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全世界第二款隱身轟炸機,美國B-21突襲者已經向世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誠然正式亮相之後的B-21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駕駛艙玻璃看起來也是奇形怪狀的,但是B-21突襲者的採購價僅5.5億美元左右,美國空軍已計劃至少採購100架B-21。
也就意味著載彈量略超13.6噸,堪稱隱身版六爺的B-21,會和六爺一樣大批量生產並前沿部署,甚至於美國還可能還會向美國的盟友出售B-21。因此完全有理由認為B-21固然不如B-2,但是對中俄兩國所造成的戰略壓力遠遠大於B-2。
比B-2差很多簡直就是一架隱身版的六爺,但是廉價的B-21會像六爺一樣產量巨大
B-2轟炸機的載彈量僅僅略超27噸(B-2能帶兩發GBU-57)已經是戰略轟炸機中最差的那一款了,但是考慮到B-2具備獨一無二的隱身轟炸能力,而27噸的載彈量也達到了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的及格線,所以將B-2稱之為戰略轟炸機也算合理。
但是B-21突襲者機長17米,最大起飛重量68~80噸,最大航程8000公里上下,載彈量略超13.6噸,以兩台F-35同款的F-135發動機為動力的。圖-22-M3戰術轟炸機載彈量24噸,轟-6K戰術轟炸機載彈量8噸。載彈量不比轟-6強多少,不如圖-22M3的B-21配叫做戰略轟炸機么?
更何況戰略轟炸機往往是同時代戰術轟炸機發動機的一倍,米亞-4是4發,圖-16是雙發,轟-6是雙發,轟-8戰略轟炸機是4發。圖-160是4發,圖-22和圖-22-M3是雙發……同理可得B-2是4發,B-21是雙發,所以B-21是戰術轟炸機。所以戰術隱身轟炸機才是最適合B-21的稱呼。
至於更好的隱身材料、開放式的系統架構、便捷升級根本算不上優點,如果B-2沒有停產的話,B-2C早就用上這一串描述了。君不見梟龍從BLOCK 1到BLOCK3 愣是從准三代過度到了4.75代。只能說美國人是停產停習慣了,有點改進就到處吹。
但是B-21的硬實力不如B-2,並不意味著B-21不致命,B-2雖強,但是B-2的總產量只有21架,而且整體架構已經相當的老舊了,過早的停產導致B-2的在航率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此外B-2的翼展太大導致B-2隻能部署在美國本土,需要轟炸時給幽爺點一群加油機。所以B-2的威脅雖然很大,但是B-2很少能威脅到中俄。
但是B-21就不一樣了,B-21固然是各方面都比B-2差了不少,但是B-2能掛的B-21都能掛,無非就是掛在數量可能僅僅是B-2的一半而已,但是戰術任務是遠遠多於戰略任務的,而反艦任務之類的任務都是典型的戰術任務,也就是說B-21除了無法執行洲際轟炸任務之外,其他B-2能執行的任務B-21都能執行,並且比B-2執行的更好。
更為重要的是B-21單價僅5.5億美元左右,美國空軍已計劃至少採購100架B-21。B-21將會通過數量的方式彌補質量上的不足,而一百架B-21的威脅遠遠大於21架B-2。需要著重強調的是B-21還有可選的駕駛模式,擁有無人型變體。而無人型B-21完全能執行包括縱深轟炸在內的自殺性的任務。
B-21航程短的問題完全能夠通過前沿部署的形式彌補,相較於需要從美國本土起飛的B-2,從珍珠港或者關島起飛的B-21突然性更強,給解放軍預留的反應時間更短。甚至於由於B-21的作戰半徑有限難以為美國本土產生威脅,美國還在考慮向澳大利亞出口B-21。
此外,B-21相當注重可維護性,發動機是F-35同款的F-135發動機,並且發動機的數量也只有兩台,也就是說B-21的動力系統維護工作可能僅僅相當於兩架F-35。突襲者還採用了新型低成本隱身塗料,所以B-21的使用成本可能連B-2的一半都沒有。
比B-2更小、比B-2的隱身塗料更好,發動機隆起也比B-2的小,所以B-21的隱身性必然要比B-2強很多。因此雖然B-21的硬實力雖然不如B-2,但是必須要承認,產量更多、突發性更強、隱身性更強、載荷更加的多樣化、使用成本更低能夠執行大量戰術級任務的B-21是一個難纏的對手。
實際上分析B-21之後就會發現B-21其實有點像轟-6,雙發、起飛重量七八十噸,性能與航程都不如戰略轟炸機,但是能夠攜帶大量的戰略級武器,使用成本更低,能夠執行相當多樣化的任務。
中國的轟-6讓美軍很是頭疼,那麼堪稱隱身版轟-6的B-21呢?也許現在需要頭疼的就輪到中國海空軍了。可能這就是為什麼1945以及歐亞時報會認為B-21具備穿透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轟炸中國縱深目標的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