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雲課堂】「包租公」抓間諜,不是誤打誤撞

「我的房子租給外國人了,但從來沒人入住,屋裡老是發著綠光,情況很可疑。」順著包租公給「12339」打來的一個舉報電話,國家安全機關打掉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竊拍竊照的一個窩點。

原來,這處房子在某濱海高檔小區,不僅可以將沿海的美景盡收眼底,如果藉助專業設備,還能夠遠距離觀測小區對面的某海軍基地。這些泛著綠光的設備正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布設的竊拍竊照設備,他們企圖通過視頻監控方式,竊取我新型軍事裝備秘密,如果這些視頻內容被傳輸至境外,將嚴重危害我國家安全。依據《公民舉報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獎勵辦法》,國家安全機關給予舉報人李某重大貢獻獎勵。

真實的案件最能教育人。包租公的經歷警示我們:「反間諜」不是電影、電視劇里的劇情,「諜影重重」就在我們身邊。

細數起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間諜案並不少。2011年,某軍工科研院網路管理員陳某「偶遇」了一名自稱彼得的外國人,在高額報酬的誘惑下,開始向對方提供情報信息。被抓獲時,其已向對方泄露5000多份內部文件。2020年4月,在遼寧大連務工的趙某找到了一份幫助規劃設計師葉某拍攝城市風景照片的「兼職」,本以為是錢多活少的美差,結果對方布置的任務不斷加碼,要求其拍攝港口中停留軍艦進行維護的照片。河南某大學生在金錢誘惑下,通過圖書館獲取相關軍事信息並將其拍成圖片傳至境外……

不難看出,境外間諜並不神秘,而是常常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現。他可能是租你房子的房客,可能是某公司的招聘人員……他們除了自己從事隱秘破壞活動,還通過金錢、美色、威脅、恐嚇等手段,把「獵物」拉進精心編織的罪惡之網。有條件接觸國家秘密的公職人員、退伍軍人、國防科研單位人員、留學生,乃至普通的軍事發燒友、軍事基地周邊居民都可能是他們的目標。

那麼,到底是誰在中國製造諜影重重?幕後黑手倒也毫不掩飾——2021年10月,美國中情局(CIA)局長伯恩斯對外宣稱,他正在機構內部建立一個專註於中國的重要組織「中國任務中心」,以便「統一中情局的對華工作」。到了今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更是叫囂,美在華情報網路重建已取得進展,正努力構建強勁的人力情報收集能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新業態的不斷出現,比起冷戰期間「派間諜」的傳統方式,現在刺探敏感信息的手段更便捷、更多元。特別是由於成本小、收益大、無差別、全天候、更隱蔽等,網路正成為間諜活動新的主戰場之一。有報告顯示,美國中央情報局長期在世界各地秘密實施「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通過向衝突各方提供加密網路通信服務、斷網通聯服務、集會遊行活動現場指揮工具,以及研發軟體、「反審查」信息系統等方式,持續進行間諜竊密活動。

敵人如此猖狂,唯有果斷亮劍。守衛漫長的安全戰線,不是國家安全部門的「單打獨鬥」,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除了修訂《反間諜法》,國家安全機關還發出全社會動員令,呼籲人民群眾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廣泛參與、共同防範,築牢反間防諜的國家安全人民防線。上述案例中的「包租公」,無疑就是廣大響應者中的一個。相信在各方多措並舉、齊抓共管的行動下,人民群眾的反間諜安全防範意識和國家安全素養定會不斷增強。而當每個普通人都心中有數、擦亮雙眼、提高警惕,那些別有用心者就沒有空子可鑽。

當然,針對我們必要的反間行動,境外勢力正極盡抹黑,一會兒污衊中國搞「全民抓間諜」的「群眾運動」;一會兒渲染外國人在華安全風險上升,花式說辭無非是賊喊捉賊、倒打一耙……對此,我們還是那句話,誰脊背發涼,誰心裡有鬼!

來源:長安街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