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德重新部署,美國再次煽風點火,危險了

2022年06月29日16:04:40 軍事 1343

薩德」已經在韓國部署了。早在2017年9月,薩德部署在韓國的6輛發射車就已經進入作戰狀態,只是2017年11月22日中韓外長在北京舉行會談並達成共識,即韓國"三不一限"承諾:不考慮追加薩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不發展韓美日三方軍事同盟、為了不損害中國戰略安全利益而限制使用「薩德」。

薩德重新部署,美國再次煽風點火,危險了 - 天天要聞

但現在,韓國又「變臉了」!

韓國國防部日前表示,韓國正在組建「薩德環境影響評估協議會」,待協議會成立後,國防部將再走相關程序,在國防部與環境部就評估結果達成一致後,環境影響評估工作隨即完成。這也意味著韓國的「薩德」系統部署問題再次被提上日程。今天,我們深層次解析一下韓國部署「薩德」的意義。

在這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薩德」系統。

薩德系統是美國於1987年提出的計劃,最開始的全稱是「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當初是美國陸軍計劃用於攔截擊落近程、中程和遠程彈道導彈的反導系統

從時間上看,薩德的概念在海灣戰爭前就提出了。當時,前蘇聯向一些國家出售了大量「飛毛腿」中近程彈道導彈。這種導彈價格便宜,殺傷力極強,最關鍵的是,普通的防空導彈還很難攔截。於是,當海灣戰爭打響後,美國拿出自家寶貝「愛國者」防禦導彈,配合美軍原有的防空導彈,攔截了大多數伊拉克的「飛毛腿」。

但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美國發現了「愛國者」防空導彈的不足之處。

即防禦面積較小,速度不夠快,無法攔截射程更遠、速度更快的彈道導彈。同時,如果敵方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核彈頭和化學彈頭,那無法在較高的空間攔截的缺點就會被放大到極致,最終導致在低空可能會出現攔截不住的情況。甚至是攔截造成的導彈碎片都可能會對地面人員和資產造成破壞。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實現有效攔截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提交設計方案,美國幾乎「舉全國軍工之力」,花費數十億美元,在美國導彈防禦局的管理之下,企圖實現技術的大「突破」。

最終,薩德在1995年4月第一次進行飛行試驗,在白沙導彈試驗場完成了全飛行段的展示驗證工作。但直至1999年,薩德才實現了第一次連續性攔截試驗成功。後續,在2004年,美國陸軍對其進行重新設計,重新命名為 「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並在2007年,成功完成大氣層外的攔截試驗。至此,薩德系統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具體來看,薩德系統具有兩大「法寶」 。

首先是高速、強力的攔截彈,長6.17米,最大彈徑0.37米,最大速度可達2500米/秒,同時,由助推器、動能攔截器(KKV)及整流罩組成。可以採用紅外成像尋的末制導,能夠識別、鎖定並直接碰撞摧毀彈道導彈的彈頭。

這是一個在傳統攔截中的突破性改變,打破了核戰鬥部的攔截彈如果在本國上空爆炸,會給區域帶來嚴重損失的局面。「薩德系統」的動能攔截彈可以僅利用碰撞來摧毀對方的導彈,更重要的是可以再在更高的空中攔截一枚核彈道導彈,那麼引起的危害會小得多,這樣也可以是幫助其應對更多類型的彈道導彈。

總結來說就是導彈射程遠,防護區域大。

其次就是「強悍」的雷達系統。

薩德系統採用的是一款波長更短的X波段雷達,隨著不斷改進,薩德雷達可作為前沿部署的感測器,實現對洲際彈道導彈預警。從雷達的功能上來說,短波雷達能夠看得更清楚,但是有效覆蓋距離小;長波雷達覆蓋面大,但是看得就不太清楚。因此,屬於X波段的AN/TPY-2雷達能夠以非常高的解析度對來襲彈頭進行跟蹤和識別,至於雷達偵測系統的重要性,我就無需強調了,在之前的文章《美軍機穿航台灣海峽!未來戰爭怎麼打?一文解析中國的「不怕事」》中有對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的詳細分析。

核心點就是由於地心引力,當來襲導彈頭快到達目的地時,隨著高度不斷降低而速度越來越快。它與地面起飛的攔截彈的相對速度非常大,要準確碰撞的難度很大。這時候就需要精確的雷達引導和其他的識別、判定能力。

了解完功能,接下來,我們詳細的分析一下「薩德系統」的部署,將會針對我國安全產生哪些威脅?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第一,監測中國導彈活動,獲取中國導彈數據。

薩德系統的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約2000公里,如果部署在韓國西海岸一側,不僅中國核心軍事設施所在的上海、天津、大連,幾乎整個中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都在其覆蓋範圍內了。到時候,只要中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ICBM)和潛射導彈(SLBM)時,就可以在發射初期被探測到。

同時,如果中國在華北、東北部的導彈發射,基本上沒出大氣層就會被韓國境內的AN/TPY-2雷達精確捕獲,平時可以偵測飛行參數,戰時可為其他反導系統提供早期精確預警,大幅降低中國彈道導彈打擊的突然性。

而且,還有更陰險的一點:如果薩德的監視數據被傳送給其他用於保護美國本土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就可以更好地實現針對性防禦。實際上,薩德系統的任務之一,就是防禦可能存在的、以美國本土為目標的朝鮮洲際彈道導彈。

當然,也有朋友可能會疑惑,美國在關島已經部署了一個薩德導彈營,在日本車力和京都府京丹後市也分別部署了AN/TPY-2雷達,外加在太平洋戰區其他位置部署的一系列艦載雷達和大型陸基雷達。那麼在韓國部署的薩德會有什麼不同?

簡單來說,就是能讓美國人更早地追蹤到中國發射的導彈。如果在距離中國更近的地方部署AN/TPY-2雷達,就能夠在導彈彈體與彈頭尚未分離的階段更早地發現導彈,這讓美國可以獲得更多的時間來做好防禦攔截準備,在導彈面前,精準和時間就是生命!

第二,戰略穩定被打破。

我們一直強調的「半渡而擊」狀態,這對中國是最有利的。但大家最近也看得出來,美西方一直企圖把中國拉下水,企圖通過他們熟悉的「碰瓷」戰術,阻斷我們的發展。

具體來說,中國自2006年起公開宣示的「自衛防禦的核戰略」,其關鍵就在於可靠的二次核打擊能力。如果敵人沒有把握在先發制人中徹底消滅中國的核報復能力,而中國在經受了第一次核打擊後又能夠突破對手的反導攔截,將核武器投送到敵國領土上,那麼中國就沒有必要在危機中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

而「薩德系統」就給了美國一個優勢,從而打破這一平衡。正如前文所說,一旦一方的盾能完全抵擋另一方的矛,那麼就會陷入戰略失衡狀態,這本質上就是中美戰略穩定性的喪失。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淄博艦啟航參加湯加海軍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 - 天天要聞

淄博艦啟航參加湯加海軍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

據微信公眾號「東海艦隊發布」消息,今天(15日)上午,中國海軍淄博艦攜高郵湖艦,從浙江舟山某軍港解纜啟航赴湯加參加該國海軍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 「任務準備完畢,請示啟航!」上午10時許,任務指揮員向東部戰區海軍領導報告後,海軍淄博艦、高郵湖艦駛離碼頭。甲板上,任務官兵精神抖擻,整齊列隊,揮手告別。 根據...
前方叫苦,後方挽尊,美海軍稱「與胡塞戰鬥是二戰以來最激烈戰鬥」 - 天天要聞

前方叫苦,後方挽尊,美海軍稱「與胡塞戰鬥是二戰以來最激烈戰鬥」

【觀察者網/文 山貓】如果從去年10月19日,「卡尼」號驅逐艦首度在紅海攔截胡塞武裝從葉門向以色列發射的無人機算起,美國海軍在紅海針對葉門武裝的戰鬥已持續249天,從12月18日美國正式官宣啟動「繁榮衛士行動」計算,也已滿整整180天。但從收效上來說,至今仍不見胡塞武裝對紅海的打擊強度有明顯的降低,就在今天(15日)...
到底是北約東擴,還是東歐西靠? - 天天要聞

到底是北約東擴,還是東歐西靠?

學了一個新名詞啊,跟大家分享一下,叫做東歐西靠。啥意思?有網友跟說我,這俄烏戰爭根本不是北約東擴導致的,事實上不是北約東擴,而是東歐西靠。 按照這個網友的邏輯,北約根本不想東擴,而是東歐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