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2025年06月19日03:52:10 國際 1040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會議沒開完,特朗普就要走了,沒想到在他離開前,馮德萊恩竟提議「聯手抗中」,參會國表示不敢苟同,甚至不願意把這事寫到聯合聲明里?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倘若用一個詞形容本次G7峰會,那一定是「艱難」

會前不被看好,會中意外不斷就罷了,會後的結果也令人心煩—不止一方「努力」了,但是無功而返。

先說會前,各國的態度令人感到訝異。

沙特阿聯酋以及印尼等國領導人紛紛被爆出拒絕參會邀請,其中印尼給出的理由最「硬核」,

「忙著要去俄羅斯訪問呢,沒空陪你們玩」。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之前被猜測會缺席此次會議的莫迪,在會前終於拿到了邀請函,他在媒體上表示感謝,然而沒想到很快就迎來「打臉」—

民眾質疑加方是否該邀請他,

畢竟此前印度官員被指和加拿大錫克教領袖尼賈爾被暗殺一事有關,加方還對印度一些外交人員展開了調查,這事鬧得比較僵。

此外,特朗普威脅要將加拿大變成自身一個州,馬克龍告誡格陵蘭島方面不要向美國妥協,「賣島求榮」。

俄烏和談停滯,伊以13日又打起來了……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一句話概括,會前各方矛盾多,局面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很難對其前景抱有期待。

會中則發生了幾件事,讓各方認識到美國這個主要參與者「不靠譜」:

第一件事是特朗普宣布要「早退」,並且不簽協議。

原本要等到17日會議結束後再走,可白宮方面突然給出消息,由於伊以衝突影響特朗普要提前走,

且他表示自己已經有所表態,關於伊以的聯合聲明就不簽了。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美媒發文稱,在特朗普離開後剩下的人在「試圖挽救這場峰會」,竭力實現讓伊以早日停火的目標。

第二件事是特朗普掉落文件,並且在重要表述上犯錯。

16日接受採訪的時候,特朗普手「一抖」,文件散落一地,還是英國首相連忙跑上前給他撿了起來,理由是「擔心其他人上前引起安全團隊動作」。

手不穩也就算了,特朗普還嘴瓢,

談到關稅協議的時候他表示自己已經和歐盟達成一致了,實際上這裡根本就不是歐盟,而是英國,談到其他內容時也很含糊。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聯繫起特朗普之前登機時差點「絆了一跤」,外界已經開始質疑其能力了,他是不是和拜登一樣,已經無力「肩負重任」?

如今會議終於結束了,然而結果卻不令人滿意,不止一方在此次峰會中「努力」了,但是無功而返。

比如說日本石破茂和特朗普談起了美日關稅問題,

他們認為美國對日收稅太高,汽車領域就很明顯,希望美方能重新審視並最好予以減免,可惜遭到拒絕。

不過石破茂並未「灰心」,他稱這件事涉及國家重大利益,不會輕易放棄,既然G7峰會沒有談攏,那就後續到北約峰會上繼續談。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同樣吃了「癟」的還有馮德萊恩。

在特朗普離開前,馮德萊恩特意跑到他跟前「絮絮叨叨」,大談經濟威脅和挑戰,想拉著美歐聯手「建立新秩序」,只不過並未能得逞。

原因很簡單,她沒切中「要害」。

馮德萊恩把稀土拿出來做文章,甚至還在現場展示了磁鐵道具,就是為了抨擊中方展開稀土管制給他們帶來了「稀土荒」,讓他們的企業沒有足夠的稀土用。

問題是,美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日內瓦會談和倫敦會談前也有媒體曝出,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就是抱著解決稀土管控的目的和中國談的,只不過沒能取得預想中的成果。

既然無用,美國再跟著歐盟方面抨擊,有什麼意義?還不如和中方和氣點,在稀土出口許可證的審批方面給自己「降點難度」。

認可特朗普所說中美貿易失衡並支持美國關稅政策,同樣也沒用處。

理由和上面差不多,4月份美國對華關稅戰也打過了,5月高額關稅都取消了,再聊沒意義。

馮德萊恩聊這些事,當然不是真的為了美方好,而是為了把中國樹成靶子,從而減輕自身壓力—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過去幾個月,歐盟一直試圖說服美國,不要在關稅方面針對他們,可是成果不顯。

既然正面解釋無用,那就「禍水東引」,讓美方看清誰才是「真正的威脅」,以及他們「共同的目標」。

這樣一來,也許歐盟就不用冒兩敗俱傷風險搞反制了。

在特朗普離開前聊這些,馮德萊恩是準備把整個G7都「綁上戰車」,然而這個目的是註定無法達成的,因為他們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此前一場G7峰會上,各國討論如何應對亞投行

美日加帶頭表示「不放心,先不加」,可是英德等國根本不理他們,該加就加,且在匯率問題上也不遷就他們。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還有廣島G7峰會,各國討論制俄羅斯問題,結果聊了半天就聊出來四個字,「貌合神離」

他們的戰線根本不統一,像印尼、越南等國,雖然參與了,但沒制裁熱情。

本次G7峰會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儘管馮德萊恩「大膽開麥」,在涉華問題上滔滔不絕,可最後她的表述和意見並沒有被採納。

在聯合聲明草案中,雖然淺淺地提了一嘴「關鍵礦產」的非市場化政策和做法,但是並沒有提中國,特朗普甚至說歡迎中國加入,希望同中方對話。

很明顯,特朗普不想接馮德萊恩的「話茬」,或者是他知道接了也沒用,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於此。

會議結束,趕在特朗普回國前,馮德萊恩提議聯手抗中,G7不敢苟同 - 天天要聞

會上,特朗普沒少抱怨「隊友」,說俄羅斯如果還能參會,根本就不會有當下這麼大的麻煩,某種程度上說,這個觀點是有道理的。

不過「馬後炮」沒用,與其抱怨,不如同中國合作解決問題。

還有歐盟方面,別想著禍水東引,行不通的,「美國優先」政策下都一樣,不如和我們攜手謀出路。


參考資料:

《馮德萊恩為討好特朗普說中國壞話,G7都不敢放到聲明裡》 觀察者網

《日媒:G7對華態度存差異,就匯率問題亦同床異夢》環球網

《特朗普提前離場,美媒:剩餘既其領導人正試圖挽救峰會》 環球網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政治生涯充滿戲劇性,任命之際趕上大裁員,美交通部長成NASA臨時局長 - 天天要聞

政治生涯充滿戲劇性,任命之際趕上大裁員,美交通部長成NASA臨時局長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徐璐明】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Axios新聞網等媒體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9日宣布,現任美國交通部長肖恩·達菲(如圖)將暫時擔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該職位此前因撤回美國富豪賈里德·艾薩克曼的提名而長期空缺。圖源:視覺中國特朗普在其創建的「真實社交」平台發文表示,達菲...
印媒:印度議員毆打食堂員工惹眾怒 - 天天要聞

印媒:印度議員毆打食堂員工惹眾怒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今日印度》9日報道,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濕婆軍黨」立法議員桑傑·蓋克瓦德因食物變質問題,在孟買阿卡什瓦尼議員官邸食堂毆打員工。相關視頻在網上瘋傳後,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長德文德拉·法德納維斯譴責其行為「令人無法接受」,並強調「毆打工作人員絕非申訴的正確方式」。根據網傳視頻畫面...
中國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 - 天天要聞

中國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

我們是製造大國,也一定要是一個消費大國。當外國人一說,「中國應該是一個消費大國」時,我們很多人非常反感,其實,這種一反感是不成立的。第一,中國一年一度的進口博覽會是為了什麼?這也是一種消費,絕大部分是生產的消費。有人說,進口博覽會就是中國企
歐盟裂痕未平,更多質疑產生,馮德萊恩挺過不信任投票 - 天天要聞

歐盟裂痕未平,更多質疑產生,馮德萊恩挺過不信任投票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周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10日以360票反對、175票贊成的結果,挺過歐洲議會的不信任投票。法新社當天評論稱,這一罕見的不信任投票暴露了馮德萊恩支持者之間的摩擦,以及外界對她領導風格的不滿。10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全體會議上,議員們進行不信任投票。(視...
在「大金磚合作」中把握「金色機遇」 - 天天要聞

在「大金磚合作」中把握「金色機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青年是深化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樑。青年合作是金磚合作的重要領域。近日,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這次領導人會晤是新成員印度尼西亞和10個夥伴國加入金磚合作機制後舉行的首次峰會,多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國際和地區組織受邀與會。來自「金磚大家庭」的多名...
3名幹部被查,1人已退休8年,2人先後任同一職務 - 天天要聞

3名幹部被查,1人已退休8年,2人先後任同一職務

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原司長李三江被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監察組、河南省紀委監委網站7月9日消息: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原司長李三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河南省洛陽市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