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日寇以兩倍兵力圍攻南京傷亡過萬:1937年12月1日:抗日戰爭中,南京保衛戰開始。
薩沙是南京本地土著,從小生長在南京,我的父母也是一樣。
我直到小學五年級,才在學校的宣傳下,知道有南京大屠殺這麼回事。
至於知道國軍的南京保衛戰,就更遲了,一直要到高中時代才聽說隻言片語。
當時的宣傳是,國民黨軍(不是國軍)遇到日軍就跑,甚至同日軍同流合污(投降百萬作偽軍來打打八路軍),南京就是國民黨軍一打就垮就跑,被日軍佔領後屠殺的。
雖然沒有明確的說出來,顯然暗指南京大屠殺有國軍的責任,甚至責任比日寇小不了多少。
作為學生個體來說,由於接受的知識和信息有限,社會經驗有限,基本只能單向的接受灌輸。尤其未成年人對於這種灌輸基本都是盲信的,薩沙直到大學時代都堅信上面的觀點。
直到我意外閱讀了一些日本方面關於南京保衛戰艱苦作戰的資料,才吃了一驚。
為什麼日本人說在南京打的這麼艱苦,甚至死傷過萬呢?
通過日本、台灣、海外各種資料大體了解南京保衛戰以後,薩沙才知道最初的宣傳是荒謬的。
那麼,南京保衛戰的傷亡情況究竟如何?
首先,南京保衛戰的國軍究竟有多少人?
以往宣傳是國軍18萬,對抗日軍10萬,明明有數量上很大優勢卻打不贏。
實際上,國軍的部隊包括德械36師、87師、88師,以及各種拼湊起來的13個師,加上中央陸軍教導總隊、憲兵部隊、要塞部隊,如果部隊滿員齊整,確實是18萬人。
但是歷史宣傳人員應該知道一個基本常識,在這十幾個師中,僅有第10軍第41師和第48師是剛剛從武漢趕來的增援部隊,人員比較齊整。其餘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國軍部隊,全部是剛剛從上海撤下來的殘破部隊。
經過淞滬會戰的3個月血戰, 各部傷亡慘重,元氣大傷。以孫元良的88師為例,是當時國軍最精銳的部隊,滿員應該是1萬4000人。結果南京保衛戰打響的時候,第88師僅有6000多人,還不到全盛時期的一半。即便這區區6000多人,還有一半以上是剛剛補充到部隊的新兵,連槍都端不穩。
第88師的情況並不是特例,實際上各部傷亡都非常慘重,傷亡過半都是尋常事。
所以,南京保衛戰中的國軍兵力只有8萬人左右。
相比起來,參加南京保衛戰的日軍共有9個師團和其他部隊,約20萬人,兵力非常雄厚,還配備大量重武器,有著海空軍的全面支持。
而直接參加攻打南京城牆的日軍部隊,也有第6師團、第9、第13、第16、第110師團、第114師團共6個師團,10多萬兵力,大約是國軍守軍的兩倍。
實際上,抗戰剛剛結束的1946年後,包括唐生智在內的多名參戰將領,都明確說南京的國軍只有8萬多人,數量比日軍要少得多。
第二,南京保衛戰的傷亡和突圍情況如何?
此戰,日軍傷亡為1萬2000人左右。
根據抗戰初期敵我傷亡數量的客觀對比,國軍傷亡肯定在2萬以上,畢竟雙方火力差距大,兵員素質也有差距。
而且南京保衛戰中的國軍防禦頗為慘烈,以孫元良的第88師為例,
在南京保衛戰中,第88師頂在非常重要的城南高地雨花台陣地,戰鬥非常激烈。最終,該師3個旅長陣亡2個,6個團長陣亡3個,營長陣亡11個,連排長傷亡佔全員的十分之八。軍官死了這麼多,普通士兵傷亡可想而知。期間,孫元良指揮2000多傷兵先期撤退。只是其中大部分是需要治療的傷兵,到了後方只有1500多人還能繼續作戰(余者都是重傷),以此為骨幹重組了第88師。可以這麼說,第88師此戰基本拼光了。
由此可見,南京保衛戰國軍戰鬥傷亡至少在2到3萬人。
那麼,最終有多少國軍突圍成功?
中國方面的資料是,國軍共有4萬1000多人突圍成功,日軍資料則是3萬人。
相比起來,國軍的數字比較可靠,畢竟是收容統計的結果。
在最後的撤退中,國軍各部利用自己控制的渡船,成建制撤退了一部分官兵。
以此為基幹,加上各部零散突圍出來的,還是保留了一定的兵力。
這些成建制撤退的部隊,第74軍,王耀武給出的撤出數字為5000多人;第36師,撤到江北的4000餘人;第87師,撤到江北的2000餘人。第88師,撤到江北的2000餘人;憲兵部隊:脫險者2000餘人。教導總隊脫險者4000餘人;提前過江的第10軍,撤出1萬1000人。這些累加在一起,就有3萬了。
另外還有兩支部隊第66軍和第83軍,是從正面直接殺出去的,其中第66軍突圍出去有六七千人(本來有1萬多人)。
所以說,國軍成功撤退4萬1000多人,並不是捏造的。
那麼,兩者比較,國軍還有4萬人左右失蹤。
而國軍戰鬥傷亡有2到3萬人,其中戰死的至少有1萬多人。
相比4萬人的失蹤數字,還差了2萬多人。
失蹤的這2萬多部隊,基本都是這幾種情況:一,有近萬傷兵無法撤退到後方,這些人被日寇俘虜後基本直接屠殺了;二,部分官兵是犧牲在突圍期間。
兩種結果,一是在突圍期間同日軍戰鬥而死,二是被日軍俘虜後屠殺。
日軍自稱俘虜2萬8000多人(包括多次重複俘虜的),其中1萬6000人被屠殺,逃走6000人,關押6000人。
日本俘虜的這些所謂國軍官兵中,很多只是南京附近的無辜男性平民。當時日寇挨家挨戶殺人放火,甚至沖入國際安全區抓走所有男人,然後當作戰俘集體屠殺。
他們真正俘虜的國軍士兵數量是有限的,而且很多尋機逃走,比如邱清泉(被日軍抓住後做了一段時間苦工)。
南京保衛戰,國軍傷亡2到3萬人,突圍成功4萬人,另有1到2萬人失蹤。
那麼,此戰國軍損失了百分之五十的兵力,也就是4萬人,其中戰鬥傷亡高達2到3萬,殲滅日軍1萬多人。這種戰損比在抗戰中算是不錯了,畢竟南京是難以防禦的地域。
至於南京保衛戰國軍官兵的勇敢和壯烈,看看犧牲的17個將軍就可見一斑。
對於國軍的英勇無畏,連敵人日寇也是非常敬仰的。
摘錄一些日寇的回憶: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及西山戰鬥中,日軍第16師團遭到教導總隊的頑強反擊。日軍第20聯隊的翻譯人員穴澤一壽在日後回憶道:「就在這個時候,從戰壕中跳出來一個中國軍隊的軍官,他勇敢地舉著手槍,徑直向日本軍猛衝過來。我第一次見到中國軍隊青年軍官這種勇敢的形象,我對此不禁感動得幾欲落淚。接著,中國軍隊的士兵們也舉著刺刀直衝了過來。」(西山戰鬥)
日軍戰報《步兵第三十三聯隊速射炮中隊南京附近戰鬥詳報》在關於紫金山戰鬥中寫道:
「但由於我速射炮的準確射擊,壓制了敵人處的機槍火力,使敵人逐漸動搖並四下逃散,重機槍也沉默了,我們得以出色完成佔領該高地的任務。那時,中隊全員高舉雙臂歡呼,實在太感謝了。然而,在此後檢查該機槍掩體時發現十五六名敵兵的屍體居然相互重疊一起,可見他們是何等頑強,前仆後繼地死守該機槍掩體。」
尤其是雨花台戰鬥,中國守軍第88師以一個師的兵力抵抗日軍第6師團,第114師團整整2個師團兵力。不僅如此,還導致日軍損失一大批軍官,僅第6師團就戰死,戰傷中隊長數十名。關於當時戰況,日軍任何一本聯隊史都高度評價第88師的戰鬥力。
日軍戰史《南京作戰之真相·熊本第六師團戰記》寫道:
「他們(中國守軍)面對日軍阿修羅般的浴血奮戰並沒有逃跑,而是豁出性命阻擊日本軍隊,猛烈地反攻了整整一晝夜,在『全部戰鬥到死』為口號鼓舞下打到最後,有的被槍打死,有的被刺刀戳死。戰壕留下成堆的步槍,機槍的彈殼,以及倒下的無數屍體…………和第47聯隊並列進攻的第23、第13、第45聯隊,傷亡人員都不斷增加,相比而言,進攻卻無進展。
畢竟是中國軍大喊『絕對不敗』的首都防禦戰,這個戰場上的中國兵,其勇猛程度與華北作戰時的對手完全不一樣。尤其是他們的射擊技術不容忽視。在如蛛網般縱橫交錯的陣地,依託每個據點頑強戰鬥。一個據點被摧垮了,下一個據點立刻又噴射出猛烈的火力。日本軍隊確實必須一個據點一個據點地逐個擊垮後才能前進。在這裡前進每一寸土地,奪取每一個土丘,都必須付出血的代價。」
薩沙的工作單位距離雨花台不遠,以前經常來這裡散步。今天的雨花台是著名的烈士陵園,紀念共產黨的革命烈士。在這裡祭拜的遊客們,基本沒有人知道當年國民革命軍第88師在這裡浴血奮戰、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
歷史告訴我們,敢於保護中國人民,奮力抵抗外來敵寇入侵的軍人烈士,終究會被我們這個民族永久的列為民族英雄。
壯志青天耀白日,血浸山河滿地紅!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