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10月社會融資數據和金融統計數據。總體而言,10月份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增長速度、節奏都較為正常,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服務力度不減。但數據也反映出,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仍然不強,還需要進一步提振。下一步,穩經濟政策應繼續發力,必要時加大實施力度並出台新的對策措施,更有力地促進宏觀經濟穩定和恢復。

數據顯示,10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0.3%,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個百分點。近期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及人民幣貸款同比保持增長對M2增速帶來支撐,但去年同期基數較高(2022年10月M2同比增長11.8%)以及政府債券發行加速一定程度上拖累M2增長。狹義貨幣(M1)同比增長1.9%,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3.9個百分點。總體上看,10月末M2增速仍然維持10%左右的較高水平,穩健的貨幣政策較為有力,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但10月份M2—M1「剪刀差」擴大至8.4%(9月為8.2%),以及M1同比增速大幅下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經濟活力仍顯不足,經營主體信心有待提振。
從總量看,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略高於市場預期(Wind預測數據為1.84萬億元),同比多增9108億元,環比少增2.45萬億元;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略高於市場預期(Wind預測數據為6536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環比少增1.57萬億元。10月本是傳統信貸小月,從2019—2022年間看,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量佔9月份增量比重約為三分之一。總體而言,10月份社會融資和人民幣貸款增長較為正常,無論是社融增量還是人民貸款增量,都實現同比多增,基本符合預期。從前十個月看,社融增量累計為31.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33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20.49萬億元,同比多增1.68萬億元。這表明,在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推動之下,宏觀經濟持續保持恢復態勢,市場主體的融資需求和信貸投放的內生動力仍然不弱。

從結構看,與9月份有所不同的是,10月份信貸增長「居民弱、企業強」的格局重現。數據顯示,10月份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163億元,同比多增537億元,主要貢獻來自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分別增加3828億元、3176億元。票據融資大幅度增加,表明部分金融機構通過票據融資「衝量」,以此維持信貸增長速度。而住戶貸款減少346億元,同比多減少166億元,住戶貸款減少主要拖累項時短期貸款(減少1053億元),主要貢獻來自中長期貸款(增加707億元)。住戶短期貸款下滑較多,表明居民消費需求和意願較弱。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下降0.1%,也反映出居民消費仍然需要加大刺激力度。不過,在9月住戶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2014億元的情況下,10月住戶中長期貸款繼續實現同比多增375億元。這初步顯示,前期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的效果開始顯現,居民購買住房的意願有所回升。
同時還要看到,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和人民幣貸款增長雖然都實現同比多增,主要是因為去年基數較低。如2022年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量為6152億元,同比少增2110億元。總體而言,目前國內經濟加快恢復的跡象增多,多項經濟指標回升,但恢復的態勢並不十分穩固。特別是經營主體的信心和預期仍在恢復之中,有效融資需求有待進一步提振。下一步,應重點關注企業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居民貸款增長的持續性,全面落實好前期政策組合拳,並繼續採取更加堅決有力的措施,更好地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持續激發有效融資需求。

從貨幣政策看,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貨幣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較多,貨幣政策進一步調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存在。四季度,應繼續加大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繼續推動政策利率下行,實施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適度降低存款利率,壓降銀行資金成本,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5—10個基點,推動市場主體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進一步鞏固宏觀經濟恢復向好的態勢。如果11月或12月份5年期以上LPR非對稱下降10個基點,將更好地降低居民存量和新增房貸利息支出,進一步提振居民住房消費的意願和能力。同時,這也將進一步降低企業中長期貸款利率,激發企業有效融資需求,為實現2024年經濟良好開局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