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多年的發展,解放軍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這是我們保家衛國的底氣之一,也讓美國一直以來不敢輕舉妄動。然而就在最近,美國軍方公布了一個新的作戰計劃,打算用上千架無人機,強行衝破中國的防線。
美軍聲稱要加快包括無人機在內無人自主系統的建設
多方消息都顯示,美國副國防部長凱瑟琳·希克斯近日公布了一項名為「複製者」的計劃,聲稱要在兩年內建造數千個「無人自主系統」,以應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這個「無人自主系統」雖然乍一看起來有點不好理解,但其實指的就是無人機、無人船舶等平台。按照希克斯的說法,這些東西的優勢在於「可消耗」,用龐大的數量消耗和削弱對手,即使遭受損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這名美國副國防部長把中美可能發生潛在衝突的地點設置在了台海地區。她聲稱,中國和美國的衝突既不是迫在眉睫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因此美國必須時刻保持對於中國的所謂「威懾」。希克斯聲稱,中國在軍事領域最大的優勢是「質量」,對此,美方可以用數量來對抗,關鍵在於使用大量小型、智能且低成本的平台。
美國副國防部長凱瑟琳·希克斯
美軍的這個新計劃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想通過更多的無人機、更多的無人船舶等平台去強行衝破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美方的邏輯是,中國在自身的主場有著完備的軍事布防,如果再按照傳統打法,美軍不僅會面臨沉重的損失,也看不到什麼勝機。既然如此,美軍在面對中國的時候,就不以追求勝利為目的,而是選擇用無人作戰平台去強行消耗中國的有生力量,儘可能削弱中國的軍事部署。
美國國防部新提出的這個計劃,與其說是一份軍事發展規劃,不如說是一筆經濟賬。事實上,希克斯就表示,這項計劃不需要增加2024年的財政支出,也不需要成立一個新的機構,而是利用現有的資金和編製,進一步擴大無人自主系統的生產與交付,用更快的速度去獲得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優勢。
美國試圖儘快獲得對中國的軍事優勢
美國有這個想法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如果中美之間真的起了衝突,美方是不可能不承受損失的,與其損失那些昂貴、尖端的軍事裝備以及訓練有素的士兵,不如損失那些能夠快速複製的無人自主平台。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一方面是有些認清了中美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另一方面則是有些「未戰先怯」的意思。
如果放在以往,美方可能是不太看得上這些相對廉價玩意的。而促成美方態度轉變的一大原因,可能就是無人作戰平台在俄烏衝突中的應用。在俄烏衝突剛爆發的時候,烏克蘭武裝力量用無人機等不對稱武器給俄羅斯造成了很大的麻煩,這些東西既能用於偵察,也可以直接加入戰鬥。在前段時間的克里米亞大橋遇襲事件中,烏方派出的是裝載炸藥的無人快艇,並沒有多少價值。而按照俄方當時的估計,完成大橋修復工作需要超過10億盧布,這個戰果是顯而易見的。
克里米亞大橋遭到了烏克蘭方面的攻擊
近日,俄羅斯境內的轟炸機還遭到了烏克蘭無人機的偷襲,讓俄方不得不在一些轟炸機上放置輪胎。有外媒分析稱,俄方此舉一方面可以減少轟炸機的熱信號,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擋在軍機上空發生的空爆。但是總的來看,俄方在一些轟炸機上放置輪胎只能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也說明,截至目前,俄軍還沒有找到對付烏克蘭無人作戰平台的有效方式。
現在看來,無人作戰平台的確在俄烏衝突中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戰爭潛力,已經改變了戰場態勢,因此美軍可能想把類似打法套用在應對中國上。然而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即美國的無人作戰平台技術過不過硬?以無人機領域為例,中國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國不僅知道如何使用無人機,也知道如何反制無人機,就是因為中國在該領域的優勢地位,中方才有底氣在前段時間出台無人機領域的出口禁令。目前看來,美軍想對中國用這一方法,最後只能是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