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迎來的「特朗普式」富翁總理究竟是誰?默克爾的老對手默茨要掀翻歐洲棋局

如果說德國現代政壇有誰能與默克爾形成最鮮明的對比,那非弗里德里希·默茨莫屬。

這位69歲的保守派政治人物,曾在默克爾時代黯然退場,卻在她卸任後迅速回歸,成功掌控基民盟,如今更是站上了德國總理的門檻。經歷政壇沉浮、商界積累財富後,默茨不僅成為了一名億萬富翁,還以更為強硬的姿態重返德國權力中心。

而在這次大選後,他的言行更是充滿冒險性和不確定性,甚至在勝選演講中直接把矛頭對準美國,挑戰了傳統的跨大西洋聯盟。

從政壇失意者到商界富翁

弗里德里希·默茨出身於德國西部的法律世家,父親是一名法官,同時也是基民盟的成員。從小受到政治氛圍熏陶的他,17歲便加入基民盟青年組織,大學攻讀法律,畢業後順理成章地成為一名法官。然而,他並未滿足於法官的穩定職業,而是很快投身政壇,1989年當選歐洲議會議員。

1994年,默茨成功進入德國聯邦議院,並迅速在基民盟內部嶄露頭角,成為黨內「未來領袖」之一。然而,隨著默克爾在黨內的崛起,默茨的仕途開始受阻。2000年,他曾短暫擔任聯邦議院基民盟黨團主席,但很快被默克爾取代,最終在2009年徹底退出政壇,轉投商界。這一決定讓他進入了財富積累的快車道。

在政壇之外的十年里,默茨先後在多家跨國公司擔任高管,包括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集團(blackrock)德國分部、滙豐銀行旗下的trinkaus & burkhardt,以及安永德國等。他通過這些職位積累了可觀財富,不僅成為了億萬富翁,還買下了兩架私人飛機,並親自考取飛行執照。與此同時,他依然在基民盟的外圍保持影響力,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重返政壇:從失敗到最終勝利

2018年,默克爾宣布不再連任基民盟主席,默茨立刻宣布參選,試圖接過她的政治遺產。

然而,他在與安妮格雷特·克蘭普-卡倫鮑爾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兩年後,克蘭普-卡倫鮑爾因黨內領導力問題辭職,默茨再度參選,結果又輸給了阿米特·拉舍特。直到2021年,在基民盟經歷慘痛大選失利後,黨內保守派勢力抬頭,默茨終於成功當選黨主席,掌握了黨內話語權。

上台後,默茨迅速調整基民盟的政治路線,試圖挽迴流失的選民。他最激進的舉措之一,是在移民問題上向右翼靠攏。在德國選擇黨(afd)日益崛起的背景下,默茨冒險打破德國政壇的「防火牆」,與極右翼勢力合作推出限制移民法案,試圖贏回保守派選民。這一舉動不僅遭到了默克爾的公開批評,還引發全國16萬人上街抗議,凸顯了德國社會在移民問題上的深刻分歧。

強硬外交:從親美派到反美言論

默茨曾是典型的「跨大西洋主義者」,長期主張德美合作,甚至擔任促進德美關係的「大西洋之橋」協會主席。

然而,2025年的大選讓他徹底改變了對美國的態度。在勝選演講中,他直指特朗普政府對歐洲的「漠不關心」,強調歐洲應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增強自主能力。這種強硬表態,與他過去溫和的親美立場形成鮮明對比。

事實上,就在選前一個月,默茨還表示願意滿足特朗普的要求,購買美製f-35戰機,並大幅提高德國國防開支。這種反覆橫跳的外交態度,既顯示出他的政治靈活性,也讓外界對其真正立場充滿疑問。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他正式成為德國總理,德國與美國的關係將更加複雜微妙。

經濟與能源政策:市場化與現實主義並存

在經濟政策上,默茨秉持典型的自由市場原則,主張削減個人和企業所得稅,減少政府補貼和福利支出,降低官僚主義負擔,以吸引私人投資。他還計劃設立一個專門負責數字化和人工智慧的部長職位,以推動德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

在能源政策上,默茨既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對核能持開放態度,這與綠黨的「反核」立場截然不同。他認為德國應在環保和經濟增長之間找到平衡,而不是盲目推行激進的綠色政策。

執政風格與社會分裂

如果默茨最終成為德國總理,他面臨的挑戰絕不會少於默克爾當年。首先,他的強硬作風和冒險精神,與德國過去穩健務實的治理風格格格不入,這可能會引發執政不穩定。其次,他在移民、稅收、福利等問題上的保守立場,將進一步加劇德國社會的兩極分化。

此外,默茨的外交政策仍充滿變數。雖然他目前表現出反美傾向,但考慮到德國的現實利益,他是否會在執政後調整立場,仍有待觀察。

默克爾時代的德國,以穩定和妥協著稱,而默茨若上台,德國可能迎來一個更為動蕩和充滿爭議的新時代。這個曾被默克爾壓制的對手,如今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但他能否真正駕馭德國這艘大船,仍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