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薩沙
本文為薩沙原創,未經任何媒體轉載。
當軍隊在戰爭中解散時,由誰臨時指揮?薩沙問答第204集
如果軍隊解散,少將·軍醫、一級軍士長、排長中尉、中校·研究員、作戰部隊長、白帽糾察隊混在一起,誰將擔任最高指揮?

講幾個小故事,你就會明白指揮的權威。
第一,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最後階段,南京已被攻陷。國軍殘部退至長江邊,試圖渡江脫身。
穿過眾多官兵後,日軍聯合艦隊的戰艦封鎖了長江,日軍從三個方向將其包圍!
當時,日本軍艦不可能渡過長江,而大部分船員已經渡到了對岸。
長江被封鎖後,居住在南京河沿岸的民眾大多是低級軍官。當時日軍距碼頭僅一兩公里。局勢變得混亂,原有的組織架構已經瓦解。
當時有官兵不願坐以待斃,便想在途中返回南京與日軍作戰。
士兵分屬不同部隊,無人指揮,戰鬥十分困難。

忽見一位少校軍官,便問道:先生請回來抗日。
梅傑害羞地說:我是軍醫,我不知道如何戰鬥,也不知道如何統治。該怎麼辦?
士兵們說:不必發號施令,只需下達戰鬥命令即可。
少校隨即掏出手槍,命令道:兄弟們,集合起來,與小惡魔戰鬥。
數十名士兵在一名中士的帶領下,很快與日寇正面交鋒,在街頭激戰,全部被殺。
士官班長實際上指揮戰鬥,但只要有軍官,甚至文職官員,一般都要下達正式命令。這是軍隊的原則。

其次,入伍幾天的准尉比參戰10年的中士地位要高。
電影《坦克大決戰》中,實習少尉冷頭青從專業軍事院校畢業,剛剛進入美軍服役。
乍一看,這少年像是沒有任何戰鬥經驗,而且很靦腆。
也許是意識到他經驗不足,營長安排了一位經驗豐富的中士協助他。
兩人的車拋錨後,又遇到了七八個德軍。中士拿著手榴彈和衝鋒槍伏擊他們,希望將這些敵人全部殺死。
那將官見對方人多,怕在戰鬥中被敵人殺掉,頓時跳了起來,舉手投降。
這兩個人被黨衛軍逮捕並用機槍掃射。中士被殺,但准尉逃脫了。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勇敢的中士面對七八個敵人,難道就只能聽從准尉的無用命令嗎?
這些是戰爭規則。士兵就是壓死人的軍官和士兵。比如少將軍醫和中校研究員原則上沒有指揮權,不能指揮軍隊。如果部隊組織混亂,排長中尉原則上必須得到少將·軍醫的批准才能發布命令。
當然,這些文官的指揮權只是象徵性的,不會幹涉任何指揮。
如果不破壞軍令,抱歉,軍醫只能獨自照顧醫生和護士,中校研究所也只能照顧其秘書,不能干涉中尉排長的指揮職責。

第三,憲兵沒有指揮權。
國軍設有中央憲兵學校,憲兵是一支戰鬥力量。
與國外不同,憲兵是一種特殊的武器。原則上用於維持戰場紀律、消滅敵方間諜等,不用於戰鬥。
無論何種情況,白帽糾察隊都無法指揮一支戰鬥部隊。
而且,白帽糾察隊的數量其實很少,師內只有幾個,普通士兵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他們。
如果把少將·軍醫、一級軍士長、排長中尉、中校·研究員、作戰部隊領袖、白帽糾察隊拆散混在一起,有幾個原則。
首先,少將軍醫有名義上的指揮權,但只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他無法指揮;
其次,排長中尉下令行動。他是一名有指揮經驗的基層軍官;
第三,實際指揮戰鬥的是戰鬥班組長。無論軍官如何命令,軍士都帶領部隊作戰。
第四,憲兵糾察隊只是普通士兵,必須服從軍官的命令。
第五,這些人又分散又混雜,所以幾乎不可能。
最後,記住從軍原則:一級官銜壓死誰!
宣稱:
參考這篇文章
圖片來自網路百度圖片。如有違規,請舉報並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