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徐向前唯一的兒子徐小岩出生。
彼時解放戰爭尚未結束,兒子出生之後,徐向前既激動又擔心,竭力在動蕩的時局中護得妻子與兒女周全。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如他的父親一般,也有了一番不俗的成就。
作為元帥之子,徐小岩自幼也沒有得到多少特殊待遇,只因父母同樣對他要求十分嚴格。他25歲時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後赴加拿大留學,歸國之後研製出了我國第一代漢字計算機。
求學之路
徐小岩出生兩年之後,我國歷經多年的戰爭與奮鬥,終迎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時局穩定下來之後,人民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1955年,我國召開第一次授銜儀式,徐向前位列十大元帥之一。作為開國元帥的兒子,在人們看來,徐小岩的人生之路會順暢許多。但實際上,徐向前元帥對孩子的要求十分嚴格,更不允許孩子仰仗他的身份地位謀私利。
元帥與妻子忙於工作,也為了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徐小岩到了上學的年紀便被送往寄宿學校就讀。在八一小學就讀的大多是戰士的子女,家庭條件較好,到了周末時便會有許多人開著小汽車去接送孩子。
日子久了以後,徐向前元帥覺得如此做法並不好,不利於培養孩子養成艱苦奮鬥的習慣。於是在他的號召之下,前去接送的小汽車越來越少,大部分孩子還是要靠步行回家。當時徐家距離學校足足有幾十公里,徐小岩也只能走著回家。
除了要求孩子學習吃苦耐勞之外,徐向前元帥也十分支持孩子學習新鮮事物。徐小岩後期投身科技研究,也是在父親的影響之下。在選擇學業時,選擇了走上科研之路。當時我國科技尚處於起步階段,做科研沒有太多經驗可參照,無疑是一條不好走的路,但徐小岩還是毅然決然地投身了科研行列。
他刻苦學習,於25歲那年進入清華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畢業之後又遠加拿大留學,留學歸來時,他已然帶回了一身本領。
科研有成
從加拿大留學歸來,徐小岩已取得計算機碩士學位。但要親自著手研究漢字計算機,他還得從頭開始。
當時,在我國並沒有漢字計算機,徐小岩及同事所做的工作是開創性的,只能向外國借鑒經歷。當年在第二炮兵某研究所,徐小岩和同事們夜以繼日苦心鑽研,才實現了第一代漢字計算機的「從無到有」。
當時光是為了找到可借鑒的材料,徐小岩就想了很多辦法。手頭上能借鑒的材料不多,且由於翻譯的人並不懂計算機,在翻譯時遇到的專業名詞翻譯得並不是很準確,徐小岩借鑒起來也不太容易。
那段日子裡,為了能參考準確的外文書刊,徐小岩需從北京北郊趕到西郊。路途較遠,徐小岩唯一的出行工具只有一輛自行車。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只能騎著自行車在兩地之間奔波。作為元帥之子,且是歸國高知人才,本可以用更便捷的出行工具如小汽車。但徐小岩也十分簡樸,在尚能騎自行車抵達的地點,他還是騎著出發了。
為了鼓勵兒子及同事們努力拚搏,研製出我國的計算機,徐向前元帥還曾為研究所寫下「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橫幅。對於兒子的支持始終體現在精神方面,徐元帥曾歷經無數生死攸關的戰爭,更懂得奮鬥的意義,也始終以此鼓勵著兒女。
最終歷經徐小岩和同事們的努力,我國第一代漢字計算機順利研製了出來,結束了我國在計算機領域的空白。
清廉自強
因立下功勞,徐小岩在41歲時被授予上將軍銜,58歲又晉陞為中將。他的功勛雖不及父親,但也十分不得了了。
受父親言傳身教,徐小岩也養成了清正廉潔的作風。昔日徐向前位列十大元帥之後,常有人去拜訪,提著禮物前去,都會被徐向前嚴厲拒絕。他素有布衣元帥之稱,熬過許多苦日子之後,身居高位也十分痛恨腐敗的行為。
在此影響之下,徐小岩也有了「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他還強調「升官發財應往別處」,不該出現在幹部行列中,應堅決踐行清廉之風。
生來為元帥之子,徐小岩身上始終籠罩著父親的光環。他個人的奮鬥,最終擊破了「只能靠父親」的傳言。一步一個腳印,從少將到中將,他用實力證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