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落山川
憑藉強大的輿論動能,美國自以為能夠主導「全球劇本」的發展,但中俄兩國對彼此關係的認知,顯然不會按照華盛頓方面預設的腳本上演。
據澎湃新聞報道,日前,俄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俄之間的發展始終秉持著平等互利的原則,這種合作不會允許俄羅斯在其中扮演「從屬者」的角色。此外,他還強調,兩國並未組建軍事同盟,但這種發展模式遠高於西方認知的傳統夥伴關係,任何挑撥的行徑都是無用功。
值得注意的是,拉夫羅夫的回應極具針對性,似乎是對近期外界有關「中俄關係生變」看法的具體回應。
我們知道,長期以來,西方樂此不疲地給中俄關係「貼標籤」、「設框架」,動輒將所謂的「中俄結盟」拿出來說事。此舉旨在污名化中俄之間的正當合作,試圖將歐洲地緣政治矛盾、西方對俄羅斯的不滿轉嫁到中國身上。
此外,美西方智庫在極盡渲染所謂的「中國威脅」的同時,往往將克宮代入「屈服中國的角色」,話里話外引申「莫斯科未來將從屬於北京」的可能,目的是「嚇唬俄羅斯」,進一步打壓中國的對外合作發展。
在上述背景下,新年伊始,中國外長秦剛重申中方對外奉行的「三不」原則,即「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外交方針。然而,這卻被外媒曲解為「中國有意遠離俄羅斯」,引發全球熱議。
事實上,在新的一年,華盛頓決策層愈發加大對中俄兩國的圍追堵截,歐美國家不斷突破援烏紅線,美眾議長麥卡錫更是揚言不日將竄訪台灣。可以說,在日益嚴峻的外部安全環境下,中俄深化合作是必然的,上述解讀純屬無中生有。
在西方新一輪的密集挑撥下,俄外長對中俄關係進行澄清,表達了對兩國關係發展的堅定信心。誠然,在西方合力「圍剿」俄羅斯的背景下,中國始終不曾因外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對俄方的態度。這一點,莫斯科方面自然非常清楚。
此外,無論外界的聲音如何嘈雜,中方的態度始終堅定如初。對上述俄方表態,中國外交部在回應中重申了「三不」原則,並稱雙方將繼續推動全面合作,為兩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正如拉夫羅夫所表述的,世界格局正處於劇烈變化中,而中俄新時代的合作關係並不像美方之前所主導的「主僕」關係,不存在「大哥」與「小弟」,而是一種平等互利的合作共贏發展模式。或許,這種基於平等的關係更加先進、高級,超出一眾只會用「零和博弈」思維思考問題的歐美國家的「認知範疇」,從而引起西方的集體恐懼、抹黑和打壓。
總之,中俄前後對外界的質疑和挑撥作出明確回應,再次體現了兩國之間的高度互信,西方還是趁早放棄破壞中俄關係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