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近期,在中東地區的敘利亞發生了一系列緊張的軍事行動。以色列和美國聯合空襲敘利亞,對伊朗聖城軍及其附屬組織進行打擊。
然而,這次空襲不僅引起了俄羅斯和敘利亞防空系統的警覺,也激起了伊朗代理人武裝的強烈反擊。在這場危機中,敘利亞防空系統面臨著巨大挑戰。
儘管拉塔基亞駐紮有俄羅斯蘇-30和蘇-34戰機以及S-300和S-400防空導彈系統,並在南部地區部署了龐大的三層防空體系(包括薩姆6、薩姆8、山毛櫸、道爾以及鎧甲S-1)。
但現實情況顯示他們仍面臨一定困難。針對此次行動,以色列和美國精心策劃並展開了兩波連續攻擊。
首先是電子干擾壓制措施由以色列電子戰部隊執行,隨後以色列F-16戰機進入黎巴嫩方向,在避開俄羅斯戰機攔截的同時對敘利亞南部多個防空陣地和警戒陣地發動了第一波空襲行動。
緊接著,美國空軍兩架F-15戰機對敘利亞西部代爾祖爾市區東部的哈拉貝什街發起了第二波精確自衛打擊。
不過伊朗革命衛隊及其附屬組織並沒有束手就擒。據報道,在以色列和美軍進行空襲結束後不久,他們立即對敘利亞東部的科尼科氣田美軍基地發起反擊。
並使用大量火箭彈和無人機密集轟炸該基地,同時在凌晨時分,伊拉克抵抗組織也針對駐有美軍的哈里爾空軍基地展開了自殺性無人機攻擊,並宣稱直接命中了該基地內多個目標。
這一系列事件顯示出中東局勢的複雜性與緊張性。不僅反美武裝毫不畏懼並持續攻擊著位於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的美軍基地,伊朗的代理人武裝也展現出強大的反制能力。
儘管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但其世界帝國野心導致了力量分散和困境加深。目前,中東地區亂局仍在持續發展,並對美國構成了巨大挑戰。
無論是搶佔敘利亞領土並建立軍事基地,還是在其他地區部署兵力以應對不同威脅,在各個方面都讓美國陷入了被動局面。
這場危機並非隻影響著中東局勢本身。作為一個全球性霸主,在多個地區擴張勢必會使得實施控制變得更加困難。
與此同時,伊朗代理人武裝的存在以及他們對反擊行動表現出的堅定意志也給整個中東地區帶來了新一輪不確定性和緊張氣氛。
中美元首將於15日會談?汪文斌正面回應,中方的要求美還沒做到
在距離APEC峰會召開不到三天的時間裡,關於中美元首會晤即將舉行的消息開始在外媒中蔓延開來。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不能急於得出結論,因為事情還沒有最終確定。
近期以來,中美兩國展開了一系列高層級互動。十月底,王毅訪問美國,並與布林肯國務卿、沙利文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以及拜登本人進行了會晤。
雙方愉快交流並同意致力於實現中美元首在舊金山會面的目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與美方多次打交道的過程中,中國很清楚一個真相。
雖然美國口頭上表現出色,但當談及具體行動時,往往變得猶豫不決。基於此經驗教訓, 王毅表示:「通向舊金山」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之路,「自動駕駛」也無法解決問題。
要想實現元首間達成的共識,則需要雙方真正落實承諾和做好準備工作。中美兩國關係的穩定發展需要遵守五個必須。
遵守兩國元首共識、穩定雙邊關係、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管控分歧矛盾摩擦以及推進互利合作。
雖然美方在實現其中三項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維護雙邊關係的穩定、保持有效溝通和加強互利合作等,但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美國始終未能滿足中方的要求。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和難題,中美兩國還是建立了有效的溝通機制。王毅訪問期間, 中美成立了經濟工作組、金融工作組和商業問題工作小組,並就有關技術出口管制進行商討。
此外,在軍事領域罕見地舉行了核武器軍控會談。這一連串積極而富有希望的互動無疑釋放出正面信號。
然而,對於那些涉及到中國核心利益並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問題上,美國仍未達到中方所期待之處。
最近一段時間裡, 美軍B52戰略轟炸機、P8A反潛巡邏機以及杜威號驅逐艦頻繁靠近台海和南海,美方的挑釁行為不斷。與此同時,美國也未能遵守雙方元首在巴厘島達成的共識。
當日本共同社傳出中國尚未正式確認元首是否出席峰會的消息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中美雙方都同意朝著實現舊金山元首會晤共同努力。」
顯然,中方對於這次會晤持有明確態度:如果沒有真誠和充分準備,就沒有必要進行這場會面了。
緬甸:最擔心古代中國分裂的國家,一旦中國發生內戰,常常遭暴打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與緬甸之間發生了多起戰爭紛爭以及一段時期的和平相處。作為中國重要的鄰國之一,緬甸是連接中國通往印度洋的重要窗口,在「一帶一路」倡議中具有極其重要地位。
自古以來,中緬兩國保持著友好相處的一面。然而同樣存在兵戎相見、敵對交鋒的歷史。
不論是從文明初現時期開始,還是在各個朝代中,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出現中緬兩國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
然而總結下來可以看到一個奇特規律:當中國內部發生內戰時,緬甸常成為西南割據政權進攻或侵略行動的目標;而當中國實力統一強大起來時,反而轉變為主動入侵、擴張領土勢力範圍。
早在三國時期,「驃人」這支先民族群體就與西南割據政權展開了激烈衝突。
當蜀漢集團控制西南地區擁有益州和永昌等郡縣時,南中豪強孟獲發動叛亂,驃人便加入了反對蜀漢政權的行列,在背後製造混亂。
隨後,諸葛亮率領大軍南征,從雲南一路追擊至今緬甸境內,並在那裡留下許多傳說與遺迹。
據記載,在緬甸撣邦和曼德勒省交界處有一根銅柱碑文, 刻著「萬歲之後,勝我者過此」的字樣。這段歷史令人驚嘆於諸葛亮的卓越武功和神機妙算。
然而,緬甸歷史教科書中記錄了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孟獲五擒諸葛亮」。對於中國流傳的七擒孟獲的傳說並不認可。這種差異彰顯出兩國關於歷史事件解讀上存在分歧。
隋朝時期,「驃國」(即現在緬甸)突然興起成為一個獨立王國。作為東南亞地區金石並用時代較早期國家之一,雖然衰落之前經歷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但在隋唐時期卻遭受了中國割據政權南詔國的侵襲。南詔位於雲南,原本是唐朝統治下一個小部落。
隨著各方勢力爭奪和擴張,以及北有唐朝、西邊與吐蕃交界等因素影響,在天寶年間20萬大軍對抗南詔發動進攻。
然而這支龐大的唐軍無法適應當地岩巒重重、氣候惡劣的環境,幾乎全軍覆沒。由此使得原本只是一個少數民族政權的「南詔」變成了真正與中央王朝(如:吐蕃)分庭抗禮的地方割據政權。
作為新興國家,「南詔」的野心顯露無疑。然而受制於北有盟友(即後來稱為清廷)—— 唐朝, 西有敵人聽說名聲赫赫的緬甸,南方滿目瘡羞之際, 只好將目光投向更加軟弱易攻擊鄰國--驃國。
公元832年," 十擒孟獲"剛過三年 ,南詔再次發動大規模侵略,一路攻破驃國首都,進而令其餘境內幾乎全部被征服。
但這之後不久,名存實亡的驃國最終分崩離析,緬甸重回四分五裂的時代。在經歷了一段混戰之後,「蒲甘王國」開始崛起於1057年統一全緬甸。
並建立了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封建王朝——蒲甘王朝。然而到13世紀時,蒙古帝國興起並對外展開徵服戰爭。
忽必烈等人先後滅西夏、金朝,並與南宋長時間對峙。為了避開南宋防線,在1253年平定大理國之後,忽必烈命令將兀良哈台駐守雲南並率軍討伐未附者(指東南亞各地)。
正是以此作為基地,元軍繼續向東擴張勢力,並成功將整個緬甸也納入版圖範圍。1277年至1283年間, 元朝派出數萬大軍水陸同時進攻緬。
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元朝攻陷緬甸首都並四處焚燒殺戮。在這次征服行動中, 緬甸被迫向元朝皇帝投降,並成為其屬國。
明朝於1368年取代了元朝,成為新的天下之主。1382年,傅友德和藍玉率領25萬大軍進攻雲南,並佔據全部境內。
由於雲南歷來是割據勢力較強的區域,在明初時期也存在極大的獨立性。為了避免再次發生「自治」情況,明朝始終採取守勢措施,致力將雲南完全納入省份範疇。
註: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將深究。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