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禹喆
歡迎來到瞭望軍情,我是揮戈。
我們都知道啊,波蘭跟俄羅斯一直都是死對頭,而就在當地時間16號,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周一稱,烏克蘭如果在俄烏衝突中戰敗,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否真的會這樣呢?就讓揮戈來給大家分析一下。
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都跟德國有著很大的關係。一戰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因為奧匈帝國皇儲被塞爾維亞激進分子刺殺,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但奧匈帝國之所以敢對沙俄庇護下的塞爾維亞宣戰,也是因為有德國在背後支持。至於二戰,則被很多人說是一戰的延續,究其原因,也是因為一戰後,對於戰敗的德國的處理導致大量德國人不滿,最終使得納粹黨上台,擴軍備戰,打破英法等國在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施加的禁錮。
美國、波蘭等西方國家認為,是俄羅斯挑起了俄烏衝突,而如果俄羅斯贏下了俄烏衝突,那麼勢必會像二戰前的德國一樣,吞併了奧地利後就想著吞併捷克的蘇台德地區,隨後就想著收回梅梅爾、但澤等幾十年前還屬於德國的土地。烏克蘭戰敗了,那麼下一個就會是白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國等。不過,俄羅斯真的有這種能力嗎?美國與北約又會不會選擇與俄羅斯直接對抗,造成三戰爆發呢?
把現在的俄羅斯和二戰爆發之前的德國相對比,確實能發現一些相似之處。都曾經是世界第二強國,都遭遇了國家的分裂而導致經濟一蹶不振,都在與世界第一霸權相對抗。不過,現在的俄羅斯,並不會成為當年的德國。
當年的德國,在納粹黨的領導下,宣揚極端民族主義,擴充軍隊,不斷吞併周圍的領土,試圖建立一個德國人至上的極端國家。而今天的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的三十年間,在美國的甜言蜜語下,先是用「休克療法」導致經濟大縮水,又是坐視曾經的東歐衛星國一個個加入北約,甚至連烏克蘭都有倒向西方的傾向。俄羅斯一個勢力範圍收縮了幾十年的國家,在國家戰略上就與當初狂熱的德國不同,並沒有主動發起戰爭的意願,也沒有這個能力。
而俄烏衝突,則是俄羅斯被北約東擴逼急了,所不得不做出的過激反應。如果烏克蘭真的徹底倒向了西方,那就相當於是在俄羅斯的頭頂上掛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北約的軍事力量距俄羅斯南部的羅斯托夫這一重要城市就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離。舉個例子,這就好比冷戰時期墨西哥倒向蘇聯,直接能從陸地上威脅到美國南部各州。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了,美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管,而換做是俄羅斯,肯定也不能放任烏克蘭倒向西方。
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 圖源:波蘭通訊社
因此,波蘭總理的這番話,更多程度上是由於波蘭與俄羅斯的私憤,因而才誇大其詞。雖說波蘭在二戰爆發時迅速被德國擊敗,隨後被蘇聯與德國瓜分,但大家不要忘了,一戰結束後,波蘭一直霸佔著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地區,直到被蘇聯歸還給立陶宛;而當初在德國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波蘭也從中分得了土地。況且,波蘭政府對當初的東波蘭土地上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也採取了嚴苛的民族政策。在歷史上波蘭並不是很多人眼中,被數次滅國,被異族統治幾百年的「完美受害者」的形象。
近日,美國國內也掀起了反戰運動,在紐約時代廣場,數千名抗議者聚集起來,反對美國在俄烏衝突中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並主張解散北約。我們都知道啊,美國政府現在的債務已經超過了31萬億美元,馬上就要超過美國法定的債務上限,如果超出債務上限,那就意味著美國要破產了。但是,美國政府不僅不考慮先處理一下國內的債務危機,反倒是在對烏軍援,打代理人戰爭上下了大功夫。雖說美國對烏的軍援不是無償的,但一個已經被戰爭摧殘到損失了大量青壯年人口,丟失了東部工業區與礦產的烏克蘭,又需要多少年才能償還自己欠下的債務呢?
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表示,美國在德國擴大了訓練烏克蘭部隊的規模,準備在未來一個多月讓一個營的烏軍訓練完畢,返回烏克蘭繼續進行俄烏衝突,而美國還將繼續援助烏克蘭數十輛「布拉德利」步戰車。俄羅斯此前就曾表示,西方國家援助烏克蘭的行為並不能幫助烏克蘭在俄烏衝突中取勝,只會導致俄烏衝突造成更多烏克蘭人傷亡,改變不了戰爭的結局。
米利(中)視察格拉芬沃爾訓練區(圖片來源 美聯社)
不過,西方對烏軍援的腳步並不會就此停下,反而可能會邁得更大。自英國決定援助烏克蘭14輛「挑戰者2」主戰坦克後,波蘭等數個曾經從德國購買過「豹2」主戰坦克的北約國家,也聲明已經準備好將手中的「豹2」主戰坦克援助給烏克蘭,目前只是需要德國的許可。德國對於軍援烏克蘭一向不是很積極,第一批援烏物資僅僅是5000頂頭盔,但德國的前任國防部長這兩天在輿論壓力下辭職,目前還不清楚新任的國防部長是否會同意歐洲各國向烏克蘭援助「豹2」主戰坦克。而若是德國人同意了波蘭等國的要求,無異於會給烏克蘭帶來更為長久的災難。
西歐各國並不想幫美國進行俄烏衝突這一場代理人戰爭,但不少東歐國家充斥著高漲的反俄情緒,因此與美國沆瀣一氣,進一步誇大俄羅斯的威脅,並進一步裹挾其他國家對烏克蘭進行援助。只要看見俄羅斯難受,他們就會開心,而烏克蘭人民會無論受到怎樣的災難,他們都無動於衷。試圖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並不是俄羅斯,而正是這些對俄羅斯步步緊逼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