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那點兒事
編輯|歷史那點兒事
各位看官大大,賬號每天更新精彩內容,如果內容讓您滿意的話麻煩點個關注點點贊支持一下!!!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與殘暴的日本帝國主義展開了殊死搏鬥,這演變成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那時,中國主要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與此同時,日本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由於這些原因,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火力支援及戰鬥技能上與日軍有很大的差異。在戰爭初期,中國軍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有時也會遭受嚴重的打擊。
常德位於湖南西北部,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被譽為「西楚門戶、川黔咽喉、雲貴通途」。這個古老的城市有著逾2000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常德地區經歷了130多場戰役。
抗日戰爭期間,常德歷經了一場膾炙人口的大戰——常德會戰。這場戰役在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學者們經常將其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1943年11月,國軍在常德面臨日軍的重大攻勢。城內的國軍只有57軍的大約8000名官兵,而他們所面對的日軍有近3萬人,形勢異常嚴峻。
第57師於5月份入駐常德進行整訓,並同時加強城市的防禦工事。到了11月他們已經布置在常德的戰略位置,成為整場會戰中的核心力量。第57師的師長余程萬中將以其出色的戰略才能和英勇善戰而著稱,特別擅長打防守戰。在之前的上高會戰中,他堅決地守衛了上高城,為羅卓英的部隊成功包圍和殲滅日軍第34師團創造了條件,因此獲得了陸海空軍的最高武功榮譽。此時,他帶領的部隊在常德進行了大規模的防禦工程建設,將這座城市打造成一個堅不可摧的防線。
1943年11月1日,日軍以5個師團的強大軍力,分五路對第六戰區實施了大規模的進攻。雖然第六戰區在洞庭湖、暖水街、長江、慈利和石門等關鍵地區已經布置了大批部隊,但在橫山勇的帶領下,為了挽回之前的失面,日軍發動了全線攻勢。他們調動了長江艦隊和空中部隊,對駐守在常德周邊的國軍展開了激烈的進攻。
在緊張的戰鬥中,到了11月17日,第六戰區的軍隊傷亡慘重。橫山勇多次下達命令,要求部隊快速進攻。日軍的第116師團和第3師團迅速穿越洞庭湖,直奔常德。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國軍第10集團軍的防守能力不足,第44軍損失嚴重。更為惡劣的是,為了提速行進,日軍使用了毒氣彈。面對這種情況,第150師的師長許國璋深感無力回天,痛苦中選擇了自我犧牲,展現了對國家的至高忠誠。
1943年11月24日,常德保衛戰爆發。日軍動用飛機與重炮對東門進行轟炸,接著陸軍部隊如洪水般湧入,導致第57師傷亡嚴重。面對此情況,第169團團長柴意新立刻指派預備隊支援,並與日軍在東門激烈交戰。
面對約700名猛攻的日軍士兵,第169團1營的副營長董慶霞與機槍連的連長來汝謙聯同一小隊士兵,衝破陣地,利用手榴彈反撲,成功炸傷日軍100餘名,但最終,董慶霞和來汝謙兩位勇士都英勇獻身。
日軍連續對常德發起猛烈的炮轟,同時飛機也對城內的防禦工事進行了轟炸。接著,日軍在坦克的掩護下對常德展開了攻勢。他們採用配合默契的戰術,坦克前行時,後面跟隨了大量步兵,逐漸接近城牆。城牆上的國軍目睹敵軍日益逼近,果斷地展開了強烈的反擊。在炮火的打壓下,日軍在到達城牆前就已遭受重大損失。
經過第一波失敗的進攻後,日軍再次集結,這次帶領了一隊敢死隊,任務是在主力部隊掩護下衝鋒到城牆腳下,對城門進行爆破。但是,即使是這些決死隊員也並未成功完成任務。
此後,日軍與國軍在街道上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日軍雖然連續組織多次衝鋒,但始終未能突破堅固的城防。每次的進攻都被國軍猛烈還擊。57師雖然損失嚴重,但士氣依舊高昂,甚至師長和其他高級官員都親臨前線指揮與日軍激戰。
日軍第一一六師團的師團長岩永汪在攻打常德時遭遇阻礙,曾提議使用毒氣彈。但這一提議被他的上級橫山勇拒絕。不過,岩永汪決定使用燃燒彈對城內實施攻擊,導致常德城遭到熾熱火焰的環繞。在猛烈的火力面前,英勇的國軍仍然堅守陣地,其中有的士兵甚至用刺刀和槍托與日軍近戰。到了11月26日,橫山勇決定採取違反國際公約的措施,使用毒氣。由此,超過500名國軍士兵受到了毒氣的侵襲,但他們毫不動搖,繼續進行頑強的抵抗。
12月5日,中國軍隊為完成常德的戰略任務開始突圍。雖然57師傷亡慘重,只有為數不多的士兵成功突圍,但日軍進城後卻發現城內空空如也,毫無價值。他們自身亦付出巨大代價,超過2萬人戰死,再加上傷員,傷亡率達到了三分之一。
這樣的沉重損失使日軍難以維持常德的佔領狀態。第二天,他們撤離常德,使得常德會戰成為他們的一次失敗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