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反「圍剿」通山大捷

2022年06月28日17:57:06 軍事 1502

1932年6月,蔣介石對我蘇區發起第四次「圍剿」,國民黨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浚任命郭汝棟鄂東南「圍剿」總指揮。

當時,國民党進駐鄂東陽新、大冶通山瑞昌的部隊有7個團(其郭汝棟師5個團駐大、陽、瑞,謝彬的2個團駐通山),駐鄂南蒲圻、崇陽通城咸寧等縣有8個團(系袁英師全部及謝彬師、張英師各一部)。1932年春,謝彬再次在通山縣召開了鄂南各縣國民政府縣長會議,陰謀策劃對我鄂東南蘇區進行圍攻。會後,敵人在蒲圻等地製造慘案,屠殺革命群眾與紅軍傷病員,發出第四次"圍剿"鄂東南蘇區的信號。

6月下旬,陽新縣游擊隊和赤衛軍襲擊了大冶小箕鋪敵人,從而拉開了鄂東南蘇區軍民開展第四次反「圍剿」的鬥爭序幕。

1932年7月上旬,鄂東南北路指揮部、紅十六軍和紅三師聯合攻入通山縣城,獲得勝利,俘虜了敵營長3人、連以下官兵900餘人,擊斃敵人700餘眾,繳槍1000餘支。

7月12日,紅十六軍九團和紅三師移師咸寧,在通山山口鋪與敵謝彬部援軍激戰,繳獲槍120餘支。

7月16日,我軍兵分兩路,攻打咸寧縣重鎮馬橋和官埠橋,兩路均獲勝利,共繳獲步槍300餘支、機關槍15支、駁殼槍30支、子彈2萬餘發,俘敵營長2人,斃敵營長1人,俘敵官兵300多人。

第四次反「圍剿」通山大捷 - 天天要聞

7月17日,紅三師師長兼政委葉金波在給大冶中心縣委書記阮耕並大冶縣蘇維埃區的信中說:「這一勝利(指官埠橋、馬橋勝利),是鄂東南群眾送給蔣介石到武漢的第二個敬禮(第一次敬禮指通山大捷),的確配合了鄂豫皖紅四軍最近逼近麻城的新勝利。」

在通山大捷前後,鄂東南道委選舉產生了中共鄂東南道委、鄂東南蘇維埃政府、少共鄂東南道委、鄂東南赤色職工聯合會與鄂東南貧農團總部,完善了道委黨政群團組織的領導機構。

我軍第四次"圍剿",四戰四捷。為此,中革軍會發來賀捷專電,《紅色中華報》在頭版頭條刊登了《湘鄂贛紅軍大獲勝利》的專訊。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