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科技較量正愈演愈烈,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近期,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再次實施出口限制,這已是三年來的第三次。
美國這一次準備將大約140家中國晶片設備製造商列入出口限制名單,意圖明顯:阻止中方在半導體領域的進一步發展。這些公司被拉入實體名單後,美國供應商必須獲得特別許可才能發貨。這一舉措不僅針對中國,還波及到新加坡、馬來西亞、以色列、韓國等國製造的半導體設備,這無疑是把「限制」之網撒得更廣。
(美限制晶元對華出口)
拜登上任以來,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可謂是嚴防死守,這一策略與90年代以來,美國的對華科技政策相比有了極大的轉變。分析認為,美方此舉是拜登卸任前,對中方相關領域的最後絕殺之一,拜登不僅是出於當前利益考量,也不排除其意圖為未來可能上台的特朗普鋪路,加大對中方的壓力,以彰顯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導地位」。
(特朗普)
事實上,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較量不僅僅是表面的制裁和反制裁,而涉及更深層次的戰略意圖。美方希望通過封鎖高端晶元和半導體設備,削弱中方在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在即將引爆下一波技術革命的人工智慧領域,高帶寬內存晶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美國選擇對中國進行封鎖,無疑是為了在新一輪科技競賽中搶佔先機。
面對這樣的挑釁,中方沒有選擇坐以待斃,在另一方面迅速採取了反制措施。中國外交部宣布對13家美國軍工企業和6名高級管理人員實施制裁,這不僅是一次反擊,更是從經濟上給予對方沉重打擊。凍結相關企業和個人在中國的資產,禁止我國境內機構與其交易,這些動作劍指美國對台軍售,傳遞出明確信號:一個中國原則不可侵犯。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應此事時,明確指出美國對台軍售,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並用「三個嚴重」強調了事件的嚴峻性。更直白地說,中方的這一反擊,就是要揭示美方打「台灣牌」的不可接受性。
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方不止一次的對美方出手,中方近期還加強了對相關敏感材料的出口管制。這種策略,不僅是捍衛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同時也是對美國試圖圍堵中國的一次有力回擊。
(商務部宣布,加強鎵鍺銻等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
從中方針對美國挑釁作出的反制之舉來看,總結下來就三個字:穩准狠。對於美方的惡意和挑釁,我們的反制很精準,也很周全,絲毫就不給美方喘息的機會,另外,從實際效果上看,也是打在了美方的痛點上,打消了美方「既要和我們合作,還要對我們打壓」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