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民幣走強和政策端利好釋放的雙重影響,港A兩地股市近期持續走高,截至7月13日收市,恒生指數漲2.60%,上證指數漲1.26%。保險板塊連續三個交易日沖高,中國平安今日A股收漲2.81%,高居今日主力資金凈流入第4位,H股盤中高漲4.37%,收漲3.38%領跑保險板塊。

(中國平安A股走勢圖,來源:富途行情)

(中國平安H股走勢圖,來源:富途行情)
縱觀上半年保險板塊出現的幾次板塊集體大幅波動,都有非常明顯的兩個催化因素。
一是來自保費和業績等經營表現。今年4月17、18日,板塊接連拉升,正是一季度保費數據出爐,市場信心倍增。4月27到5月3日的這輪拉升也是恰逢業績公布險企盈利改善明顯,形成了強烈刺激。中國平安於今日收市後發布了上半年保費收入公告,2023年1-6月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達4598.48億元,同比增長約7.2%,壽險保費收入2862.4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7%,有望進一步點燃市場熱情。
二是來自政策相關預期的刺激。如此前5月15日,幾大上市險企齊聲大漲,消息面上,則是一場上交所會議的相關消息涉及促進金融業估值提升和高質量發展,引發市場行情躁動。近日,"金融16條"迎優化的政策消息也再次刺激市場,帶動港、A兩市房地產、金融相關板塊大漲。值得留意的是,去年11月"金融16條"出台後,保險板塊開啟了"絕地反攻",短短兩個月內板塊累計漲幅高達30%。可見彼時這一政策帶來的刺激效應。如今經歷較長時間高位回調的保險板塊再次迎來這一強有力的政策催化,也讓市場對後市行情板塊充滿遐想。

(港股保險板塊走勢圖,來源:富途行情)
當然,從今年這兩個市場行情催化劑,投資者其實可以看到市場始終在關注什麼,這也是尋找投資機會的重要線索所在。
就後者政策層面而言,確實比較難把握,不過眼下比較明確的一點是,在中特估概念下,整個板塊的β機會是較為明朗的,我們能做的也就只是等風來。政策利好來了,板塊表現自然會不錯。更何況今年市場的一大主線便是中特估,只要概念有風吹草動,上市險企們收穫一波大漲的紅利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對於前者來說,才是尋找險企α的地方,各大險企的經營表現差異,呈現的數據預期如何,市場必然會有定價波動。我們要找的自然是那些優秀型選手,誰的業績增長動力更強、預期更順暢,資金自然也更樂意投出信心票,這本質也是資本市場價值變化的核心邏輯。從數據中,那些機會早已經埋伏其中,於草蛇灰線間等待有心的投資人挖掘。
1、行業增長主旋律繼續,平安成穩定輸出型選手
從本周集中公布的上半年保費數據來看,幾大頭部險企收入均實現了同比上漲,其中,中國平安上半年原保費收入位居頭部上市險企第二,同比增速達到了7.2%,僅次於中國人保。

單從上半年壽險保費收入表現來看,整體行業中的壽險業務增速相對較為平穩,拉長時間線來看,可以發現,不論是綜合表現還是壽險業務,相較於其他險企各月份間來回大幅度的波動,今年來平安均展現出較高的業務增長水平,並實現了持續增長,其中6月單月壽險保費同比增長更是高達22.85%,改革帶來的顯著成效展露無遺。

由表及裡今年壽險保費收入出現快速增長,實際上有兩大因素推動,一方面,受利率下行背景影響,特別是近期部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推動居民保險儲蓄需求持續旺盛;另一方面,在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前的窗口期,居民需求迎來了集中釋放。這也正是相關險企近月增速大爆發的原因所在。而從全年來看,伴隨行業景氣度的提升,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轉正也將具有較高的確定性。
基於保費收入的持續恢復,保險股估值修復也具備持續動力,在疊加短期保費數據的催化下我們也就看到了開頭所提到的幾輪大漲,這便是市場直觀上看得到的機會。
就全年而言,市場容易看到板塊的β機會,但要尋找α則還是要從行業分化層面入手。從保險板塊內部來看,行業龍頭及優質險企的盈利空間和業績增長彈性更大,其競爭優勢在改革下半場也將愈發凸顯,這或也將有助於其獲得市場資金更多親睞,是獲取市場超額收益的方向所在。
2、受益行業發展新階段,持續進化破壁升維打開價值之窗
評估上市保險企業的長期價值,除了宏觀層面外,要考量的兩大核心因素無外乎行業和公司本身。
站在當下來看,保險板塊的長期機會仍然是確定的。
目前整個保險行業估值仍然處於底部已經成為市場共識,與此同時,如下幾個因子正成為推動板塊估值回升的支撐力所在。
首先,經濟復甦帶動需求增長。
隨著經濟的逐漸恢復,人們對保險產品的需求有望增加,特別是疫情後時代,人們對風險意識的重視,更加註重購買保險來保護自身和家庭的財務安全,同時保險產品的創新也在不斷刺激需求。長期來看,隨著經濟後續復甦動能不斷提升,帶給整個保險行業的機會將是明朗的。
其次,長期投資收益回升。
保險公司在資產端進行投資,長期投資收益是其盈利的重要來源之一。隨著政策面穩經濟的信號不斷釋放,經濟復甦和權益市場回暖預期升溫,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有望獲得更好的回報,從而提升其盈利能力。因此在負債端和資產端的合力下,板塊面臨良好的估值修復窗口期。
由行業順延到公司層面,以平安來看,其長期價值的變化因子可以從其商業模式的進化和自身經營發展的確定性兩個層面來討論。
商業模式是企業價值判斷的核心,其決定了企業如何創造價值、獲取利潤並取得持續發展。通過評估和分析商業模式,可以判斷一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長期發展潛力,進而做出對其價值的判斷。
梳理平安長期價值變化的因子,可以發現其展現出了一種作為行業"破壁者"的姿態,推動自我革新進化。
隨著過去幾年改革的持續推進,平安在短期陣痛下重獲新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步入正軌後的爆發力,為其長期發展帶來了確定性。以其壽險改革中核心關注點代理人的轉型,即推動代理人隊伍向"三高"(高素質、高績效、高品質)隊伍發展的情況來看,此前2022年報數據顯示,平安人均產能和人均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2.1%,代理人收入同比增長22.5%。此外,平安於當年7月發布的"優+"計劃成效中,代理人渠道新增人力中"優+"佔比同比提升14.1個百分點。
正如那句網路名言所言,強者永遠不畏懼環境。平安的改革與進化顯然並未止步,但其長期成長的路徑已經清晰可見。
3、結語
回顧保險板塊此前不忍直視的行情,從2020年12月開始直至2022年10月築底反彈,毫無疑問保險板塊如今已經走出了至暗時刻。
站在當下來看,經歷了行業的下行階段,誰的改革更徹底,誰的內功積累的越深厚、越紮實,誰就更有機會在行業上行周期收穫更多的機會。
基於這一判斷下,現階段最直觀的給予答案的便是在保費收入等經營層面險企們展現的成績。這之中平安的交出的成績端是值得讓市場側目的,隨著更多改革成績的兌現,也有理由期待經歷蟄伏後的平安會飛得更高。
回到當前,鑒於政策利好帶動下,保險板塊迎來了調整後的反彈,而後續保費數據的表現還將持續形成催化效應,為投資者挖掘市場機會帶來不錯的窗口。基於這一邏輯,那些年內有穩定發揮甚至超預期表現的選手或是值得關注對象,有望接連帶給市場驚喜,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