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產業鏈招大引強,是我市今年招商工作重點。記者從市商務局獲悉,今年以來,全市新簽約總投資額約1200億元的245個項目,九成以上均為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單體投資過20億元產業項目增至25個,其中15個已經開工,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船舶與海工裝備等領域。
大項目在產業鏈中位置關鍵,對區域發展帶動作用強。從年初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調研督導、外出招商,推動奇瑞蕪船威海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等大項目簽約開工。招商引資考核「指揮棒」進一步明確,更加側重項目質量和體量,加大對招引單體投資2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的激勵力度,引導全市積極對接500強、央企、行業領軍企業等重點招商對象,形成「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火熱氛圍。
「今年以來,我們累計組織各類招商活動300餘場次,聚焦效益好、貢獻度大的產業鏈龍頭和總部經濟項目,做好信息、談判、簽約、建設、投產等各環節工作,吸引大項目投資威海,助力全市產業集聚度持續提升。」市商務局副局長張運鵬介紹。
一組數據體現我市招大引強成效。從投資主體看,涵蓋東方電氣集團、北京雷格訊等行業龍頭企業,對產業鏈布局有強大帶動性;從項目進展看,25個單體投資過20億元產業項目中,有8個完成簽約、15個開工建設,平均每月都有3個以上大項目簽約開工。
11月8日,在招商金陵(威海)廠區,高端客滾船穩穩停泊在港口,車間、碼頭作業一片繁忙。前不久,該企業簽約了總投資22億元的增資項目。「我們在手造船訂單有20多艘,生產計劃排到2028年年底。希望通過建設增資項目,進一步擴大產能。」企業財務總監魏思鵬介紹,全部投產後,高端船舶年建造能力將由5艘增至9艘,水平穩居世界前列。
「大塊頭」快速落地,得益於我市完善的要素保障機制。對項目推進遇到的重大問題,市對外開放及雙招雙引工作指揮部統籌推進,通過專班會商、專題會議等方式快速響應,「一事一議」為企業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在各級各部門全力服務下,大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的「威海效率」不斷刷新。永卓控股旗下山東永成新材料年產12000噸高性能碳纖維項目今年2月簽約,3月就已啟動建設。永卓控股總裁吳毅說:「是威海優越的營商環境、齊全的產業配套和良好的項目基礎,讓我們決定到這裡投資建設碳纖維項目。」
在項目招引過程中,榮成市創新開展盤活閑置資產招商,依託舊有廠房和核心設備,向國內技術團隊廣發「英雄帖」,申報自主知識產權專利50餘項,成功突破核心技術國外壟斷。這份厚重「砝碼」,成功引來永卓控股注意。眼下,該項目已落地,正在進行廠房及配套設施主體施工。
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這是上玻院朗盛新能源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跑出的「加速度」。眼下,其生產的首支風電葉片成功下線並順利交付。「項目進展超出我們的預期,有信心早日在威海形成集風電主機、葉片模具等上下游產品於一體的完整生產體系。」上玻院有關負責人介紹,計劃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安裝8條超大型風電葉片生產線,主要為國內風電行業龍頭企業提供配套。
更多的招商引資項目在滾動式快速推進。6月,山東電工電氣集團投資項目、明陽智能增資項目;7月,北京雷格訊投資項目、招商金陵(威海)增資項目;8月,陝西佰鴻未來科技集團投資項目;9月,景能科技投資項目、奇瑞蕪船投資項目、南京達峰投資項目……隨著這批大項目落地開工,全市內資到位資金累計增至652億元。
「錨定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我們將積極跟蹤推進已簽約項目,加大對各區市單體投資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到位資金和實物工作量的督導力度,爭取更多簽約項目年內開工,為全市發展不斷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張運鵬表示。(威海日報記者 初佳倫 通訊員 張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