以軍揍慘了。
後來,有一個敘利亞軍事代表團訪華,我們的工兵一比一的復刻戈蘭高地上的以色列戰壕。手把手教敘軍怎麼爆破以軍反坦克壕。其實,工兵是個技術極高的兵種,尤其爆破這塊,是非常講究的,全世界玩的轉的沒幾家。
而現代西方坦克其實就是超重型坦克殲擊車,動輒50-60多噸。西方坦克都是高技術堆砌,重量超重,不利於大規模生產,裝備數量很少的坦克殲擊車,根本無法適應我軍戰場需求。
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一支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打過仗的美軍陸軍部隊,說起來也是百戰之師。結果回歐文堡參加對抗演習,紅軍的EC-130羅盤呼叫一開機,整隻部隊都抓瞎了,通訊靠吼取暖靠抖了都,被人紅軍按在地上摩擦。為啥,在伊拉克就不知道啥叫複雜電磁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