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玩泥巴到玩飛機的中國航空之父,28歲為救兩個小孩墜機身亡

2021年04月02日14:12:03 軍事 1510

2001年4月1日,美國海軍EP-3偵察機闖入我國領空,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挑釁,EP-3突然大轉向撞擊了我國飛行員王偉駕駛的殲-8II戰鬥機。殲-8II戰鬥機尾部受損失去平衡後墜機,王偉跳傘落海後下落不明,中國出動上萬兵力搜尋無果。

從玩泥巴到玩飛機的中國航空之父,28歲為救兩個小孩墜機身亡 - 天天要聞

犧牲後的王偉被授予"海空衛士"和革命烈士。而當時在EP-3偵察機上的奧斯本,回國後被美國封為英雄。

今天是王偉犧牲20周年紀念日,向他致敬,也向所有保衛祖國的空軍及一直致力於發展中國航空事業的人致敬。

這篇文章要說的是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的馮如先生。

一、年少時得到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1884年,馮如生於廣東恩平的一個貧農家庭,沒有多少機會讀書學習,不過人很聰明,動手能力很強,特別喜歡玩泥巴、木棍這些農村孩子接觸得最多的東西。不過他不是沒目的地玩,而是用泥巴、木棍等自然界可取的物體製造一些小車小輪小工具的模型,就跟現在喜歡玩積木的孩子一樣,不斷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一個窮得只能玩泥巴的小孩兒,卻能玩現在依舊很高大上的飛機,看上去有點荒謬,不過這是事實。

馮如12歲的時候,遇上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從玩泥巴到玩飛機的中國航空之父,28歲為救兩個小孩墜機身亡 - 天天要聞

那時,在美國舊金山做小生意的舅舅回國省親,不忍見聰明求知慾強的外侄陷在糟糕的環境里,便把馮如帶到美國開眼界。小馮如對父母說:"古人說'大丈夫四海為家',我不願意終生守候在家裡,我願意出去學門手藝,將來孝敬父母。"

人窮志不窮,這是多少逆境中成長的人改變命運的信念和決心。

到了美國舊金山後,馮如見到了和自己國家完全不一樣的城市,工業發達,各種各樣的機器,他好奇又有些悲傷,懂得了當時落後的中國為什麼受西方列強欺負的原因。

於是,他下定決心學習技術,然後學以致用,用科技拯救中國。

18歲的馮如去了紐約攻讀機器製造專業,他學習很刻苦,還時常打工掙學費。到23歲時,他已懂得36種機器的製造方法,設計製造的無線電收發報機在性能上比起其它產品具有更多的優勢而廣受用戶歡迎。當時的馮如,在美國已是一名小有名氣的機器發明家。

二、學以致用、科技救國的決心

正當馮如在大洋彼岸醉心於學習機器製造時,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

1904年,日俄為了爭奪中國東北特權,在中國的地盤上發動了日俄戰爭。而當時帝國主義都想分割中國這塊肥肉,美國也插手進來調停,讓日俄簽訂《朴茨茅斯和約》,俄國把旅順、大連轉讓給日本。而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不去反抗,面對列強的侵略及不平等條約,只得照單全收。

當時身在美國的馮如氣憤不已,那時他想給祖國造一艘軍艦,以加強海防力量。青春男兒的血性不斷激勵著他一定要為祖國出力。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列強各國紛紛開始研製飛機、飛艇、航空武器,作為當時國防的先進裝備。

從玩泥巴到玩飛機的中國航空之父,28歲為救兩個小孩墜機身亡 - 天天要聞

因造軍艦的費用太大,馮如改變了想法,投入到飛機的製造中。

飛機,畢竟不是用泥巴捏出來的,要想研製,困難重重,其中資金、技術尤其關鍵。

馮如變賣了家當,也湊不上造飛機要花的錢。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發動在美國的華僑加入到愛國救國的行動中去,可是多數華僑並不看好,最終只有黃杞、張楠、譚耀能三人提供援助。

1907年9月,馮如將湊到的1000多美元,和夥伴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璧如,在當時的屋侖也就是現在的奧克蘭地區租了一間廠房,開始了他們的飛機製造。

資金、人力算基本解決,可技術從哪裡來呢?

當時,為了保持飛機製造的壟斷地位,萊特兄弟把所有資料都封鎖起來。於是,馮如一同人只得靠已掌握的空氣動力學的知識,自己繪製飛機設計圖紙,也會購買報紙雜誌,了解當時各國研製飛機的情況,學習他們的長處。他下了很大決心,一定要造成飛機,他在給父母的信上說:"飛機造不成,我誓不回國!"

經過不懈努力,1908年4月,馮如的飛機在奧克蘭試飛,他親自試飛。第一次試飛時,飛機升到高空突然傾斜,墜落在地,幸運的是馮如沒有生命危險。而就在這一天,他們的廠房著了火,所有的圖紙資料都成了灰燼,這會不會是某些人故意縱火呢?

第一次造飛機失敗後,馮如又艱難地募捐了些資金,搭建了帳篷,又開始投入到研製中去。

1908年9月21日,馮如再次駕機試飛,首飛達到了2640英尺,比萊特兄弟的1788英尺首飛紀錄還要遠。當時,舊金山的一家報紙報道的一篇新聞標題是:《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可想而知,馮如的首飛在美國造成的轟動。

1910年,馮如優化了飛機的性能,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機翼長29.5英尺,翼寬4.5英尺,內燃機30馬力,螺旋槳每分鐘轉動1200轉,在當時很先進的飛機。在10月的舊金山舉辦的國際飛行比賽中,馮如以700多英尺的飛行高度和65英里的時速,打破了1909年第一屆國際飛行比賽的世界紀錄,他也因此一舉成名。

三、歸國效力,中國航空之父

在馮如名氣如日中天之時,他拒絕了重金聘用他的外國大公司,執意要回國發展中國的航空事業,於1911年2月,和助手朱竹泉、朱兆槐和司徒璧如三人,攜帶著自製的兩架飛機以及製造飛機的機器,在海上漂了一個多月,終於抵達了香港。當時的清政府也很重視飛機的製造,還派了寶璧號軍艦專程迎接馮如一行人,將他們安置在廣州。

1911年4月,廣州爆發黃花崗起義,清政府怕馮如倒向革命軍,將其監視軟禁。馮如苦惱,恨自己報國無門。辛亥革命爆發後,馮如毅然決然參加了革命軍。

當時中國內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戰爭正如火如荼,而世界各大帝國也一直在致力於殖民地的爭奪,飛機也被用上了戰場。

1911年9月,義大利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利比亞發動的殖民地戰爭,義大利就頻頻出動航空隊執行任務。1911年10月23日,義大利航空隊隊長皮亞紮上尉駕駛飛機對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展開首次偵察,也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飛機首次參與戰爭的記錄。1911年11月1日,義大利航空隊加沃蒂少尉駕駛一飛機偵察時,將機上4枚各兩公斤重的手榴彈投到土軍陣地,由此創造了飛機首次空襲的記錄。

從玩泥巴到玩飛機的中國航空之父,28歲為救兩個小孩墜機身亡 - 天天要聞

當時處在外憂內患的中國,令馮如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製造出性能更加優良的飛機。

孫中山就任南京政府臨時大總統以後,籌建了南京機場,並在1912年2月舉行中國第一次航空飛行演習。馮如等人駕駛的飛機中途發生了故障,飛行數丈後降落,飛機也有所損壞,雖然演習未成功,但也達到了政治目的,振奮人心,讓全國人知道,中國也有自己的飛機。

1912年8月5日,馮如在廣州郊區進行第二次飛行表演。他駕駛著自己製造的飛機在藍天翱翔,地上的人們歡呼不已,抬頭便可以看見屬於中國自己的飛機,那是中國的希望。他在天上飛了很久,技巧純熟,飛機宛如大雁一般自在飛翔。正當要著落時,突然看到跑道上有兩個小孩兒。

當時馮如有兩個選擇,正常降落在跑道上,或者重返藍天。第一個選擇顯然很殘忍,他不想看到殘忍的事情發生在兩個孩子身上,那還可能是一個或者兩個家庭的痛。

於是,馮如選擇再次沖向藍天。為了避免悲劇發生,他猛拉操縱桿,腳踩加速器,飛機發了瘋般沖向藍天。

馮如避免了兩個小孩兒的悲劇,可是悲劇卻砸到了他的頭上。飛機失去平衡,不斷抖動搖晃,部分零件損壞,砰的一聲巨響,飛機墜落在地。

人們把頭部、胸部、腹部等都受重傷的馮如從飛機殘骸里救了出來,可是傷勢太重,馮如最終還是沒能活過來,他的生命止於28歲。

雖然,馮如的生命很短暫,但是他的一生卻很絢爛,為中國的航空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玩泥巴到玩飛機的中國航空之父,28歲為救兩個小孩墜機身亡 - 天天要聞

2009年,中國航空百年暨空軍建軍60周年之際,中國空軍授予馮如"中國航空之父"的稱號。

有無數個像馮如這樣富有為國奉獻、開創精神的先驅們,也有無數個像王偉那樣守護祖國和我們家園的軍人們,我們才能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陽光下。感謝有你們!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