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停戰就麻煩了?巴以緊要關頭出現兩大轉機,中方亮出5個立場,釋放信號相當強烈。緊要關頭出現的兩大轉機是什麼?中方亮明的5個立場又是哪些?
自10月7日爆發了新一輪的大規模的巴以衝突,到如今已經過去一個多月,這一月內戰火不斷,中東局勢也是越發緊張。以色列對加沙地區開展地面入侵和毫無顧忌的轟炸,這一系列「激進」行為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截至當地時間14日晚,衝突造成加沙地帶的死亡人數已經增至11320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色列雖然發誓要消滅哈馬斯,但面臨的壓力也是與日俱增,這些壓力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內憂和外患,而這或許會成為巴以衝突停火止戰的轉機。首先是內憂,目前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受到了空前的挑戰。
在近日的以色列民意調查中,內塔尼亞胡的支持率是一落千丈,僅為28%。在這次衝突爆發之前,內塔尼亞胡就深陷腐敗風波,導致他的聲望下降。在此基礎上,他的支持率一降再降,主要原因歸咎於在此次衝突中的表現「不盡人意」。
一方面,巴以交戰後,內塔尼亞胡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不當言論,將哈馬斯發起的突然襲擊讓以色列措手不及的責任怪罪到以色列安全和情報部門身上;另一方面,戰爭已經延宕一月之久,被哈馬斯控制的人質還沒有得到釋放,這已經引起了人質家屬極度不滿。
其次是外患,以色列外長科恩13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以色列面臨的外交壓力已經開始加大,同時表示以色列只剩下一二十天的「外交窗口期」。這也意味著以色列已經意識到來自國際的巨大壓力,並且這種壓力隨時會再次升級。從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的強硬手段早就引起各國的強烈譴責,「反以支巴」情緒正在不斷蔓延。
與此同時,包括玻利維亞、查德、智利、哥倫比亞和南非等國家已經召回駐以色列的外交官,以此表達對以色列的不滿,而隨著戰爭的持續,這種趨勢顯然還有上升的可能。不僅如此,
戰爭的外溢效應也致使以色列與黎巴嫩、伊朗等周邊國家摩擦不斷。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以色列斷然不會將戰線無限拉長。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當前的巴以局勢,中方日前亮出5個立場。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暴力無法帶來真正安全,武力也不可能換來持久和平。中方敦促有關各方最大限度保持冷靜克制、遵守國際法、切實落實聯大10月27日決議、立即停火止戰、避免更大範圍的人道主義災難。在中方看來,和談是唯一出路,國際社會都希望巴以能夠談下去、談出結果,而在此之前,停戰是必要條件。
要知道,巴以之所以走到如今的地步,根本上是由於中東和平進程偏離正確軌道,「兩國方案」基礎不斷受到侵蝕,聯合國相關決議沒有得到切實執行。國際社會和當事方必須著力打破惡性循環,超越零敲碎打的危機管控,以最大的緊迫感為推進「兩國方案」作出切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