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在5月23日發文威脅要對歐盟徵收50%的關稅後,原本以為有中國這個榜樣在前,歐盟會仿照中國對美表現出強硬姿態,但萬萬沒想到,僅僅才過去不到48小時,歐盟就對美低頭了。
當地時間5月25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過一項聲明表示,歐盟準備「迅速而果斷地」推進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但前提有一個條件,就是特朗普政府必須回到他最初的90天談判期。
馮德萊恩表示,她已經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過電話了,並稱這場通話很「愉快」,而據《英國金融時報》證實,雙方的確通過電話,並且電話是馮德萊恩主動聯繫的。
並且在當天晚些時候,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的發文也可以證實,特朗普透露,當天接到了馮德萊恩打來的電話,對於美國原計劃於6月1日對歐盟徵收的50%的關稅,她懇求美方推遲實施,並且她還希望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時間能延期至7月9日,而自己也表示同意。
而至於為何會同意,特朗普後來對記者透露,是由於馮德萊恩在電話里告訴他,她說她想認真談判,她表示7月9日是關鍵日,這是她要求的日期,我同意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歐雙方領導人首次公開披露的通話,並且我們從雙方公開的通話內容可以看出,特朗普的威脅的確見效,歐盟確實低頭了。
但話說回來,看了雙方的通話內容,可能大家心裡就會有兩個疑問。
第一個問題,為何馮德萊恩會把美歐談判時間推遲至7月9日。
第二個問題,在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威脅時,歐盟為何突然低頭了呢?要知道,在特朗普威脅對歐盟加征50%的關稅後,歐盟此前的立場是堅定的,歐盟強調,美歐的貿易往來必須以相互尊重為指導,而非威脅,甚至歐盟還做了兩手準備,一旦談不攏,歐盟就會對美國的部分商品徵收關稅。
而此時馮德萊恩的這則最新聲明一出,無異於告訴大家,歐盟對美關稅立場已經朝著尋求妥協的方向轉變,畢竟身為歐盟委員會主席的馮德萊恩,她的態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歐盟的態度,那為何馮德萊恩要這麼做,她背後打的什麼算盤呢?
關於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事實上,在美國政府4月初拋出所謂「對等關稅」後,特朗普政府又給了許多國家90天的「緩徵期」,而7月9日正是「緩徵期」到期之日。
這第二個問題,馮德萊恩對美低頭,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不外乎這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想故意示弱,畢竟美國和歐盟一直是固定盟友,她認為特朗普政府也不想真的和歐盟鬧掰,所以就借這個機會,故意示弱,希望特朗普高抬貴手。
第二個原因,就是馮德萊恩的外交策略,馮德萊恩身為歐盟委員會主席,自然要考慮歐盟的利益,而她也知道,歐盟對美國的處於劣勢一方,所以就凡事就得留點轉圜餘地,所以馮德萊恩此時站出來低頭,實際上可能是外交策略上的經典套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第三個原因,那就是馮德萊恩是真的想忽悠特朗普,畢竟歐盟也不是省油的燈。
但話說回來,既然歐盟選擇主動低頭,而特朗普也同意了美歐貿易談判延期,從這一點來看,馮德萊恩此舉的確有效,但後續特朗普政府是否會因歐盟的低頭示好而產生讓步,還是會得寸進尺,這就很難說了。