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白宮陷「群聊門」,中國為何此時出手?

當地時間3月25日,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聽證會。

直新聞:特朗普政府高官的泄密案備受外界關注,美國媒體認為所有涉事官員都犯了罪,都該被關入大牢,那麼誰該最終負責呢?

特約評論員 陳冰:在美國總統的行動中,幾乎沒有比決定何時何地動用軍事力量更為敏感,更充滿風險。不過特朗普認為,向記者泄露的軍事機密沒有落到敵方手中。他也為主要責任人、把記者拉入群聊的白宮國安顧問華爾茲辯護,說「華爾茲已經學到了教訓,他是一位好人」。這就意味著白宮承認了錯誤,但不會處理人。

由於共和黨控制了眾議院和參議院,因此任何正式的國會調查,都需要由特朗普所在的共和黨發起。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似乎淡化了調查的可能性,他說白宮已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他們會加強管理,以確保這種事情不再發生。這意味著泄密案很快會過去,會成為人們的談資,但不會有人承擔法律責任。

3月25日,中國網路安全產業聯盟(ccia)發布《美情報機構針對全球移動智能終端實施的監聽竊密活動》。

直新聞:就在泄密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中國發布網路安全報告,指責美國在無差別地攻擊全球手機用戶,為什麼是現在發布?

特約評論員 陳冰:中國網路安全產業聯盟發布的獨家報告,匯聚了全球網路安全研究者、學術機構和國際企業的分析研究成果,揭露美國針對全球手機用戶展開的竊密行動,可以說是一個集大成者。之所以在現在發布這個報告,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特朗普政府高官誤將記者拉進群聊,泄密了對葉門的作戰計劃,成為一樁政治醜聞。為了沖淡味,掩飾醜行,美國國會議員沒忘記打「中國牌」,強行將此次泄密事件同中國聯繫在一起,毫無根據地污衊中國和俄羅斯試圖侵入signal等加密系統。

中方發布有關美國竊聽全球手機用戶的報告,是對美國的當頭一棒,向世界告知美國情報機構是怎樣通過sim卡、操作系統、數據線、無線區域網、藍牙、蜂窩網路、gps等軟硬體,對全球手機用戶實施大規模、長時間的監聽竊密,危害全球各國的網路安全和國家安全。美國指責中國是信口開河,沒有事實依據,而中國發布的報告則是有理有據,事實確鑿。可以說,這是中美情報戰的一部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美方習慣於「賊喊捉賊」,操弄雙重標準,相信這份報告有助於國際社會認清美國的真實面目。

此外,中美交鋒漸趨激烈,從關稅到地緣政治,從經貿、科技到人工智慧、量子科學,情報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發布這個報告,也是提醒國家工作人員、前沿技術開發者及所有公民,要有高度的保密意識,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美國情報機構的目標。中國的網路安全工作者,尤其要有高度反竊密意識,要通過技術手段提高手機安全。處於前沿技術領域的中國企業,也要有供應鏈產業鏈保密意識,不要因小失大。

直新聞:中國發布美國對全球手機用戶監聽竊密的報告後,美國情報機構發布報告妄稱,中國是所謂「最大軍事和網路威脅」,您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 陳冰:這正是中美情報戰的一個側面,我打你一拳,你踩我一腳。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發布的這份全球威脅評估報告,其中三分之一篇幅講的是中國,說中國有能力使用常規武器打擊美國,通過網路攻擊破壞美國基礎設施,瞄準美國在太空的資產等等。

中國駐美大使館已作了回應,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在誇大中國的「威脅」,以此作為維持美國軍事霸權的借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充滿嘲諷地回應,「拿著鎚子的人,看什麼都像釘子」。美方散布「中國威脅論」,不過是為了遏制打壓中國、維護自身霸權找借口。除了外交上的口誅筆伐,我們也要看到,美國情報機構這樣做,是為今後無端打壓和制裁中國企業做準備,今天美國商業部和安全局就把多家中國公司列入管制黑名單,包括浪潮集團6家公司,這些企業在從事ai大模型開發、伺服器和超級電腦產業。

接下來接受考驗的是tiktok,美國一直想獲得這家公司。特朗普上台後,給了75天的寬限期來執行「非售即禁」法令,但目標很清楚,就是要tiktok成為美國公司。這個日期即將來臨,如果特朗普不再延期的話,4月5日將成為tiktok的生死大關。不排除美國情報機構的報告,是美國強買tiktok的信號彈。

來源 :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